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鞋都”莆田,从“新”出发

图片

莆田市力奴鞋业有限公司使用鸿达机电公司制造的高频机进行生产。

东南网12月1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朱崇飞 何晋生 吴伟锋 林志荣 文/图)

核心提示

近日,2024莆田鞋业交易博览会在莆田工艺美术城举办,同期举行了莆田鞋嗨购节网络直播展、莆田鞋业供需对接会、第二届“妈祖杯”全国鞋类设计大赛等活动,全面展示莆田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趋势,为参展商和采购商搭建全方位的对接平台。

莆田鞋业去年产量突破16亿双,产值达1500亿元,从业者超过50万人,已经成为世界名牌运动鞋的定点生产基地。产品以运动鞋为主,涵盖皮鞋、童鞋、登山鞋、时装鞋、工装鞋等类别,基本覆盖全品类,形成鞋材—鞋机—模具—制鞋—贸易—物流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去年6月,莆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鞋都”称号,从而实现了从“中国鞋城”到“中国鞋都”的华丽蜕变,标志着制鞋产业再上新台阶,迈向新征程。从“新”出发,莆田鞋业如何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连日来,记者以今年莆田鞋业交易博览会为风向标,深入当地企业一线,从品牌创新、产品创新、生产创新、设备创新、产教创新等方面一探究竟。

以市场为导向即时研发新品

2024莆田鞋业交易博览会上,各种鞋类产品、鞋机、鞋材琳琅满目,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客商前来考察、洽谈、下单。

“这次有3个品类参展,包括运动鞋中的马拉松比赛专业用鞋和中考体育项目指定的训练鞋,以及男鞋中的马丁靴。”福建集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志洪介绍,公司目前重点打造自主品牌“走索”。

近年来,随着“国潮”和内循环的兴起,年轻群体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越来越倾向于国产鞋,为国内自主品牌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品牌创新不易,既要坚持长期投入,更要等待时机。”林志洪说,头部品牌商即使产能再大,也有小品牌商从中获利的一席之地。

“走索”创牌至今已有15年,主推偏向休闲风格的男性马丁靴,深受年轻人的青睐,每年可销售200万双左右。

林志洪是莆田市秀屿区人,在鞋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对行业动态观察入微。眼看专业运动鞋风头正劲,林志洪选择与本土鞋企合作,相继推出若干个新品牌,抢抓盈利期,适时分得一杯羹。

“公司每年花费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资金用于平台引流,全力推广新产品。”林志洪说。得益于产品的不断创新,福建集途科技有限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其中,马拉松比赛鞋和中考体育训练鞋的销量日益增长,多种产品之间此消彼长,平衡了总体销量。

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品牌从无到有,生成了由一个“莆田鞋”区域品牌带动多个企业自主品牌集群发展的全新态势,短时间内涌现出50多个在地品牌。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2022年,在外经商已久的杨文秀决定回乡投资,创办福建华跃科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并于次年拿出重金,从黎明职业大学购得5项鞋业科技专利,在莆田经营自主品牌鞋。

“5项专利中包含1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鞋底、鞋垫等新材料,用于开发新产品。”杨文秀说,技术成果转化后,迅速推出数款功能型“科技跑鞋”。

之后,杨文秀又针对国家新政策,创办了童足健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并将5项专利应用于新赛道,开发出一系列有助于青少年足部健康的童鞋。

“借助自主设备收集足部数据,筛查各项指标,精准定制符合每个人的鞋子。”该公司品牌部负责人郑毅说,前期以建设直营店为主,后续将在全国范围内拓展加盟店业务。

转变生产方式

降低综合成本

在福建荔城经济开发区黄石工业园,记者来到莆田市飞拓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上工人加班加点,马不停蹄赶制客户订单。缝制、黏合、成型……经过数道工序后,一双双成品鞋从流水线上输出,然后打包装箱,随即交付给商家。

“总共有4条小单快返生产线,其中2条全负荷运转,另外2条作为机动使用。视鞋子难易程度而定,每天最多可产出1200双。”莆田市飞拓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股东陈建华说,因应市场需求,主要承接小批量的订单,可以快速完成一批次几十双甚至几百双的单子。

以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鞋厂以大订单生产为主,忽视了小订单。随着莆田鞋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商家愈发重视去库存,从而控制综合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小订单需求逐年增多,倒逼生产方式创新,为小单快返创造了用武之地。

“小单快返具有轻巧灵活的特点,几乎是当天下单就马上启动生产,用最快的速度将成品投向市场。”陈建华介绍说,母公司在浙江温州,5年前落地黄石工业园开办飞拓体育,依托当地比较完备的上游材料供应,减少物流成本。

陈志鸿是飞拓体育供应商之一,在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开设兆丰(福建)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回收利用工业园的边角料,向下游厂家提供皮制材料。”陈志鸿说,“价格要比头层皮便宜一半以上,每年销售几十万元。”

除了上游的生产材料,陈建华还看中了莆田鞋的电商优势和新式的实体店业态,已经与莆田来了投资有限公司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

莆田来了投资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福建荔城经济开发区西天尾工业园,公司创立者曾少君探索新型鞋类实体专卖店模式,以莆田鞋自主品牌授权的方式进行集约化销售。

“过去,线上开店成本要比实体店低不少,新创的鞋类品牌必须让顾客到店试穿,这样才能逐步培育更多的忠实拥趸,赢得市场认可。”曾少君认为,一家实体店集中售卖几十种品牌鞋,要比一家实体店只卖一种品牌鞋来得好,这样既提高了规模效益,又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性。

眼下,莆田来了投资有限公司的年销量可达百万双。“主抓品牌供应链,无暇顾及生产端,所以都下单给鞋厂。”曾少君说,小单快返与他的实体店经营模式不谋而合,可以有效降低库存成本,助力初创期的企业茁壮成长。

优化本土装备

引领智能制造

“高频机是当前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加热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感应加热设备,属于低耗节能环保型产品。”在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下坂村,莆田市荔城区鸿达机电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德雄告诉记者,他在1998年申请到第一张营业执照,中途变更过几次,从2002年开始专业生产高频机,每年更新一些技术,累计获得11项实用新型专利。如果按照重大改进计算,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设备已经是第六代。

经过二三十年的默默耕耘,杨德雄将一个小作坊培育成一个中型工厂,面积达3000平方米,年产能超过300台,并与莆田市力奴鞋业有限公司、郭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青春之家(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知名鞋企合作,长期供应高频机产品。

现如今,杨德雄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交到儿子杨鸿业手上。“公司生产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但品质方面可以进入第一梯队。”杨鸿业说,高频机的应用在闽浙粤赣四省比较普遍,其中闽浙粤三地以制鞋为主,“我们生产的鞋类产品加购率、重购率都比较高”。

目前,莆田本土的制鞋设备环节相对薄弱。为了补齐短板,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动出击,组建人才团队,研发生产柔性材料智能裁切机。本届鞋业交易博览会上,恒而达柔性材料智能裁切机现场亮相,引来不少客商驻足交流。

“作为上市企业,恒而达具有较好的人才吸引力,其中不乏台湾地区的技术人员。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帮助项目又快又好实现预期效果。”恒而达柔性材料智能裁切机项目负责人苏俭介绍说,这款设备主要应用于轻工领域,采用智能分析、智能排版和自动裁切等技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兼具加工效率高、裁切精度高等优点。软件程序可以根据下游运用行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优化定制,由经验指导变成标准主导,尽可能减少操作程序。

苏俭是广东广州人,4年前在柔性材料智能裁切机项目立项后加入恒而达公司。经过短短几年的反复试验,恒而达柔性材料智能裁切机已经达到3.0版本,并在莆田鞋企中推广应用。

“从恒而达公司采购了8台柔性材料智能裁切机,改进了传统的裁切机产线,将生产效率提高了2.5倍。”莆田市鑫茂鞋业有限公司流程优化部副经理林禹说,新的裁切机对材料的适应性强且智能化程度高,与公司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相互匹配,可以实时管控生产数据,实现自动化调取派工单生产。

创新科研平台

产教双向奔赴

在莆田鞋业交易博览会新材料展区,北京叠加态技术有限公司展示的冷隔绝材料引人注目。不少参观者现场体验这款新材料的神奇功能,仅需将手掌轻轻放在一片料子上,就能立刻感受到明显的温度。

“前后花了8年时间,才攻克了纳米多孔技术难题。这款新材料拥有全球专利,具有厚度薄、重量轻、性能佳等优点,适用于鞋子、服装、帐篷等行业,一经推出就深受欢迎。”北京叠加态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钟飞鹏表示,这款新材料去年10月开始在制鞋领域得到应用,此次参加鞋业交易博览会,正是看到当地制鞋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将来可能计划在莆田投资办厂。

短短一年,已有莆田鞋企关注并使用了叠加态冷隔绝材料。“主要用在加热鞋上,起到隔热作用,防止热量传到鞋子外面去。新产品有助于扩大消费群体,开拓新市场。”莆田市趋势制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逢春介绍说,公司成立于2014年,最初以代工为主,2017年开始打造自主品牌“索罗芬”,主攻涂鸦定制鞋、特种靴等产品。

碳纤维加热技术将电池电能转化为碳纤维热能,充电一次可加热6至8小时,使鞋子变成一个迷你保温箱;鞋底内置LED灯,可变换8种颜色,同时植入可充电锂电池,蓄电长达15天……在“黑科技”运用方面,莆田市趋势制鞋科技有限公司乐此不疲。

“毋庸置疑,人才是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除了本地高校人才,公司还与美国、俄罗斯等海外技术团队进行合作。”黄逢春说,每个月可推出数款新品,畅销欧美、中东等地区,年产值达几千万元。

在莆田市趋势制鞋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设计工作室内,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在倾情创作,有的涂鸦鞋面,有的调试LED灯,有的使用电脑构图。刘鹏飞是莆田人,毕业于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主修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去年加入莆田市趋势制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所学专业与软硬件开发相契合,正好可以在公司发挥一技之长。”刘鹏飞说,“借助手机软件,可以控制鞋子上的灯光和加热挡位。”

传统产业升级离不开人才,人才培育需要科研平台创新。今年7月,为解决工业园区、企业与职业教育院校之间存在的对接不紧密、信息不对称、合作不持续等问题,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携手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府组建莆田市鞋服产教联合体,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按照‘一学期一双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每学期都要设计并制作一双鞋,每双鞋引入一家莆田自主品牌企业,然后由校企共同举办鞋类创新设计大赛,推动技术成果直接转化。”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主任陆宇立表示,以莆田市鞋服产教联合体成立为契机,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参与企业生产各环节,协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服务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莆田来了品牌鞋专卖店内顾客满堂。

图片

鞋类创新设计大赛专家评审现场

图片

莆田市飞拓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小单快返生产线

图片

青春之家(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展示“玩觅”品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