矸石山“变身”记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午岭山区的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黄陵矿业双龙煤业公司生态农业苑生态大棚内,圆润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翠绿的黄瓜长势喜人。漫步其中,目之所及的勃勃生机与大棚外萧瑟的冬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图片蔬菜大棚中成熟的西红柿挂满枝头

“一般来客肯定不知道,生态农业苑所在地,原本是一座荒草疯长、乱石遍地的矸石山。”正午时分,正在大棚里工作的双龙煤业公司职工王辉对笔者说。

是“伤疤”,是“心病”

时间回到2020年早春,面对着占地面积达40亩的一号矸石山,时任双龙煤业公司经理仲照海陷入了沉思。

仲照海眼前,是一片萧瑟的景象。半人高的荒草在寒风中肆意摇摆,一尺宽的羊肠小道上乱石绊脚。如此景象,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矿山格格不入。

几十年来,从井下运至地面的煤矸石堆积在这里,不仅是矿区的一块“心病”,而且是广大职工走路都要绕开的禁地,更是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矿山的一处醒目“伤疤”。

“一定要把矸石山治理成山清水秀的花园,让绿水青山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靓底色。”仲照海说。

矸石山改造刻不容缓,可面对眼前的这座“火焰山”,犹如老虎吃天,无法下口。为此,双龙煤业公司成立了工作小组,确定了改造目标,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向广大职工群众征求意见建议,最终形成“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

双龙煤业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山东、内蒙古等地矸山治理优秀企业学习,虚心“取经”,并邀请西北农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进矿实地调研。多方结合矿区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分布等客观条件反复论证,一个科学成熟的治理方案落地生根。

矸石山融入子午岭

双龙煤业公司地测部职工杨惟博是矸石山治理的参与者之一。

“这座矸石山服务年限较长,当时的填埋工艺也比较简单,为治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杨惟博说。

在确定“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以科学可行为策略、以树立标杆为目的”后,双龙煤业公司从此向山而行,出动挖掘机、铲车、破碎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将堆积的陈旧煤矸石进行深挖、现场粉碎,然后与黄土按照一定比例逐层填埋,从根子上消除了煤矸石堆积带来的坍塌、自燃、风化等安全和环保隐患。

他们在土壤中加入有机肥等,保证地表部分的土壤营养能够满足后期的农作物种植。他们对矸石山的坡度、高度等进行合理规划,力求最大程度让矸石山与周边山林融为一体,达到区域管理种植要求,确保一年四季绿色相伴。

2022年,随着各项工程的顺利推进,往日的矸石山摇身一变,融入了子午岭山脉。广义的子午岭山脉包括横岭、斜梁、老爷岭、青龙山、子午岭(狭义)等山脉,地跨陕西、甘肃两省,处于黄土高原腹地。如今,这座矸石山已成为子午岭山脉的一部分。

矸石山上,形成了以“一苑十园一站一长廊”为主题的生态农业苑,各个分区内,一片绿树成荫、蝶舞鱼跃。职工身临其中,放松身心、运动健身,尽情享受着矸石山蜕变带来的红利。

在一号矸石山治理成功的基础上,面对占地面积约65亩、填埋矸石方量更大的二号矸石山,双龙煤业公司迎来新挑战。

是花园,是景区

“二号矸石山刚好在一个山坳里面,半山腰还有地下水流出。原本清澈的泉水,到了山脚下就成了黑水,到了冬天结成冰,走上去一步三滑。”说起二号矸石山,双龙煤业公司职工柳西安皱起了眉头。

面对堆积厚度大、坡度大、填埋量大等难题,双龙煤业公司采用逐层梯田式思路,将这座位于山坳中的矸石山分成四级进行逐层填埋,在每级修筑边坡和排水沟,硬化盘山路500余米,修筑储量约1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这座水池将清澈的泉水存蓄在此,成为维护绿化的好帮手。

与此同时,双龙煤业公司先后种植松柏等常绿树种5000余棵,在地势较为平缓的一层台修建了热带绿植观光园、生态种植园等。在连接两座矸石山的半山腰,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建成长约2000米的林下健身步道,悬挂风铃500余套、安装鸟巢100余个。

就这样,矸石山成为国家级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筑巢繁衍的新家园,也成为职工休闲、健身的矿区后花园。

“我们不仅要治理好矸石山,还要从治理后的矸石山上要效益,开启多元发展新模式。”双龙煤业公司总经理张强说。

在治理成功的基础上,双龙煤业公司在一号矸石山建成2座蔬菜大棚、1个井巷菌类种植基地,一年四季种植西红柿、青椒、西葫芦等新鲜蔬菜,满足职工餐厅的蔬菜供应。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成本40余万元。双龙煤业公司先后规划出林下菌种植、鱼类养殖、水蜜桃种植、樱桃种植和山楂种植等项目,除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外,努力向周边群众辐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图片双龙煤业公司职工在蔬菜大棚挑选西红柿,供应职工餐厅

以治理后的两座矸石山为基础,双龙煤业公司先后建成了热带植物科普馆、现代化农业采摘、矿井发展史回顾浮雕等景点。

2023年11月,黄陵县双龙矿山公园景区通过陕西省延安市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评审,成为黄陵县5A级旅游风景区到4A级旅游风景区中间地带唯一一个集观光旅游、煤炭科普、度假休闲的3A级旅游景区。

图片双龙煤业公司生态农业苑全景

“谁会想到,一座煤矿,竟然成了一个旅游风景区。”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的职工毛建杰由衷感叹。

以“智”求“治”护青山

“随着智能化的全面推进,煤矸石在现场就能得到处理,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煤矸石升井。”双龙煤业公司党委书记任向阳说。

自2016年开启智能化矿井建设以来,双龙煤业公司将智能化发展与守护绿水青山深度融合。

根据生产实际,双龙煤业公司率先对生产系统进行重新布局规划,引进智能化抛矸机等先进装备,紧密结合生产计划,组建专业作业队伍。

井下采煤现场的煤矸石通过智能化运输设备被顺利送到煤矸石填充巷,经过专业破碎后被压实填埋处理。

截至今年11月底,双龙煤业公司累计充填煤矸石约6.91万立方米。

据介绍,在确保煤矸石不升井的同时,智能化抛矸对保障煤质也起到巨大作用,节约了煤矸石运往地面的运输成本。

“我们要让治理后的矸石山发挥出更大作用,为全行业提供丰富的治理经验,也让双龙煤业公司的山更青、水更绿,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走得更有劲!”张强说。

作者:穆海宏

来源:中国煤炭报12月17日四版 原标题《黄陵矿业双龙煤业公司 矸石山“变身”记》 责任编辑:陶冉
编辑: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