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俄军在占领新格罗多夫卡后,选择了以主力进入休整,并将部分机动部队折向南的举动。
02由于中部集群连续进攻2个月,主力部队相当疲惫,直接进攻红军城风险较大。
03稳妥方案是在8月下旬占领新格罗多夫卡后,中部集群两个集团军的兵力相继转入休整状态。
04与此同时,状态较好的第90坦克师以及第114摩步旅向南作战,重点摧毁乌军的沃夫恰河防线。
05最终,俄军在第2集团军主力压向谢利多沃城后,乌守军无法应对如此体量的俄军,丢掉了谢城。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俄军在占领新格罗多夫卡,拥有了进攻红军城的前沿基地后,却对战略方向进行了调整;其没有继续向西直接进攻红军城,而是选择了以主力进入休整,并将部分机动部队折向南的举动。
这显然是一种偏向保守,但稳妥的打法。
因为俄军占领新格罗多夫卡时,乌军的沃夫恰河防线(南段)还在,战前人口超过20000人的谢利多沃城也在。
指望南部集群从正面攻克这些阵地可能性极小,但中部集群从北侧进攻得手的可能性却很大。
对中部集群来说,夏末拿下新格罗多夫卡后,以疲惫之师克服10公里的中间地带,抵达红军城后,迅速将其夺占并巩固之的战略前进虽然好看,但风险同样很大。
因为当时的中部集群已经连续进攻了2个月,虽然确实进展极大,但主力部队也相当疲惫。
如果硬是让疲惫之师直接进攻红军城,很可能会出现部队摸到城边之后攻击能量耗尽,而乌军调集的战略预备队趁机而来发动反攻,自己无力应对的局面。
当时谢利多沃城还控制在乌军手里,如果乌军趁机侧击俄军的话,那么俄军很可能会连吃败仗,将前期收入囊中的战果再度丧失,这对于俄军而言是难以承受的。
由于这种可能的后果太过于严重,中部集群不敢打包票认定红军城的乌军,一定会像新格罗多夫卡那样一触而溃,而是选择了稳妥方案。
所谓的稳妥方案就是在8月下旬占领新格罗多夫卡后,中部集群两个集团军的兵力相继转入到休整状态;除以一部兵力跟谢利多沃城乌军保持接触,并磨平新格罗多夫卡和格罗多夫卡之间的战线外,主力赶紧休息并消化占领区。
而状态较好的第90坦克师以及第114摩步旅则在集群直属力量的支援下向南作战,重点是摧毁乌军的沃夫恰河防线。
在摧毁这一防线的过程中,俄军占领了乌克兰斯克、楚库里涅等要地,继而又对谢利多沃城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因此到10月中旬时,获得极大休整的第2集团军主力突然压向谢利多沃城,乌守军无法应对如此体量的俄军,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丢掉了谢城。
谢利多沃城的丢失以及整个沃夫恰河防线(南段)的解体,使得俄军中部集群无需再担心侧翼的威胁;随着南部集群跟上,直接发起了库拉霍沃战役,也在很大程度上牵制和吸引了乌军的机动兵力。
尤其是谢利多沃城本身的易手,不仅仅是令俄军所受的威胁解除,还直接奉上了一座大型基地城,足以作为俄军进攻红军城最为良好的前进基地——比之前拿下的新格罗多夫卡还要好很多。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新格罗多夫卡是一座狭长分布的城区,不如谢利多沃城“周正”,体量也没有后者大。
而谢城本身位于河谷带上,城东是顿涅茨克通往红军城的主要交通线——M-30公路,城西又是顿涅茨克城通往红军城的铁路线所在。
这座城掌握在俄军手里,不仅可以方便地从顿涅茨克城直接获得军备补给,还可以囤积大量兵力作为前进基地;到时候再跟新格罗多夫卡、格罗多夫卡等城镇联动,乌军想要反攻俄军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俄军则可以以这些城镇为依托向前挺进。
到11月俄军初步清理谢利多沃城后,便形成了新的战役计划——向红军城南挺进。
俄军中部集群在占领谢利多沃城并将其巩固的阶段(10月下旬—11月上旬)时,全集群兵力部署为:
A:第51集团军主力独立负责纽约镇—捷尔任斯克方向;
B:第41集团军负责新格罗多夫卡—格罗多夫卡方向,并指挥附属部队确保北侧翼的安全;
C:第2集团军占领并巩固谢利多沃城,同时做新的攻击准备;
D:第90坦克师沿公路向谢利多沃城西南方向出击,占领新米特里夫卡(距谢城6公里);
E:第114摩步旅在初步清理沃夫恰河方向各城镇后,逐步转入对库拉霍沃水库北岸乌军村镇的清理。
此后,俄军以第2集团军全部、第41集团军第74摩步旅、第90坦克师为主全力向西进攻,目前已经攻击前进了约15公里,抵达了红军城南。
现在俄军在红军城南已经占领了几个要点阵地,并控制了南向的公路线,形成了比较好的进攻出发阵地,有利于后续红军城战役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