澳门文学丛书
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
——谈谈我心目中的澳门文学丛书
梁鸿鹰
一首朗朗上口的《七子之歌》把澳门接回了祖国的怀抱,从2012年开始,作家出版社与澳门基金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共同策划完成的“澳门文学丛书”,10年来,分五批共推出名家、新秀的79本书,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诸文体,芬芳锦簇,蔚为大观,在我看来,这同样是一个把“照海花无数”的澳门文学,接回到中国当代文学大家庭里,带进广大读者心中的壮举。人们可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认识澳门,进而爱上澳门,但我以为,文学很可能是其中更便捷、有效、持久的一种途径,因为从文学作品具体而微的丰沛饱满中,从中国故事的隽永多元中,华夏儿女很快能够找到我们民族的共同梦想、希冀和追求的基因,以及开辟前方新生活的力量之源。
我注意到,多年前吴志良博士在《文学·认同·家园》一文中曾说过:“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促进、加强认同感和归属感方面,文学创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学能够通过语言文字记录甚至型塑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统,使之能在不同文化体之间流动、沟通,使之不断在内部代际传承。而前卫的文学作品,更是走在时代生活的前沿,开风气之先的读物,以真实的情感、动人的笔法,道出人们尚未意识之处。”为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澳门基金会锲而不舍地加以推动,资助出版、奖掖新人,促进优秀作品出现,功不可没。我们阅读澳门文学作品时会发现,面对这些文字就像见到熟悉的老朋友一样,满眼的亲切、温馨和贴近,那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传统的守护,对人间万象的敏锐表达,很快就能将一块曾经陌生的土地,与我们每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澳门文学丛书,系统而鲜活地反映了澳门文学创作异常丰富多样。澳门作家大多为业余创作,三国时的董遇教导学生发奋用功,当充分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澳门文坛前辈李观鼎《三余集》大概多为他“三余时”所作,围绕文学话题展开,品书论文,谈艺论道,介绍和评论文学艺术作品,既有深度,又有亲和力,他认为澳门文学的特征是其“倾诉性”,不少人认为比“抒情性”之类的提法更好,很有启发。李鹏翥《澳门古今与艺文人物》聚焦澳门的历史脉络与沧桑变化,将澳门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交织于一起,绘制秦牧、启功等“艺文人物”立体鲜明的形象。李烈声将自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体现在其散文集《回首风尘》的文字中,全书包括“松山耸翠”、“口之于味”及“浮生若梦”三部分,真正体现了作者走南闯北、阅历丰富,博古通今,诙谐幽默的创作个性。评论家和散文家朱寿桐的《从俗如流》 融入了其深厚的文化学养和人生经验,富于情思之美与语言灵性,母子、父子、师生情被细腻的笔触描写得真切质朴,动人非凡。穆欣欣以散文集《寸心千里》里的知性文字,驰骋中华版图上大江南北,驻足童心慧眼的纯粹世界,折射艺术世界映衬出的现实倒影,探寻形形色色人间百相,无论是谈澳门、话北京,还是品戏剧、聊人生,忆亲情,话友情,均文笔浓淡相宜,体现了独到的文化眼光与文化意味。姚风的诗集《枯枝上的敌人》视角独特、素材多样、语感鲜活,有的委婉、微妙,有的直率、深刻,可谓刚柔并济,中西相容。《龙须糖万岁》 则荟集其散文和评论新作,表达对澳门的赤诚、对家乡的眷恋,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博闻广识的陶里在其散文集《岭上造船笔记》 努力发掘生活的深层内涵,从中揭示某种哲理或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形成了鲜明的创作个性。袁绍珊的诗集《流民之歌》收选百余首诗歌,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生活经验,拓展了她的视野,令她想象丰富奇崛,诗作富于深度和力量。太皮(黄春年)的小说集《神迹》所收二十多篇小说反映了他创作的写实风格与超现实元素的融合,其文学想象力与人文情怀、社会担当,均使之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性。医生谭健锹的散文感人肺腑,其《妈妈的陪伴》叙写自己陪伴母亲走完病床最后一段人生,忆起母亲扶持自己成长的一个个片段,那幕幕瞬间、阕阕故事、分分感念,不能用时间来衡量,只可用生命去体会。而散文《康宁之夜》讲一个将人生奉献给老年康宁事业的平凡女性,以自己的坚韧播撒最隽永的温馨,宝贵的精神任时光流逝、岁月变迁,仍日久弥新。诗人吕志鹏的诗集《挣扎》选入作者在20年间创作的诗作,呈现了那内心深处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张关系,焦虑、苦闷与“挣扎”,同样反映了诗人寻求突破的愿望。资深传媒人林中英的散文集《头上彩虹》关注社会,体察人生,笔下追求对万象的透明感,既有把酒话桑麻的酣畅,又有宽容的柔情与智慧。 在澳门文学奖中脱颖而出的小说家梁淑淇叙事技巧成熟,善于剖析现代人内心,富于深度地探索爱情、命运、意志等,小说集《爱你爱我》就展示了其小说创作才华。
就澳门文学而言,得益于报纸这个载体,散文成为不少写作者的选择,新一辑“澳门文学丛书”共计13本,散文占了很大比例,这与报纸的托举密不可分。因得益于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学养,张卓夫散文集《镜海回栏》像是历史的百宝箱,他借助报纸媒体,善谈古论今,议论风生,将澳门古迹风物、变迁掌故变为纸上文字,让人读罢久久回味。我们不能上贺绫声散文集《神奇的少年时代》这个书名的当,其实集子里面的大部分文章并非对少年往事的回首,倒是对现实人生的冷峻思考,《阴天快乐》《网络父母》《写作骗子》《如果接吻等于爱情》等散文,不单题目就能先声夺人,文字也充满意趣。
安好和孟京两位女性的散文之卓有特色不输于男性作家,只是她们除了具有对现实人生的敏锐与犀利之外,更多了些温婉、温情和温馨,安好的《总要相信有晴天》将一位自信而快乐的女性内心揭示得淋漓尽致。孟京《自斟字唱》一书所有的散文题目均取自一首歌曲的歌词,虽然这些歌曲大多陌生,但散文中那些追忆、感动、留恋、祈求、动情、梦境、思念、回谢、告别,是情感韵律的自然流露,更是生活诗意的精心萃取。
李峻一《这些年我发过的誓》是作者十多年来在《澳门日报》副刊所开设专栏文章的结集,文字见性情,见岁月流逝之印记。年轻时的《你的样子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你的脸书为何没人看?》《你愿意捐身家吗?》《分手的礼貌》,英姿勃发,血气方刚,显现的是有棱角、爱挑衅及不合时宜;年岁渐长之后的《运动员不欠你什么》《关于少年自杀事件,我想对你们说》《除了赌,澳门有什么可介绍给游客》《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等,则留恋往事,瞻前顾后,将辜负他人与自己誓言的悔恨,留在一页页文字中,一方面体现出他在写作上的自律、坚持,更能看出他观察思考世事、人生的不断深入。
“澳门文学丛书”第五辑13部作品
公荣的散文集《我与天蝎相望》同样是报章文字结集的成果,与李峻一不同的是,作者的古典文学修养为散文增色不少,选题、角度、章法、文辞,均带来了新的韵致,《易水送别荆轲的疑惑》《古代求职信》《是忠是奸》等,借古代事例,发当今幽思,颇有意思。但《蓦然回首》一篇,则是写他乡愁和生命体验的佳什,姐姐让他到澳大利亚定居的提议没有打动他,一个月旅居澳大利亚的优裕生活,反而更令他想念澳门,返回澳门后,他反复在大三巴、西坟马路、议事亭前地、西湾堤岸流连,澳门大街小巷处处与自己青春岁月的故事、民族沧桑巨变相联系,从澳大利亚回来,他“更像一位洞悉世情的长者,喜欢站在妈阁庙前,听游客们的南腔北调,更喜欢看夕照满西天”。浓浓的故土之情,殷殷的家国之志,已经跃然纸上。
古冰是位影像工作者,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广场舞》里收入的文字有很多与文学艺术有关,集子虽分为“时事”、“艺事”、“情事”、“故事”四个部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篇什,专门谈艺论文,广泛涉及了电影、现代诗、摄影、音乐等诸多文艺门类,他把写作喻为“群星照耀下的”事业,自豪地说:“写作既孤独,也不孤独,每位写作者都拥有一个独特的星球,在群星的光芒照耀下默默耕耘创造;读者如同在野外观星的人,手握望远镜,阅览着那些万家齐鸣、书写于过去却闪耀于当下的星体絮语(《在群星的照耀下写作》),这是一个自信写作者的良好姿态。
我还格外喜欢林格的散文集《第四人称》里那些自由而不乏克制的文字。每个写作者大概都知道,人称一般有三种,林格则说:“世上除了你我他以外,要是真有能反观自身的第四人称,我猜镜内的人大概就是:曾经血淋淋的伤口,如今成了脸上安分的疤,尽管抹过许多种药,下巴的伤痕亦未见圆滑,再照照镜子,看看岁月到底是怎样把人打磨的,为何成效总是如此显著。”(《他他》),全书分为《我镜中的虚像》《你眼中的实像》《他命中的幻象》和《谁梦中的后像》四个部分,主题是伤痛、自我、疗愈、回忆及和解,一位男性年轻作家围绕自己的经历,将诸种感受化为文字,镜中的自己、他人眼中的自己,自己眼中的自己,内心、他人、世界,构成这部散文集主要的核心内容,歌哭、反抗、挣扎,则汇为笔下奇妙而和谐的旋律。“以为只要足够了解自己的内在,就不用去理会皮相。但心情都是无形的,唯有投射在肉体之上,那些情绪才能被观察得到。从镜里看见自己,脸上的表情与眼神,全都对应着内心的波澜,也是到了后来我才发现,虽然画的都是笑脸,但当中也存在着差异,在那些被自画像纪录下来的笑容里,有的真诚,有的虚伪,有的倔强,有的无力;有的像我,有的不像。”(《自画像》)这位男作家之难得在于,他有着女性般的细腻笔触,缜密心思,柔肠寸断、百转千回,无意中放大了人生的无常感,但这种悲剧性的挣扎并不惹人反感,因为正如作者在后记《长路漫漫》中所说:“生与死,每个人都必须绕上一遭,或者留下的生活痕迹,已经是最好的作品,而文学创作,不过是道让自己不再藏匿的门,让人能够走出去,试着散步,试着慢跑。”这种“慢跑”的态度很让人欣赏,文学与生活,可以有界线,也可以让界线慢慢淡开,在慢而持续的奔跑中,见证世界之大,人与人距离之近。
读着这些美好的文字,让我们不断感觉到澳门文学的地缘之近,更感觉到同为华夏儿女的情感之近。我以为,澳门文学的独特根性在于,一方面连接着澳门的历史、文化、现实,出发处更与中国人的精神血脉相联,澳门文化源自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中原文化,是闽粤文化的一种自然延伸;同时,澳门文化又深受西风浸淫,堪称东西文化的交汇点。得报刊传播之便,澳门文学中那种精短的散文,似乎有着独占鳌头中的地位,状景、感怀、讲古、志异,有的从容淡定,有的热烈奔放,所有这些无不表明,澳门作家在探求外部世界,寻求内在真我的路途上,一直没有停步。在走到回归祖国已四分之一世纪的今天,作家建造起的文字宇宙,真切地反映了对自己脚下这块土地的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书写之章法和节奏,想象之空灵和通透,情绪情感之回环往复,都让我们对澳门文学的美好未来寄予希望。
2024年11月19日
澳门文学丛书书目(第一至五批)
排版:肖 瑶
编辑:邓洁舲 刘雅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