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谭梅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距今已有5000—7000年的种植历史,被称为“粮食之母”。由于其富含蛋白质、纤维素,且热量低、零胆固醇,被誉为“超级谷物”。除营养价值突出外,藜麦还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因此,推广藜麦种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拔高、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的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气候条件成为中国最好的藜麦种植区之一。近年来,青海省积极培育和种植藜麦,逐步将藜麦打造成为高原新兴特色产业,颗粒饱满、营养丰富的青海藜麦,逐渐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成为青海农业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
培育良种 产业崛起
深秋,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藜麦产业协会种植的藜麦种质材料试验田、良种扩繁试验田、标准化种植示范田以及大面积高产田,放眼望去,簇簇藜麦籽粒粒饱满,不同品种的藜麦穗呈现出火红、金黄、紫红等鲜艳的色彩。
自2012年藜麦试种成功以来,海西州充分利用高原独特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藜麦特色种植业,通过科技创新和实践攻关,不断探索藜麦高质高产发展之路。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极为重要。作为一个外来物种,为确保藜麦种植安全,2015年,青海省种子管理站邀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专家,经过两年的试验种植论证,审定出中国第一个藜麦品种并被命名为“青藜一号”,取得中国首个《藜麦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定了藜麦种植标准及加工标准。
同时,联合培育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品种150多个,审定登记青藜系、三江藜系、科藜系列藜麦新品种12个,完成了“藜麦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青海藜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藜麦在青海年均温度3.0℃以上、降雨量36.3mm以上(不包括灌水)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但是,藜麦成熟后籽粒对水分十分敏感,遇水2小时就会种子穗发芽,失去商业价值。柴达木盆地独特的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适合藜麦种植,是青海的藜麦最佳种植区。”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目前,青海通过联合攻关,已成功选育出青藜1号—8号、柴达木红等12个藜麦新品种。其中,青藜1、5、6、7、8号等5个品种已成为主推品种。年建立制种基地2500亩(1亩≈0.0667公顷),为全省乃至全国藜麦大田生产提供了品种支持。
统计数据显示,青海藜麦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少量试种发展到如今的5.3万亩,总产量约8000吨,平均单产250公斤左右,是种植其它农作物的3倍多,优于原产地和国内其他地区。基于过去近十年探索与发展,目前,青海藜麦基础研究、品种培育、绿色发展、品牌打造方面初步走在全国前列,藜麦产业发展具有很大潜力。
“公司近年来从南美洲引进了40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目前已培育出‘青藜1号’‘青藜4号’等11个藜麦新品种。”据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江沃土”)董事长黄朝斌介绍,藜麦的良种培育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公司已形成一套适应高原环境的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
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中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再到最后的收割与储存,每一个环节都有科学的操作规范,有力保障了藜麦的产量和质量稳定提升。
创新研发 提质升级
作为青海省最早引进藜麦种植,取得藜麦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三江沃土已建成2000亩藜麦育种基地,拥有一座年加工能力9000吨的藜麦加工厂,是我国生产绿色有机藜麦的龙头企业。
在企业产品陈列和藜麦标本展示区,各类藜麦产品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公司在产品加工方面不断探索,引进国际先进的加工生产线,对藜麦原粮进行精细化加工,先后开发出藜麦米、藜麦生(熟)粉、藜麦面条、藜麦饼干、藜麦白酒、藜麦麦片等10多种产品。尤其是经过多道工序处理的藜麦米深受市场欢迎,极大地提高了藜麦的附加值。”据黄朝斌介绍,自2017开始,企业以“公司+农户”订单模式,累计种植藜麦30多万亩,带动海西州4个县(市)农户参与种植,平均亩产达到23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到3000多元,户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部分合作的种植大户年收入超百万元。
据了解,目前,三江沃土生产的藜麦产品主打“柴达木藜麦”特色品牌,销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一二线城市,在国内藜麦领域有了一定知名度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取得美国FDA认证,逐步走出国门,从2018年至今,已出口到美国、法国以及中东、东南亚、港澳地区。“今年,我们又接到加拿大藜麦种子订单,并配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孟加拉等三国进行藜麦种子和技术援助。”黄超斌说。
除了三江沃土,海西州还有许多企业也在积极探索藜麦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一些企业与当地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保障了农户的种植收益,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
作为一家集藜麦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企业,青海高远锦禾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高远锦禾公司”)致力于藜麦产业链提质升级,积极研发藜麦产品“青白藜一号”“贡扎八号”等品种。现如今,公司有机藜麦认证面积1800亩,年产能达6000吨,成为海西州都兰县有机藜麦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
目前,都兰县主要藜麦产品品牌有高原锦禾、昆诺、恬小狸等,藜麦品质优,籽粒大而饱满、光泽度佳,蛋白质含量高,是繁育种子的理想地区。
数据显示,目前,青海省从事藜麦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企业有30余家,注册商标13个,产品主要涵盖了藜麦米、藜麦茶、藜麦粉、藜麦酒、藜麦醋、藜麦挂面等多个品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如今,青海藜麦的销售渠道也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线下批发零售,电商平台的兴起让青海藜麦迅速抵达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手中。
品牌标准 扩大优势
藜麦产业是柴达木盆地特色产业,也是青海省十大农牧业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青海省农业农村部门将藜麦产业作为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和脱贫攻坚的新兴产业予以扶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延伸产业链为方向,不断擦亮青海藜麦的“金字招牌”,有力推动了藜麦产业发展。
随着青海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的深入实施,政府部门和青海产业协会积极为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的农牧业品牌体系努力,用品质提升青海藜麦发展后劲,靠品牌效益聚集要素资源,用品牌标准化作为引领,把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积极制定发布《柴达木藜麦丰产栽培技术规范》《青藜2号繁育技术规程》《都兰藜麦质量标准》《藜麦加工、包装、储藏、运输规范团体标准》等标准规范,青海省藜麦产业相关管理部门集成了一整套适合于不同生态区域的藜麦栽培技术和技术模式,为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柴达木藜麦质量也因此而得到不断提升。
作为藜麦主产区,海西州农牧部门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加大藜麦产业政策扶持,培育壮大藜麦产业,以柴达木藜麦研发中心为依托,与省内外技术研发机构团队合作,积极开展藜麦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通过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促进藜麦产业“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计划到2026年,全省藜麦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量达2万吨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6万亩,有机藜麦认证面积达2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藜麦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藜麦产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有机藜麦输出地。
如今,通过育种攻关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企业创新驱动以及政府的有力扶持,青海藜麦产业正沿着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行。
展望未来,随着绿色种植、有机种植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青海藜麦必将以纯天然、无污染的品质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大竞争优势,成为高原特色农业中的又一抹亮色。
记者感言:
讲好青海藜麦故事
青海,以其独特的高原地貌、纯净的生态环境以及显著的气候特征,孕育出无数珍稀好物。其中,藜麦是一颗闪耀的新星。
柴达木盆地为藜麦生长提供了近乎理想的天然温床,藜麦在此孕育出卓越品质,并迅速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崭露头角。它打破传统农业的固有格局,为高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与竞争力,让青海在全国乃至全球特色农产品领域拥有了一张耀眼的“金名片”。
近年来,在青海农牧部门的支持引导下,许多企业捕捉到藜麦的巨大潜力,积极推动其产业化发展。他们从种植端入手,加大科技投入,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藜麦的产量与质量稳步提升。
如今,藜麦产业亦成为许多青海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之光。在种植环节,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其中,通过科学种植与精心培育,收获着藜麦带来的实惠。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与都兰县,因藜麦的广泛种植,农户收入显著增长,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藜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进步,从种子培育、农资供应到产品加工、包装运输,再到市场营销、品牌打造,形成了一条完整而充满生机的产业链条,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无论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是城镇待业人员,都能在这条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价值。
然而,藜麦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如何持续保持青海藜麦的品质优势和品牌特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
目前,随着各地纷纷涉足藜麦种植领域,市场上藜麦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对此,青海藜麦产业必须在品种选育上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出更具适应性、更高产优质且独一无二的藜麦品种。
种植技术的提升与标准化体系的完善亦刻不容缓。政府与科研机构应加大合作力度,开展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创新、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要为种植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藜麦种植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要建立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对藜麦的种植环境、种子质量、种植过程、收获标准、加工工艺、产品质量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和把控,以保障青海藜麦的品质稳定性。
在加工环节,要深度挖掘藜麦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开发出多元化、差异化、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例如藜麦功能性保健品、藜麦美容护肤品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再者,还要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等活动,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平台,拓宽市场渠道,让青海藜麦成为引领青海农业走向世界舞台的又一重要的“青海好物”。
此外,要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将青海的地域文化、生态优势、种植传统等元素深度融入品牌内涵,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品牌推广策略,讲好青海藜麦故事,提升青海藜麦品牌的形象与知名度。
眼下,青海藜麦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责任同在。我们应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举措,驾驭好青海藜麦产业发展的航船,使其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破浪前行,为青海经济繁荣、生态和谐、乡村振兴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编辑:殷海燕;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