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永:建立教研员流动机制,划出“编制特区” | 区域观察·厅局长会客厅

图片

 朱永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


图片教研制度,基础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现在我国的教研体系有国家、省、市、县(区)、校五级,全国教研员有13万多人,其中专职教研员有6万多人,兼职教研员有7万多人。应该说,组织网络架构基本完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研工作模式,有一支教研经验丰富、指导能力强、覆盖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研工作者队伍,有效支撑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引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了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毫不夸张地说,教研员的水平往往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学科最高水平,教研员的能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该学科的教育质量。

在2009年、2012年的PISA考试中,上海均取得了优异成绩,震动世界,尤其引起了西方部分国家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好奇心。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专程来上海探求中国教育的“秘密武器”,他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上海学生PISA考试成绩优秀,源于中国基础教育中独特的教研制度优势,在这一制度下,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等方面获得了专业支持,从而提高了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香港著名学者、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先生曾指出,上海的PISA测试成绩之所以独占鳌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上海基础教育的教研体制。教研是一种中国特色,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全世界对上海的教研体系都很有兴趣。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由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在PISA考试中又取得优异成绩。分析其原因,显然与四地教研能力在国内领先有密切的联系。中国特色教研工作为世界各国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前,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给基础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五育”并举、新课程体系建设、新高考、新中考,以及立德树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亟待教育工作者一一落实。教育目标的落实,关键在人,在于全体教育工作者及参与者,教研员作为其中的重要力量,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地方都把教育局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形象地形容为一驾马车的两个轮子,“双轮驱动”。2019年教育部发布《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14条意见,如严格教研员准入制度,认真遴选配备教研员,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等。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教研制度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作为这一制度的承担者——教研员是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政策解读、课程设计、考试制度、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使得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与区县教研员的专业能力紧密相关。

图片
定位模糊,教研员之困

尽管教研员这一角色已得到了国家制度化的认可,但在各类政策文件中他们的专业定位仍是有所缺失和模糊的,对于“教研员”的定位并没有达成共识,这最终导致了教研员对于自我角色的认知出现困惑

管理方面,教研员面临以下问题:

年龄老化,能力下降。许多教研员经验丰富,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出现了能力退化、不能适应的情况。由于历史原因,现在许多教研员的年龄在55岁左右,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优秀教师,从教学一线来到了教研岗位上,当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信息化、新时代催生了一系列密集的教育改革要求,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现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变化,许多教研员出现了不能适应的情况。

事务繁杂,边界不清。因为各种临时性改革,行政、考评及其他交办事务较多,很多教研员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非教学研究的其他工作上,导致教研员主业模糊,工作边界不清,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掌握资源,形成垄断。教研工作具有特殊性,许多科研项目、规划项目、竞赛评比项目等,往往由教研员把控。教研员通过把控信息、通道、评审等关口,将资源和荣誉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容易形成事实上的资源垄断。近期有关教研员涉嫌职务违法被查的新闻爆出,又一次引发了大众对教研员职能的关注和讨论。

与一线脱节,比较封闭。教研员的职责是去学校讲课、听课、评课、指导。教研员本身是从优秀的教师当中选拔而来,隔两三年就应该到学校从事一段时间的一线教学工作,确保自身的教研工作和一线的教学工作不脱节。但现实中许多教研员从事教研工作后,基本不会再回到教学工作岗位上,甚至连周期性下校也不能保证,长期脱离一线教育教学,使得有些教研工作成为空中楼阁。

自身定位方面,教研员面临以下问题:

身份不清。教研员既不是教师,又不是干部;不从事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不担负教育管理的职责,但又能够指导一线教师的工作。这种角色割裂导致许多教研员对自己的定位模糊不清,会让很多教研员无所适从,影响其作用发挥。

待遇不高。近年来,国家、地方颁布了许多政策,大力提升教师待遇,如颁发班主任津贴、特教补贴、成绩奖励等,但绝大部分都不适用于教研员。特别是规范补贴、劳务费发放以后,教研员绩效分配矛盾问题也比较突出。

晋升困难。目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研员都是以在编人数为基数,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初级、中级、高级的人数和岗位数,教研员整体数量偏少。而且教研员中绝大部分是高水平教育工作者,层次较高,尽管指标上有所倾斜,但评聘竞争还是十分激烈,教研员的晋升道路较窄。

激励不够。针对教研员的评优评先奖励比较少。许多评优评先文件会明确只针对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文件的初衷是把校长、管理干部以及教育行政人员等排除在外,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有些地方把教研员放在和干部管理人员一样的二类来看,教研员较难参与教育系统的各种综合荣誉评比。

图片
外部赋能,促进教研员队伍建设

关于教研员队伍建设,我有以下建议。

建立教研员的任期制或流动机制。教研员这个岗位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固化这个岗位,并最大发挥岗位的正向促进功能。要独立教研员专项岗位编制,保留教研员的专职岗位,但是不再保留具体人员,更不能使教研员岗位蜕变成教师脱离一线教学任务的舒适区。要在全体教师编制中,划出一块“编制特区”,将教研员的编制独立于普通教师编制进行管理。教研员应该是教而优则研,同样也要求研想优必教。一名好老师才可能成为合格的教研员;身为教研员,想做好教研工作,必须接触一线教学。针对教研员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处理好专职和兼职教研员的关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研员队伍,促进教研员可持续发展。

建立贯通使用与培养的“旋转门”。打通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和使用通道,使教师和教研员岗位之间能够顺畅进出。当前,有些地区已经在这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如广东在全省已经初步建立“旋转门机制”。上海也推出了教研员定期到一线教学岗位任教的引导机制。具体来说,每一名教研员都应该是一线的好教师,都必须亲自教学,而且肯定要教好,书都教不好,不具备作为教研员的基本资格;同样,每一名优秀教师都应该会教研,不会做教研的教师也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两者之间身份贯通,能够出现教师身份的教研员、经常做教研的教师、教研员身份的教师、经常到一线从事教学的教研员。只有两者结合,才能真正从人事制度改革的层面上实现基础教育的教研深度改革。

畅通教研员的进出。根据条件,定期从优秀的一线教师中选拔一批兼职教研员,再从中选拔适合从事教研工作的、具备优秀教研能力的教师慢慢转成以教研工作为主的相对固定的专职教研员。许多年轻教师没有从事教研工作的经历,可以先担任一段时间兼职教研员,有的地区也通过学科中心组,把一些优秀的一线骨干教师吸引到教研的后备队中,尝试从全区、全市、全局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学,适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专职教研员每3至5年到教学一线从事专职教学工作一段时间。这样不仅可以让教研员不脱离一线的教学实践,也给教研员提升业务的压力,教研员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通过和一线紧密结合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和指导能力。

同时,在教研岗位上业绩出色的中青年教研员,可以适当延长其作为专职教研员的工作时限,成为相对固定的教研人员。教师教研员旋转轮换的方式,既是选拔优秀教师到相对固定教研员的方式,又是培养名师、名校长,包括优秀基层教育管理者后备人员的机制。

设立制度,将经验丰富的老教研员转至副校长、教务主任或责任督学等岗位,发挥其指导一线、带队伍的作用,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教研员队伍保持年龄结构优化和活力。

建立等同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公正的等同考核机制,使教师和教研员能够在待遇、绩效、职称、评优、项目争取等方面同比竞争。这样,不管是在教研员岗位上,还是在教师岗位上,教研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都能够与教师等同考核。许多教研员本来就是优秀的教师,在等同考核的情况下,应该比普通教师更加出色,这样既解决了教研员经常说的指标偏少的问题,同时也因为同比竞争,教师不会有异议。

当然,教研员的工作和教师的工作是有区别的,怎样做到公平转换?核心就是从技术方面把握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的等同转换。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性意见,明确原则,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细则,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本区域教师和教研员岗位工作量和工作成效的计算转换器和教研员考核办法,贯通考核评优。建立了科学公正、认可度高的等同考核机制,这样考核就有了核心基础。


【区域观察】栏目介绍


区域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任务,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并要求“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做好区域教育,地方教育部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的工作要求及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教育家》杂志推出“区域观察”融媒体报道活动,包括区域观察·厅局长会客厅(线上论坛)、区域观察·厅局长面对面(访谈)、区域观察·厅局长笔谈、线下座谈会等形式。诚邀各区域负责人参与。



—  END  —


来源 | 本文系原创
作者 | 朱永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
统筹 | 周彩丽 
校对 | 齐丽涛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