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春节仅剩40余天了。不少市民感叹:年味近了。多年来,与洛阳年味相伴的还有每年的璀璨灯会活动。
2025年春节,王城宫灯研发中心成为王城公园新春游园会暨迎春灯会、隋唐新春灯会的“新掌门”。该中心成立于2024年4月,看似“年轻”,却“身经百战”。灯火里的洛阳,正书写着时代的变革和光阴的故事。
忆从前,人群熙攘赏花灯
1982年9月,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从1983年起,于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1983年,洛阳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第一届牡丹灯会指挥部,并于当年牡丹花会期间成功举办首届洛阳牡丹灯会。
“第一届牡丹灯会指挥部,就是王城宫灯研发中心的前身。”王城宫灯研发中心主任李昆介绍,当年的灯会沿街举办,供市民免费参观,“昼赏牡丹夜观灯”的游赏模式由此而来。
“犹记得当年,在人民东路、人民西路、凯旋路上,街头张灯结彩,人群熙攘,根本挤不动。”王城宫灯研发中心副主任梁军平说。她出生于1978年,逛灯会是她童年里美好而热闹的记忆。
拖拉机造型灯、铜皮灯……20世纪80年代的灯会,展出的灯组均出自洛阳各厂矿企业,灯组造型简单粗犷,不乏部分可转动或摆动的大型机械灯。“当时赏灯是市民为数不多的夜游活动之一。夜幕降临,全家老少结伴出行,不惜步行几里边走边赏,意犹未尽。”梁军平说。
1990年,第八届洛阳牡丹灯会在牡丹公园举办,我市灯展活动首次由街头“搬”进了公园,从此走上了“以灯养灯”的新道路。“灯展期间,各厂矿企业的制灯还参与评奖,这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我市灯展经济愈加红火。”李昆说。
走四方,匠心传承“闪耀”全国
1993年4月1日,洛阳市灯展办公室(简称灯展办)成立,为科级事业单位,当时隶属于市文化局。也是在这一年,李昆成为灯展办成员之一。
1995年至1997年,洛阳牡丹灯会连续3年在王城公园举办,实现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1995年,洛阳牡丹灯会首次在王城公园举办,场地扩大为灯展布局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灯展办不仅为各厂矿企业制灯提供专业指导,自己也制作大量灯组,为灯会活动增光添彩。”李昆说,据有关记录,1996年洛阳牡丹灯会迎来60余万人次参观。
几乎同一时期,洛阳灯会活动品牌走向全国,迎来“高光时刻”。“当时灯展办设立牡丹灯会外展团,我们带着咱洛阳的彩灯先后前往北京、西安、青岛、兰州、长沙、常德、郑州、天津等地外展,知名度大幅提升。”李昆介绍,外展相当于外地举办大型灯会活动,洛阳当年灯会的全部灯组“组团”参与,供当地群众参观游览。他回忆,1996年在兰州外展时,“龙门大佛”“洛神出巡”等灯组备受欢迎,仅“龙门大佛”单个灯组就吸引万余人次与其合影留念。
2003年4月,灯展办管理部门由市文化局变更为市园林局;2011年12月,灯展办经体制改革撤编划归王城公园;2021年,相关部门成功注册了“王城宫灯”“王城彩灯”两个商标品牌;2024年4月9日,王城宫灯研发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市园林绿化中心的一个正科级单位,主要承担我市重要节点的彩化和亮化工作。
多年来,机构的名称在变、主管部门在变,但其初心未改,那就是传承、发扬千年宫灯文化,“烹饪”出一道道“璀璨大餐”,“点亮”市民及游客的每一次欢聚时刻。
看今朝,科技赋能传统灯会
今年10月24日晚,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在洛阳开幕。开幕式上被火炬点燃的“火种灯”,就出自王城宫灯研发中心。作为宫灯的一种创新造型,该“火种灯”以六角宫灯为主体,以牡丹花开为宫灯宝盖,搭配精美古典花纹,有着“天下客家,根在河洛”的美好寓意,也表达着同根同源的血脉深情。
用璀璨灯光讲好洛阳文化故事,正是王城宫灯研发中心成立的初衷和目标。
自1983年至今,或依托牡丹文化节,或依托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我市灯会活动已连续举办41年。年年有灯会,岁岁有不同。近年来,洛阳灯会活动的文化味儿渐浓,科技感也越来越强了。
从最早采用白炽灯、老式电棒光源,到如今的串灯、灯带等新光源,制灯师傅付迎卫从小小宫灯上体会到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创新。“使用白炽灯作为光源时,相对费电还存在安全隐患,灯展期间每盏灯附近都需要安排专人看护。”付迎卫说,如今,新光源不仅实现了智控与节能,还可以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营造氛围。同时,灯组造型连年出新、出彩,除了随生肖年而变化,还与时俱进地融入时事热点和历史文化内涵。尽管已经培养了20多个徒弟,付迎卫仍感觉“每年都在学习新知识”。
“预计在农历腊月二十三,2025年新春灯会正式向游客开放。”梁军平透露,今年是王城宫灯研发中心成立后的开局之年和关键之年,中心将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之余,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洛阳灯会“传起来”“火起来”,以民俗文化赋能、“点亮”文旅“夜经济”“新场景”,为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宫灯”力量。(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谢娜娜 通讯员 刘苗 安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