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先秦至隋唐名人书法墨迹的《淳化阁帖》被誉为“法帖之祖”,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以“书圣”王羲之为例,其真迹早已荡然无存,即便是那些“下真迹一等”的钩摹古本也稀若拱璧。所幸的是,《淳化阁帖》让人们得以领略“书圣”字迹的神韵,而当前最善本就收藏在上海博物馆。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一件大事,幕后有什么故事?这套善本碑帖的境外发现人马成名,日前回到故乡上海,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娓娓道来《淳化阁帖》最善本纽约拍卖及归藏上海始末。
启功慨叹“不见真本不瞑目”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下令将皇室秘阁中所藏的历代法书整理、汇集、临摹、拓印成册,称作《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全帖10卷,计入103人法书,420帖,涵盖篆、隶、楷、行、草多种字体。这是中国最早一部汇聚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它的刻印被看做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留存古人书法墨迹的运动,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
最初,《淳化阁帖》刻于枣木板上,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原版焚毁殆尽。此后,依据祖刻拓本的翻刻本层出不穷。然而,枣木原刻希如星凤,绝少难求,所知存世仅第四、六、七、八卷四册而已,且一度不知去向。新中国成立后,学界、文博界对《淳化阁帖》的下落十分关注,但始终未见其现身,令启功先生慨叹“不见真本不瞑目”。
《淳化阁帖》最善本,是马成名在境外首次发现的。1992年,在佳士得拍卖公司工作的他接触到香港著名藏家李启严群玉斋的收藏,从中发现一件北宋拓《淳化阁帖》第四卷。
“我第一眼见到时即已确认宋拓本无疑,但《淳化阁帖》在宋朝时即有很多翻刻本,而此册属于何种刻本,一时难以确定。”苦于在海外,能供他参考的资料少之又少。经多方搜索,他在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找到刘潜夫辨《淳化阁帖》真假之说。“校阅此阁帖第四卷与刘潜夫所说《淳化阁帖》真本之三要素一点不差,完全符合。在文字资料上已找到依据,只是实物上相比较尚有欠缺。”马成名记得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朵云轩工作时,曾发现过《淳化阁帖》第九卷。
1993年,马成名回上海时,特地前往上海图书馆观看该第九卷。“相比之下觉得该卷无论刻工、纸质、墨色均不及此第四卷。同时又托人在上海古籍书店购买20世纪40年代上海有正书局珂罗版影印之临川李氏所藏《淳化阁帖》六、七、八三卷。回来与此第四卷相校,非但刻工、拓法、气韵完全相同,而且贾似道收藏印鉴所钤部位亦完全相同。且有宋印‘艺文之印’半印所钤部位亦相同。”至此,他确认此《淳化阁帖》第四卷不但是祖本,而且在南宋贾似道收藏时原为一套。
1994年6月,此《淳化阁帖》第四卷进入佳士得春季拍卖,最终为美国收藏家安思远购得。此后不到一年时间,马成名又觅得朝思暮想的《淳化阁帖》临川李氏所藏三卷。
1995年9月,此《淳化阁帖》第六、七、八卷三册,进入佳士得秋季拍卖,又被安思远购得。2003年,上海博物馆经过多年的酝酿、交流,成功将此四册《淳化阁帖》最善本购回收藏,实现了几代人的文化夙愿。国宝归来不久,上博即推出《淳化阁帖》最善本特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摩,最多时一天接待1万余人次,掀起了一波帖学研究、“二王”探索和中国书法学习热潮。
“南宋绍兴国子监刻本”完璧
今年84岁的马成名是一位由上海走向国际的知名鉴定家、拍卖人、学者。他生于1940年,1961年由上海出版学校毕业入朵云轩学习并从事书画、碑帖鉴定工作。1987年入职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中国书画部门直至2009年退休。他从世界各地私家收藏发现了30多件唐宋名迹、碑帖,其中不少回流中国。“文物有灵,对马成名有着勾魂的灵验,情为物牵,直到搞清楚为止。”《文汇报》老报人郑重曾如是评价马成名对善本碑帖的痴迷。
事实上,上海图书馆现藏的《淳化阁帖》“南宋绍兴国子监刻本”,也与马成名密切相关。那是1963年,马成名刚到朵云轩工作两年,在仓库整理碑帖拓本时,在鉴定大家王壮弘的指导下,发现了一册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青年马成名随即将之送往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及潘景郑、翁闿运等见了以后如获至宝,当即定为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2001年,马成名又为上海图书馆带去了他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新发现的《淳化阁帖》照片,一共九册(卷一至卷八、卷十)。经鉴定,这九册与上海图书馆藏第九卷同属一套,后经严肃鉴定,为“南宋绍兴国子监刻本”,残本至此成为足本。这次“完璧”的新发现,是中国帖学的一大幸事。
作为马成名向上海同行的一次汇报,“阅故拓新——马成名师友书法展”同步在上海图书馆揭幕。本次展出的146件展品中,其经手发掘的曾巩唯一存世墨迹《局事帖》、唐摹本王羲之《妹至帖》等复制件,为首次集中展示。
作者:李婷
文:李婷图:主办方编辑:王彦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