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投票未能通过,政府倒台,朔尔茨却为何表现得成竹在胸?难道他还有翻盘手段不成?德国大选注定提前举行,谁最有可能胜选?
近日,德国国会对朔尔茨政府,举行了一场信任投票,投票最终以394票的压倒性反对结果未能通过,这也就意味着朔尔茨政府“不受信任”。那么接下来,按照德国的流程,德国总统就要解散国会,并将大选提前举行。
任期还没结束,大选却要提前举行,这按照常理来说,肯定是不符合执政党利益的。但一一却看到,总理朔尔茨似乎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他在信任投票开始前就说,他的计划就是要信任投票不被通过,他的目的就是将大选提前举行。朔尔茨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一觉得,朔尔茨这是想背水一战,放手一搏了,给大家说两点原因:
第一,朔尔茨现在已经陷入了一个多因素构成的困境中。主要在政治方面,此前,朔尔茨因为预算问题炒了当时的财长林德纳的鱿鱼,林德纳所在党派自民党愤怒了,当即退出了执政的“红绿灯”联盟,这影响巨大,不光朔尔茨政府沦为“少数政府”,其支持率更是不断走低。除了政治之外,经济疲软,今年可能会再次陷入衰退,社会福利问题,以及德国家门口的俄乌冲突,都给朔尔茨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第二,就在朔尔茨政府面临困境之际,怕啥来啥,在野的基民盟和德国选择党的支持率,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朔尔茨该怎么办?心一狠,索性快刀斩乱麻,趁着朝小野大的格局还没完全定型,提前举行信任投票,或许有助于朔尔茨政府挽回民意,为下一届参与联合政府做准备。可以看到,朔尔茨也确实是在这么做,他为了挽救自己的支持率,在信任投票之际,公开了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承诺提高最低工资,降低食品税收,严格债务管理”3大措施。
但在德国各党派矛盾加大的背景下,有人就觉得朔尔茨是在“画饼”,基民盟主席默茨当场发难,大致意思就是,如果朔尔茨真的能做到这些的话,那为何不早做?
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在选民中的支持率领先,达到32%。目前只有社民党和绿党的朔尔茨政府,支持率只有30%,并且呈持续下滑趋势。于是,有舆论就认为,基民盟和基社盟卷土重来已成定局。这个说法似乎有些绝对,但是别忘了,基民盟可是出过一个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
在默克尔时期,德国不仅没有在特朗普时期受美国的欺负,而且还和俄罗斯保持合作关系,大量价格实惠的俄能源促进了德国的制造业发展。此前,默克尔再出山,为自己的对俄政策进行辩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是在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可见,默克尔虽然不可能再当德国总理,但她却在用她的方式回到台前,修复俄德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民众会不会因为怀念默克尔,而投票给基民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