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跟哈尔滨有关的话题啥最火?“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什么时候开园 ”当属其中之一!为了让冰雪大世界与大家早日见面,园区里的建设者们正昼夜不停歇地施工。园区外,还有一群也在加班加点的“支持者”——采冰人。
现在,他们每天凌晨两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四五点开始采冰工作,一干至少十四五个小时,“早点儿把冰采完,支持冰雪大世界早点儿开园”成了采冰汉子最朴素的心声。参与采冰三十年的现场安全指挥员、发明采冰机的“老把头”、子承父业的80后采冰人……是他们每个人的默默付出,筑起了冬日“尔滨”的“冰雪奇缘”。
从凌晨四五点干到晚上七八点
“虽然累,但想到游客都来了,我们就高兴!”
“最近这几天,江面的冰已经达到四十多厘米,采起来更考验体力了!”54岁的汤卫东说。他参与采冰30年,从采冰工人做到了现场安全指挥。别以为这活儿轻巧,普通人站在江面上一小会儿就“冻透了”,而汤卫东一站就是十四五个小时。采冰人在冰面上忙碌多久,他就跟着观察冰面作业安全多久,等采冰人忙完了,他还要在整个采冰场范围内沿江徒步大约1.5公里,巡查冰面,以保障第二天的采冰安全。“最近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在加紧建设,我们采冰的也在加班加点。原来三点多从家出来,现在更早了,从凌晨四五点干到晚上七八点是常事。”汤卫东说。
都知道采冰是个辛苦活,但是有多苦却鲜为人知。汤卫东说,以前采冰全靠人工,最近几年才不断用上了机械化辅助,但仍有一些工序靠人工,“没劲儿根本干不了这活儿。”汤卫东说,“我还好,主要是防寒;采冰工人需要拉线、开槽、炸大排,穿厚了干不动活、穿少了又冷,干起活来一身汗,稍微停下来很快就冻透,里三层外三层随时穿脱是常态。还有吃饭问题,由于天气冷,大伙儿通常只在江面上吃一顿饭。也就是对付一口,零下十几、二十几摄氏度的冰面上,江风大,饭拿出来吃不上几口就凉了。”
汤卫东坦言,很多采冰人一直坚持做这份工作,一方面是收入尚可,“只忙碌一个多月,差不多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另一方面就是,采冰带来的精神价值越来越高,“虽然累,但想到游客都来了,我们就高兴,就有了干劲儿。”
从手拉肩扛 到机械助力
“大自然每年都有挑战,每道工序都是技术活”
很多人都认为采冰是一份体力活,其实也是技术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采冰人一干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的缘故。“大自然每年都给你挑战,下雪的时间、冰冻的情况等,都跟采冰期息息相关。必须根据经验选择一个好的冰面,这样采出来的冰才更晶莹剔透;放线要拉得笔直,否则下面的采冰环节和采冰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开槽、切割时,‘炸大排’几个采冰人必须步调一致,一起举起‘冰镩子’一起用劲儿往下落,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冰块的完整度……”50岁的“冰把头”刘志文在采冰现场分享着多年积累下来经验。
刘志文从新世纪伊始加入采冰人队伍,一干就是20多年。现在,带着三组二十几个人在松花江上采冰,见证了从人工采冰到机械采冰的全过程。他说,大概六七年前,采冰用上了各种机械设备,先是手扶拖拉机改装的电锯“上岗”,然后是叉车投入使用,再后来就是采冰机的使用,于是采冰现场有了采冰号子声和机器运转马达声共同交织的繁忙景象。
记者了解到,在“机械助力”方面,刘志文也有一份贡献。原来,亲历采冰工作的辛苦后,一些“头脑灵活”的采冰人,开始琢磨有什么办法能在采冰环节上更省力。“采出水的冰块尺寸是固定的,一块长1.6米、宽约0.8米,最薄的0.3米以上,最厚时能达到1.2米或1.3米,少说也有六七百斤, 如果单靠绑着绳子拉出水面,太耗费体力了。”刘志文说,做采冰人后,他一直在想,有啥办法能帮大家省点儿力气,后来萌生了“用机器把冰块运出水面”的想法,于是从2011年开始,琢磨起了发明采冰机,大概用了6年时间,几次调整升级,最终获得成功。
“70后”是主力 也有“新生力量”
“从小在父亲身边听着采冰号子,我也做了采冰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采冰人大多是江北的农民,夏天农忙或外出打工,冬天“采冰黄金期”就在松花江上采冰。他们当中,“70后”是主力军,很多人的采冰经历超过了十几、二十几年,还有不少人是跟着上一代人或身边人进入采冰行业的。
37岁的单光旭就是一位子承父业的采冰人,他是采冰队伍里的“年轻力量”。“小时候,一到哈尔滨最冷的天儿,我爸就穿上厚厚的大衣、棉裤,戴上保暖的狗皮帽子,到松花江上采冰。”单光旭说,那时候,偶尔他也会跟着父亲来到江面上,一边看父亲采冰一边玩,就这样耳濡目染掌握了很多采冰技巧。后来,他也像父亲一样走上了采冰之路。现在,每年夏天单光旭从事空调安装工作,冬天安空调的人少了,他就做采冰人。
单光旭回忆说,在自己的童年印象里,身边很多上一代做采冰人的家庭,家里的男孩子长大后,都有跟着父亲或亲属学采冰的经历。记者了解到 ,汤卫东也是跟着岳父进入采冰行业的。对于这份工作,采冰人也都很自豪,他们大多不善言辞,却有着质朴的表达。“起早贪黑确实累,但也算是为哈尔滨尽一份微薄之力吧。”一位采冰人说。
“累,但一想到那么好看的冰雪大世界,每一块冰都出自我们的手,心里就美滋滋的。”单光旭笑着说。
部分图片由记者拍摄、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吴海鸥 薛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