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谢文竹
“明明刚做了CT扫描,为何医生还建议做核磁共振检查呢?”
类似这样的患者困惑,在骨科诊疗中尤为多见。其实,真相远没你想得简单。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山院区(杭州市肿瘤医院)专家介绍,CT与核磁共振(MRI)绝非单纯的重复项,而是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CT检查就像骨骼结构的“透视镜”,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并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不同密度的影像图像。通过影像图像,医生能清晰地看到骨骼结构和损伤状况,如骨折、骨肿瘤、骨结核等。
不仅如此,CT能够提供骨骼的横断面图像,帮助医生评估骨折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碎片的位置和形态。此外,CT在观察肺部和纵隔的情况及腹部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病变情况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图源:图虫
而核磁共振(MRI)是软组织的“显微镜”,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探测人体内部的情况,尤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极高,特别适用于脑部、脊柱和关节等部位的精细检查。
在骨科领域,MRI能够清晰显示关节内软组织的情况,如韧带、软骨等,主要用于发现椎间盘病变、脊髓病变、半月板损伤、炎性病变和出血性病变等,且基本无辐射,对机体损害小。
CT与核磁共振,为何缺一不可?
这是因为有时仅靠一种检查可能无法全面了解病情,通过二者的强强联合,能通过优势互补,使诊断更精准。
如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CT可显示椎间盘的形态和位置,但对于脊髓和神经根的受压情况可能显示不够清晰;而MRI则能准确地显示脊髓和神经根的受压情况及椎间盘的退变程度。
对于骨折患者,CT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位置,MRI则可以显示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在手术治疗中,医生可以根据两种检查的结果,更准确地确定手术的范围和方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在面对脊柱侧弯、骨肿瘤等复杂骨科疾病时,CT和MRI的结合可为医生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