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miancaijing.com
////
我们卖到国外去的很多产品,远比在国内贵得多,比如三蹦子,溢价1600%以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雷叔写故事”
ID:raistlin2017
作者:小林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在忍受高昂的进口货,中国货是便宜廉价的代名词。
比如曾经一辆宝马760Li汽车卖256万,而在美国或者德国原产地,只要86万。
差价达到了170万人民币。
当时就有个针对性很强的词,叫钱多人傻。
时过境迁,马上2025年了,我发现一切都变了,好像完全反过来了。
我们卖到国外去的很多产品,远比在国内贵得多。
今天就做一个排名,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十名:蔚来EL7
2022年12月“创业邦”平台做过统计:
当时蔚来EL7,在国内卖46.8万元,在德国卖63.4万元,溢价35.5%。
虽说溢价比率不高,但绝对值上可是多出了近20万元人民币,这价格都比德国BBA的贵了。
销量也好的令人羡慕。很多网友拍视频说,你看德国大街上的中国车也忒多了。
第九名:比亚迪海豚
比亚迪海豚的长续航版本在国内卖10万,到了没有经销商的日本,直营店卖到17.3万,溢价73%。
第八名:小米14Ultra
小米14Ultra,在欧洲卖到1499欧了,相比于国内的价格,溢价90%;
对于销量,小米合伙人卢伟冰说:“小米14Ultra的欧洲首销销量,相比前代翻了3番,连带着在欧洲同场发售的小米14销售也同比增加了6倍。”
第七名:小鹏P5
也是基于2022年12月“创业邦”的统计:
小鹏P5在国内卖17.99万元,而在丹麦可以卖到38.8万元,溢价116%。
由于在欧洲卖的挺好,也给当时国内其他产品或企业提供了新思路,跟着抬高身价。
长城在国内只卖不到30万还销量非常一般的魏牌摩卡PHEV,在欧洲的起售价超过40万。
岚图在国内市场的存在感一直很低,但并不妨碍在欧洲定出超过50万元的起售价格。
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捕获了欧洲消费者的心。
到了今年10月德国媒体调查显示,尤其是在年轻司机中,对中国品牌的怀疑很少。
在30岁至39岁的人群中,74%的受访者和72%的18岁至29岁的人可能会考虑购买中国制造商的汽车。
第六名: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
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DEEBOT X1 OMNI,淘宝上4700就能拿下,到了澳大利亚卖出13000元,溢价177%。
第五名:绿联充电器
绿联的300W充电器,在中国买需要699元,到了美国亚马逊是税前1959元人民币。
考虑到美国的消费税,以华盛顿州为例,溢价可达209%。
第四名:石头扫地机器人
中国货割老外韭菜这事上,在澳洲的中国留学生很有话语权。
他们发现石头扫地机器人S8系列,在国内只要4999元,而在澳大利亚网购同一版本的需要15974元人民币,溢价220%。
但这个溢价率并不是石头家最高的。
Qrevo Master在澳大利亚卖12579元,溢价250%。
这些不纯纯智商税吗,老外这都能忍?
实际上,他们买的可欢了。像Q8Max+、Qrevo、Flexi Lite这些产品长期占据澳大利亚Amazon Best Sellers榜单前三名。
第三名:九号电瓶车
九号E110电瓶车,我们这里卖7200元;
但在美国挂Segway标后,售价约2万8千,这已经是促销时的打折价了,溢价289%。
第二名:比亚迪K8
我们被迫“高价倾销”这事,在十年前就出现了。
当时比亚迪K8原售价为180万一辆,通过国家补贴后约为80多万元。
这款纯电大巴车送去美国交通运输署炼狱级Altoona测试后,获得了一个高分,让有合作意向的美国人彻底服气。
美国光是长滩订单就下60辆的订单,创下美国最大纯电动大巴订单纪录,付的价格是每辆880万人民币。
溢价率达到了1000%。
这种逼得我们卖贵的节奏,根本不给中国厂商喘息的时间。
毕马威于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筑梦欧洲》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对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均价为5000美元,仅仅三年后,变成3万美元。
所以中国车企准备好在欧美大干一场了吗?
第一名:三蹦子
是它就是它:三蹦子。
在我国往往卖不到5000元,在美国最高可卖87342元人民币,溢价达到了1600%以上。
就这价格还遭到了反倾销投诉。
今年7月11日,美国商务部和美国个人运输车辆制造商联盟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低速载人车辆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说你的三蹦子倾销率达到了477%。
477%倾销率的意思是,对方认为中国三蹦子的原价应在5万美元以上,而现在却只卖1.2万美元,完全就是打倾销牌。
……
你可能不解,这世界怎么了。
扫地机器人有技术含量,你们老外不懂事,非逼着我们卖高价也就算了;二轮三轮电瓶车这种老产品,怎么还手把手教我们溢价呢?
答案很简单。
这就是标准的工业剪刀差,越是工业发达的地方,工业品就越便宜;越是工业不发达的地方,工业品就越贵。
很多人不知道,绝大多数的国家,即使是发达国家工业并不发达,或者产业链不完整。
所以一般情况是这样的。
墨西哥超市里,四节电池敢卖140元人民币(350比索);
南苏丹,一个杂牌充电宝可以卖350元。
很多时候非洲工业品,甚至饮料都比国内贵好几倍。
这就是小小的工业品价格震撼。
要怪就怪,中国的工业能力给大家一种错觉:“这也算高科技,这产品有啥难度,是个国家就能造吧”。
……
也因此,未来割老外韭菜的情况注定会加剧,毕竟全球化过程中离不开我们。
据IMF和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3年,在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50个与中国存在商品贸易逆差。
但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如果不从中国进口相关商品,转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成本将会更高,也将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国家的贸易失衡。
据彭博社计算,中国今年贸易顺差可能写下新高,将达到接近1万亿美元。
中国制造流行全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来得快,来得猛。
所以就有了“世界就是个巨大的中国”的说法。
这种我们用工业进行文化输出的方式,何尝不是世界拥抱中国的路径呢?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雷叔写故事”(ID:raistlin2017),原标题为《中国制造,狂割老外韭菜》,原文发布于2024年12月16日。无冕财经已获得转载授权,并稍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