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翠屏:田畴沃野织锦绣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宜宾市翠屏区将特色产业作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依托生态早茶、酿酒专用粮、宜宾芽菜、竹和油樟、晚熟柑橘,以及生猪、特色水产(稻渔)“5+2”特色优势产业,踔厉奋发,谱写富有翠屏特色的乡村振兴“奋进曲”。

翠屏早茶香飘万里

正值茶园管护的关键时期,近日,在翠屏区金秋湖镇生态低碳茶园内,不少茶农正在对茶树进行修枝。

“我种了100多亩茶叶,收益一年比一年好。”正在忙着修枝的李勇是金秋湖镇义和村的茶叶种植大户,他深知,茶叶的品质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因此,他严格按照生态种植的标准,精心管护茶园,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图片

金秋湖镇生态低碳茶园

金秋湖镇是翠屏区北域早茶示范区的核心腹地和重要支撑。近年来,金秋湖镇依托早茶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茶农们通过种植早茶,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

翠屏区作为中国早茶之乡,拥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这里的早茶以其细嫩、形美、香高、味醇、汤色明净的“早优双绝”品质而著称,每年立春前后,当其他地方的茶叶还未发芽时,翠屏区的早茶就已经可以品尝了,这一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使得翠屏区的早茶在市场上具有极高的竞争力。

翠屏区紧紧围绕“科技强茶优品质,文化兴茶强品牌,产业融合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累计建成生态早茶基地16.5万亩、投产面积11万亩,干茶产量1.2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85亿元,实现产业和效益稳步提升,先后荣获全国茶业高质量发展县域、全国重点产茶县域、四川茶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等殊荣,入选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试点区。

红高粱“酿”出富民产业

作为“宜宾糯红高粱”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产地,翠屏区长久以来都保持着种植优质酿酒专用粮的传统。从2008年全面推进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至今,酿酒专用粮“两域分布、两线串联、两点示范”的基地生产布局已然成形。

图片

“宜宾糯红高粱”喜获丰收

“去年高粱我卖了2万多元呢!”白花镇农户杨平高兴地说。他种植的高粱品质优良、产量高,备受企业青睐。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合同,他实现了高粱的优质优价销售,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为了推动酿酒专用粮产业的发展,翠屏区采取了“白酒企业+订单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产品的产销对接和优质优价。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农户的利益,还提高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同时,翠屏区还加大科技投入和管理力度,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高粱的标准化生产。翠屏区还免费为农户提供农资,并组织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确保了高粱的健康生长和优质高产。

小青菜播种大希望

在翠屏区双谊镇罗嘴村粱菜轮作核心示范区,绿油油的菜苗长势良好。村民们弯着腰穿梭于田间,手持锄头,怀抱菜苗,相互协作,两三人一组,忙着松土、打窝、栽苗……一株株郁郁葱葱的菜苗便整齐有序地移栽到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作为“宜宾芽菜”的核心产区,翠屏区素有“中国芽菜之乡”的美誉。

在翠屏区的芽菜加工企业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制作着芽菜。这些芽菜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翠屏区现有芽菜加工企业14家,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和荣誉,通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公司+专合社+基地”的模式,推行订单农业,种植芽菜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绿水青山蕴宝藏

油樟是中国的特产,世界50%以上樟油产自中国,中国70%以上樟油产自宜宾,而翠屏区的宗场、思坡、双谊更是其核心主产区。在宜宾油樟现代林业示范区双谊科技园,通过油樟的矮化密植和高效种植技术应用,不仅提高了油樟的产量和效益,还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位于“中国竹都”中心城区的翠屏区,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通过引进和培育竹编技艺人才、建立竹编合作社和运营公司等方式,竹编产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还远销海外市场,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翠屏区还成为我国晚熟柑橘的栽培生态较适宜区域。在这里,晚熟柑橘品种如爱媛38号春见、沃柑等均能安全越冬并产出优质果实。

如今,翠屏区柑橘种植基地面积7万余亩,并积极引进和推广了10余个柑橘的优良新品种。目前,翠屏区已创建了1个“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和1个“全国一村一品(柑橘)示范村”。

同时,“四川柑橘栽培创新转化院士工作站翠屏区示范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柑橘示范基地(翠屏区)”也相继落成,为翠屏区的柑橘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以各种形式在翠屏大地生动上演,变成实践。

传统产业焕活力

生猪和特色水产(稻渔)作为翠屏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翠屏区通过引进现代养殖技术与管理模式,持续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翠屏区生猪规模养殖场已达184个,其中市级以上生猪标准化示范场33个。生猪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达到20家。

为进一步挖掘产能,翠屏区正着手老旧养殖场的智能化改造,以科技力量提升效益,全力推动德康“百村百万”生猪养殖项目,力争实现新增产能7.5万头。

图片

农户正从“水稻—小龙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示范田里捕捞龙虾(叶昌荣摄)

翠屏区拥有稻虾养殖的良好自然条件,充沛的水资源、冬暖春早的气候,年平均温度18℃,比湖北等传统小龙虾产区提前约60天上市。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早虾产业,2023年,翠屏区整合资金998万元,建设区域性小龙虾产地交易集散中心、交易品鉴中心及小龙虾预制食品加工厂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加工和流通体系,小龙虾产业链条不断完善。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水产品总产量3.0829万吨,同比增长2.12%;渔业产值6.5181亿元,同比增长6.9%。产量和总产值均居宜宾市首位。

从晨曦中的茶园到丰收的酿酒专用粮田,从香甜的芽菜到绿水青山的竹林和油樟,再到硕果累累的晚熟柑橘果园,还有生机勃勃的生猪和稻虾养殖……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每一个产业都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和梦想。

展望未来,“5+2”特色优势产业将继续成为翠屏区发展“土特产”的重要优势和关键所在。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延长产业链条长度,翠屏区将聚焦于生产、收储、运输、加工、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社会化分工合作。同时努力形成“一园区、一链主、一平台、一政策”的发展格局,让每一个特色产业链条都做大做强并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舞台。(翠屏区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