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五家公司将进入2025年AI大模型决赛,包括微软/OpenAI、亚马逊携手Anthropic、谷歌、Meta以及xAI。
02AI搜索正成为杀手级应用,将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每个人可能至少有两个专业化AI搜索引擎。
03大型科技公司2025年的AI资本支出将会趋于稳定,它们将专注于按时、按预算完成预期项目。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3年1月,硅谷风险投资巨头红杉资本曾发文,将Open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推出喻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宇宙大爆炸”时刻,并预测2024年将成为人工智能元年,或是所谓的“元汤”(primordial soup),即地球上生命诞生前的液态环境。
红杉资本当时写道:“人工智能生态领域充满了各种新想法和潜力。对于新企业家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期。空气中弥漫着巨大的潜力,尽管这种潜力目前尚处于无形状态。我们的愿景是将其转化为真实、有形且富有影响力的成果。”
时至今日,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已变得更加庞大。现在有五名“决赛选手”参加大模型竞赛,英伟达备受瞩目的Blackwell芯片将于本月正式出货,许多于2024年初规划的数据中心正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台积电正加速扩建新的晶圆厂产能,博通亦投身于定制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整个供应链体系已进入高速运转状态。从医疗健康到法律服务,再到保险行业,各行各业均在积极部署新的人工智能项目。
如果说2024年被视为人工智能元年,那么现在人工智能的构建基石已稳固,其潜力正逐步凝聚为真实且有形的东西,数据中心正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地涌现。如果说2024年充满了新点子,那么2025年将着重于筛选这些点子,看看哪些将真正可行。
以下是红杉资本对2025年美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趋势的三大预测:
预测一:大语言模型提供商“崭露头角”,这将促使2025年出现渐进式分化与激烈竞争态势
在2024年,各大模型竞赛的核心目标都是力求达到或接近GPT-4的水平。在这一轮竞赛中,有五家公司脱颖而出,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或极为接近),从而跻身“决赛圈”:它们分别是微软/OpenAI、亚马逊携手Anthropic、谷歌、Meta以及xAI。与此同时,许多参与者则遗憾退出了竞争舞台,如Inflection、Adept和Character。
为了赶超GPT-4,这些公司采取了相似的策略:广泛收集数据,利用尽可能多的GPU资源进行训练,并不断优化训练前与训练后的架构,以期最大化提升模型性能。2024年间,随着人才在业界频繁流动,商业机密的保护变得愈发困难,几乎难以维系。
随着各参与方为下一轮大模型竞争剑拔弩张——这可能意味着计算规模将再度激增10倍——人工智能实验室正逐步演化为各具特色的超级力量。可以说,它们已经为即将到来的较量“选定了利器”。步入2025年,这些截然不同的战略导向预计将带来迥异的结果,一些参与者将占据领先地位,而另一些则可能黯然退出。
各大人工智能公司2025年竞争策略
谷歌坚持垂直整合
进入2025年,谷歌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垂直整合的能力。作为唯一一家拥有高端芯片(TPU,张量处理单元)的公司,谷歌有望在2025年与英伟达在GPU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此外,谷歌还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中心,能够自主训练模型,并拥有实力强大的内部研究团队。与微软和亚马逊分别通过与OpenAI和Anthropic合作的方式不同,谷歌通过掌控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为自己争取了更大的胜算。
OpenAI的品牌优势
OpenAI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品牌优势无人能敌。从ChatGPT、Claude和Gemini的独立认知调查结果来看,OpenAI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远超其他竞争对手。这种品牌优势使OpenAI成为大型人工智能公司中最强劲的赚钱机器,据报道其收入已超过36亿美元。如果人工智能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消费者认知度和企业市场分发能力,那么OpenAI有望进一步与对手拉开差距,继续领跑市场。
Anthropic吸引顶尖人才
2024年,Anthropic成功吸引了大量从OpenAI流出的研究人才加入其团队。包括OpenAI联合创始人约翰·舒尔曼(John Schulman)、杜尔克·金马(Durk Kingma)和前安全团队负责人简·雷克(Jan Leike)在内的多位顶尖科学家,都在2024年加入了Anthropic。此外,该公司还聘请了Instagram联合创始人迈克·克里格(Mike Kreiger)担任首席产品官。在GPT-3发明人达里奥·阿莫代伊(Dario Amodei)的领导下,Anthropic已成为人工智能科学家心中的理想目的地。
xAI狂建数据中心
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数据中心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xAI已成为领跑者。该公司在创纪录的时间内推出了容纳10万颗GPU的“巨像”计算集群,并有望在未来继续扩展至20万颗和30万颗GPU的集群规模。如果“规模就是你所需要的”这句话最终成为事实,那么xAI将有能力继续快速崛起。
Meta奉行开源策略
Meta已经通过Instagram、WhatsApp和Facebook等平台拥有了强大的分销优势。在人工智能竞赛中,Meta选择了全力投入开源的策略。这种策略使Meta能够利用开源模型快速传播前沿进展,并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如果前沿进展开始放缓,Meta将能够利用其开源模型的优势,迅速将这些功能传播给更广泛的用户群体。Meta的Llama模型有很多狂热粉丝,而关于闭源和开源的争论还在继续。
在大模型竞赛的激烈角逐中,严格的执行力被置于首要位置。目前,各个参与者的竞争格局与策略均已趋于稳定。到2025年,我们将看到哪些策略是富有远见卓识的明智之举,而哪些则是注定会遭遇挫败的短视行为。
预测二:人工智能搜索正成为杀手级应用,2025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自从ChatGPT问世以来,我们便开始探寻人工智能领域的杀手级应用,究竟哪些新兴的用户行为能够历经时间的考验?2024年,从人工智能女友到人工智能租赁助手,再到语音代理与人工智能会计师,各式各样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接受市场的检验。
展望2025年,我们预见人工智能作为搜索引擎将迎来爆发式增长。Perplexity自推出以来便表现不俗,月活跃用户已突破千万大关。而OpenAI在10月推出的ChatGPT搜索,更是对其原有搜索功能的全面升级。《华尔街日报》甚至发表了题为《谷歌搜索,老年人的专属?》的讽刺文章,指出谷歌在面临新兴挑战的同时,还深陷反垄断诉讼的泥潭。
人工智能搜索无疑是对传统互联网搜索技术的一次强大革新。传统搜索基于网络索引进行导航,而人工智能搜索则依托于大语言模型,实现信息的深度阅读与语义理解。这对于白领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搜索或将颠覆现有的市场格局。未来,每个职业领域都可能拥有自己专属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分析师与投资者偏爱Perplexity,律师则倾向于使用Harvey等平台,医生则更信赖OpenEvidence等解决方案。沿着这一思路,Midjourney可被视为“像素世界”的搜索引擎,Github Copilot则是“代码世界”的搜索利器,而Glean则专注于“文档世界”的搜索。与传统搜索相比,人工智能搜索能够更深入地挖掘语义信息,因此功能更为强大,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文本响应作为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内涵远比表面看起来更为丰富。并非所有的文本响应都千篇一律,大语言模型为产品在多个维度上实现真正的差异化提供了无限可能。创始人将围绕这些独特功能,打造专属于特定客户群体的产品体验。
意图提取:通过领域专门化,可以更容易地使响应紧密匹配用户的意图。不同领域的用户(如医生和病人)对于相同问题期望得到不同类型的回答。
专有数据:在白领领域,专有数据集(如律师的判例法、分析师的财务数据、保险承销商的天气数据)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商业环境中,找到正确答案至关重要。
格式:将结果呈现给用户的格式也很重要,包括响应的冗长或简明程度、项目符号的使用、多模态内容的使用以及对源的引用等。不同职业(如会计师与记者)对信息的消化方式不同。
界面设计:不同领域需要不同的界面设计。例如,代码搜索需要在IDE中进行,会计策略搜索需要集成在会计SaaS平台中。语义搜索受益于用户现有工作流和数据的上下文。
新的特定领域人工智能搜索引擎致力于深度理解并贴合目标用户角色的思维模式,即“心智理论”。不同领域的专家,如医生、律师和会计师,在知识提取和决策制定上展现出独特的模式。医生专注于医学文献,律师则深入研究判例法,而投资者则紧盯收益报告。他们在剖析、分析和决策过程中的方式各不相同。
这种领域特异性的需求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分歧。作为消费者,我们的需求相对一致,使得ChatGPT等产品能够广泛适用于产品市场。然而,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他们的需求则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知识工作者可能会在日常工作中依赖至少两个不同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一个专注于工作需求,另一个则用于满足其他方面的信息检索需求。
预测三:投资回报率仍然受质疑,资本支出将在2025年开始稳定
我们已经探讨过人工智能领域的两个重大问题,即涉及2000亿美元资本支出和6000亿美元投资回报。
进入2024年,大型科技公司对人工智能可能撼动其在云业务中的垄断地位感到担忧。正如我们先前在《人工智能资本支出的博弈论》中所述,这些公司认为必须大力投资,以确保自己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中保持领先。若它们不投资,其他竞争者就会投资,从而导致它们落后。
然而,到了2025年,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型科技公司已经牢牢抓住了人工智能革命的机遇。它们不仅掌控着为人工智能提供动力的绝大多数数据中心,还持有众多大模型公司的股权,并且是新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重要支持者。
随着大型科技公司的信心日益增强,我们认为2025年将是人工智能资本支出趋于稳定的一年。如果说2024年是争夺土地和电力协议的关键年份,那么2025年则是执行和实施的关键时期。铁锹已备齐,这些公司将专注于按时、按预算完成新项目,并将这些人工智能推向市场,与企业合作,助力它们利用新的人工智能功能取得成功。
自ChatGPT发布以来,企业的资本支出已经翻了一番,而2025年可能会见证这种趋势趋于正常化。第三季度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微软和谷歌的资本支出趋势已经开始企稳。尽管亚马逊和Meta仍在加速发展,但它们也可能在2025年初达到稳定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Meta的支出在图表中看似持平,但该公司已预告其第四季度资本支出将增加。
几家巨头相互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每家公司都紧密监视着竞争对手的动向。如果这个行业似乎正在迈向一个更为稳定的“新常态”,那么这可能会受到所有参与者的欢迎,因为它有助于在2025年形成一个新的平衡,而不是促使各方继续增加支出。
随着2025年新的数据中心投入运营,人工智能计算的价格有望继续大幅下降。这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它有望激发网络创新。正如我们之前所指出的,初创公司主要是计算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因此它们能够从大型科技公司的过度建设中获益,这些大公司实际上是在为整个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提供补贴。
有人将“云”比作镀金时代的铁路寡头垄断。如果我们将数据中心视为数字经济的轨道,那么可以预见,到2025年底,新的人工智能轨道将铺设完成并准备就绪。现在的关键在于,我们将如何利用这些新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来开发能够为客户和最终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将运用人工智能的构建模块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新能力,这些能力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腾讯科技特约编译金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