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返岗”!这座连接白云区和花都区的大桥18日0时恢复通车

17日,记者了解到,国道G107线江村大桥将于2024年12月18日0时正式恢复通车。据介绍,江村大桥是广州市白云区连接花都区的重要南北通道之一,桥梁全长387.2米,是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今年9月底,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广州市道路养护中心北城养护所对江村大桥进行换索及维修施工。

面对交通疏导复杂、特种施工作业难度大、桥梁形变控制标准高、工期紧以及多工序交叉作业难等困难,北城养护所积极运用新理念、新技术,组织参建各方攻坚克难,采取优化设计、创新工艺、协同管理等方式,确保江村大桥顺利“返岗”。

图片

优化斜拉索更换工艺,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记者了解到,江村大桥为单塔分离式柱,48根斜拉索扇形分布形成双索面,桥面以上塔柱直立,不设横梁,在当时为国内外首例,因此对其斜拉索的更换施工提出了极高的技术要求。

工作人员建模分析发现,在最长斜拉索拆除完成后,主梁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会造成梁体混凝土开裂破坏,北城养护所通过调整优化设计方案,创新性采用无索区桥面兜吊系统来解决斜拉索更换需要临时支撑措施的问题,通过预应力张拉将兜吊系统与主梁连成整体,达到兜吊系统与主梁变形协调的目的,提高主梁结构的整体刚度,确保换索期间桥梁结构的安全稳定‌。

“斜拉索更换过程中,主梁形变及应力均得到有效控制,相关指标均满足设计和监控要求,斜拉索更换工艺的创新成功,为后续类似的工程实施提供了参考。”广州市道路养护中心北城养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探索智能化建设,践行绿色生态理念

同时,北城养护所积极探索智能化建设,拓展数字应用,引入智慧拉索构建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体系,布设视频监控及应力、温度、振动等传感器,实现对桥梁拉索、梁体等重点构件的实时监测,全面提高桥梁结构安全服役性能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感知能力,有效提升公路桥梁养护科学决策水平;在梁底建设智能化载人检修车,设置可横向移动的升降平台,电动化驱动,对病害检修“无死角”。

此外,记者获悉,江村大桥主桥跨越流溪河国家二级水资源保护区段,为预防危化品运输车辆泄漏事故危害饮用水源,项目增设了桥面径流及应急收纳系统,可有效接纳污染水进行及时处置。日常可收集雨水,用于公路绿化浇灌、洒水降尘等,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本项目的桥面铺装采用SMA沥青路面,通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有效降低车辆噪声,提升行车舒适性。

强化施工监控,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可控

施工过程中,北城养护所督促参建各方强化施工过程旁站巡视和施工监控工作,创新性应用基于图像识别原理的多点变形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不间断多点变形自动跟踪测量,保证动态测量的精度,做到昼夜自动切换。

同时,北城养护所建立施工全过程智能监控平台,对桥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时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及时提醒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在旧索放张、新索安装及张拉等关键环节,整个桥梁结构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实现对换索施工的智能、全面、精准控制,确保安全、高效、高质量完成江村大桥斜拉索更换施工任务。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卢梦谦 通讯员 交通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