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支书,上个月我们调解的那两亲家没闹矛盾了吧?”背着一个大挎包的教导员蔡能双问杨支书。
“经过调解,两亲家现在相处很融洽。”杨支书笑着回答。
随后,蔡能双又和杨支书聊起了两岔河水库移民复建项目施工需要注意的安全生产和防范工地盗窃等事项。
这是贵阳市息烽县公安局西山派出所教导员蔡能双日前来到鹿窝村了解社情民意,遇见村支书时的一段对话。
据了解,2024年5月,息烽县公安局西山派出所推行“背包警务”行动,组织民警进家入户、走进田间地头,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拉近民警与群众距离。将“背包警务”作为落实派出所主防的有力抓手,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现如今,“背包警务”已成为西山镇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派出所主防效能的一张亮丽名片。
民警向群众宣讲安全防范知识
“小背包”书写大情怀
一张木桌,几条板凳,一席恳谈,向群众宣讲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安全防范知识,送服务、听意见、解民忧。自推行“背包警务”以来,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西山镇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
“让民警背着背包行走乡村进村入户,就是要让民警实实在在给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息烽县公安局西山派出所副所长杨美祥说,这种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正是“背包警务”的核心所在。
“要不是民警上门走访,我们真不知道孩子上户口的手续该咋办。”7月18日,西山镇田冲村村民孙某艳激动地说。因各种原因,孙某艳未在老家登记户口,后又离家外出生活,未与家人联系,记不清老家及家人具体情况,导致孙某艳无户口,孩子户口也受影响。
在田冲村入户走访的民警听到村干部谈及此事,便主动到孙某艳家了解情况。经过大量调查走访,并对孙某艳的DNA进行采集入库,将调查材料一一收集,通过相关审核,民警们成功为孙某艳和孩子上了户口。
孙某艳的经历是息烽公安一心为民“零距离”服务的一个缩影。民警将入户走访、法律宣传、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防范等警务“装进”包里,把派出所警务室“搬到”群众家门口和田间地头,努力做到“警务即办、纠纷即解、困难立帮”。
“小背包”见证大作为
“真是我们的贴心人,这个土地纠纷困扰我们一年多,这回算是彻底解决了,有困难找警察不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老百姓心中温暖的依靠!”村民王某辉与周某兵因土地矛盾纠纷多次发生争吵,历时一年多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联合村委会进行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多次调解仍未达成协议。民警通过反复沟通和梳理,知悉双方矛盾纠纷症结后,联动镇综治中心、司法所、自然资源所等部门进行调解,当事双方对调解组的处理意见表示满意,一致表示西山镇“政务服务+警务服务”切实为双方解决了大难题。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西山派出所始终把常态化做好各类风险隐患动态监测和化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联合群防群治力量,形成排查常态化、预防精细化、化解全天候机制,对排查出有苗头性的、潜在的风险隐患实现动态“清零”。
民警向群众了解情况
“小背包”彰显大理念
群众的满意率从哪里来?西山派出所的民警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2024年7月,社区民警在鹿窝村政务(警务)服务微信群中发现,有村民在群里抱怨家里的自来水不仅水量小,下午还经常停水。
群众吃水问题是大事。民警一边安抚村民情绪,一边马不停蹄地和村干部沟通协调,并联系镇水管所技术人员。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村里的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被杂物堵塞水压不够,造成用水高峰期供水不足。问题找到后,民警和村干部经多方联系,争取到自来水管道改造项目和配套资金,经过施工改造,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
在西山镇,“背包警务”工作不仅进村入户,还深入工地、企业,同时创新实施“微警务”,建起民警、村干部、物业负责人等200余人的平安共建群防群治微信群,每个村建立政务(警务)联动服务微信群。并积极发动“红袖章”群防群治力量,开展联防联控,加大案件高发区域巡逻力度和密度,特别是加强夜间重点路段和治安盲点巡防,全面提升见警率、管事率。
西山派出所所长倪熊表示,西山派出所将继续秉承“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安派出所”工作理念,抓实派出所主防效能,做实预防警务、民生警务、服务警务,着力奔着问题去、围着需求转,做实服务“背”;着力以“大数据”赋能“铁脚板”,提质数据“背”;着力担主责、尽全责、促联动,延伸联动“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