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人面前全是坎,心力强的人面前无沟壑。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陶淘
编辑|张昊
头图来源|中企图库
12月13日~15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4(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举行。
在15日上午举办的“定力与韧力”论坛环节,《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副总编辑何伊凡作为主理人,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曾国藩研究专家林乾,高途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观唐艺术区创始人、观唐文化集团董事长李保刚,还有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共话了一场“心力之问”。
以下为精彩观点:
1.不要做失败者教育,而要做幸存者教育,不断从正反馈中得到向前的力量。
2.所有卓越的企业家都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
3.最好的老师是“南墙”。
4.企业的体量再大,也大不过企业家的心量。
5.巴菲特50岁时,财富是现在的0.5%,大部分企业家的人生才刚刚展开。
以下为对话实录(有删减):
何伊凡:各位上午好!今天的主题是定力与韧力。当谈到创业者时,离不开几个关键词:逆境、挑战、变化。环境有起有落,支撑我们关关难过关关过的是定力与韧力。
今天谈定力与韧力,说起来很容易,但当一个人真正遇到问题时,往往会陷入强烈的无力感。庄子曾经说过,叫做“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心和物之间的摩擦,会像刀刃摩擦一样,而且速度相当快,这是怎样的破坏力与痛感,当你们遇到这种摩擦时,会怎样处理呢?
林乾:我没有做过企业,但对曾国藩确实做了一些研究。
我觉得在曾国藩早期,特别是湘军创办前七年他非常无力。我们也知道曾国藩第一次出师就打了一次败仗,这次败仗就叫靖港之战,也是曾国藩平生所说的“四次大堑”之一。这次大跟头,曾国藩自己投河自杀,所以沮丧到了人生极点。
但他慢慢地走出了困境。他晚年认识到,“与世俗文法斗,占平生经历十之六七”。这个“世俗”就是传统的力量,也就是当时国家正规武装——八旗兵、绿营兵。
他走出来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清朝政府让他一直在家里守丧,并且要把湘军解散。这一段时光,他认识到自己原来太莽撞、太高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曾国藩研究专家林乾
彼时,他的一位医者朋友——欧阳兆雄,给曾国藩治病,得出结论:曾国藩身体没病,是心里放不下。他以黄老之术给曾国藩开了药方。后来,曾重新出山,集了12个字,叫做“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这12个字也是今天著名的企业家——曹德旺,一直挂在办公室中的12个字。
曾国藩第二次人生的升华,我觉得是打完太平军之后,给他的弟弟讲的:“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这时,曾国藩人生进入到通透状态之下,劝他弟弟要学郭子仪,当国家需要时召之即来,当国家不需要时麾之即去。
这两句话也是被今天有名的一位企业家——TCL集团总裁李东生一直挂在办公室。他相信人间随处有乘除,后面还有“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一句。我个人觉得曾国藩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变得通透。
何伊凡:林教授举的例子说明了一点——企业家不要觉得读书没有用,曾国藩读书就读出了能量。我们下一位请吴世春总。
吴世春:能够让现在的企业家从困境中走出,一个是靠心力,一个是对未来的认知。只有认识到未来是光明的,他现在才能有力量。我觉得心力从仁善德而来。我经常说,企业家内心要有力量,要能够自悟,而不是别人灌鸡汤。
王阳明《心学》里面讲的浩然正气,包括“致良知”就是他的心力。在朝野内外的敌人中,王阳明多次从低谷中突围出来,一个是龙场悟道让他充满了浩然正气,一个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让他知道了需要致良知。
每一个企业家都应重读王阳明,从中吸取力量,获得这种走出来的心力。
我还有一个感悟,不要做失败者教育,而要做幸存者教育,要把未来的目标分成很多小台阶,积小胜为大胜,能够把每一次的小胜作为自己正反馈,不断从正反馈中得到向前的力量,这也是给我投的企业家做的教育。
何伊凡:我们刚刚谈了曾国藩,谈了王阳明,再谈谈现在的事,请陈向东先生说一下。
陈向东: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有很多难的时候,如果你对生活有更高的要求,特别对这一辈子有更高的信仰、追求的时候,肯定很难。
高途是2014年创办的,现在进入到第11年,前三年差点活不下来。当时我就想,以前管过3万多人,结果现在1000人的公司、自己创业,怎么就活不下来?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一件事,陈向东你难,肯定有人更难,这就是老天爷给你的考验。如果坚持住,将来就有曙光,慢慢就走出来了。
第二难是2020年的时候,我们被创纪录的16次做空,但是现在又慢慢走过来了。刚才我跟林乾老师在聊,期待后期跟他产生很多火花,他的能量能传递给我一部分,这样我的心力就会更强。
高途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
今天来到现场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有能力、有才华,非常努力、非常勤奋,有意愿改变我们的人生。我觉得我们还要具备一个素质,就是对未来的乐观,对所处场景的乐观,对你自己内在能量有一天被激发、爆发的乐观。当这种乐观成为你的能力时,必然有更好的明天。
何伊凡:所有卓越的企业家都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
李保刚:我在反思,到底定力从哪来的?确实我们以前做地产、做金融,后来改做文化,上来就踩了很多的坑,有很多失败的教训。我们在做艺术区的时候又投资很大,原来我们是一个公司在投,要投10亿元,后来所有的人都不投了,就变成我一个人投,这就存在一个定力。
在这个问题上考虑了三天,最后我还在我微信上发了一段话,叫“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我想到了很多古人,比如说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明是失明才撰写《左传》,孙膑腿跛而作《孙膑兵法》,屈原被流放时写下《离骚》,曹雪芹穷困潦倒时写下《红楼梦》。
由此看来,我认为人的定力来自于胸中的大愿。我的专业是经济,但是后来我比较喜欢文学,所以毕业以后没有去经济单位,去当记者了。后来又下来经商,现在又改做文化产业了,还是回到胸中的理想。
历代名人成就伟大,尤其是孔子,周游列国14年,因为他的人生理想并不是做官,也不是发财。所以他的学生说我能升官发财,孔子都不为所动。只有曾皙一个人说他“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感慨说“吾与点(曾皙)也”,他认同皙,不过孔子要比这些人的境界高了一层,胸中多了一层诗意、维度,所以在山重水复的时候能够柳暗花明,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能做到周而不怠。
何伊凡:刚刚我们谈定力与韧力,背后都是心力。但对心力来说有一个最难的地方,起心动念很容易,但是心力是非常难以持续的,所以接下来请几位讨论一下心力从哪来、如何持续?我们这一轮先请吴世春先生先讲,他写了一本书——《心力》。
吴世春:我这本书2020年出版,很多企业家读完这本书,说帮他度过了至暗时刻。
我讲讲我对心力的理解。心力来自内心的一种精神的力量,包括愿力、念力、韧劲、反弹力、逆转力,你对于困境的理解。经常说心力强了,你看到所有的困难都小了;心力弱了的话,你面前的困难都感觉大了。所以心力跟困难是一对相对论,所谓的“怂人面前全是坎,心力强的人面前无沟壑”。
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家,尤其需要心力强,才能够过五关斩六将。我们投一个创业者,首先不是看他的学历、履历,而是看他的心力。我认为履历和学历,只证明他之前的知识和学术背景够。但是在创业过程中,太多时间、遇到各种困难时都想放弃。所以企业家心力更重要,包含着对市场的认知,对未来乐观的一种情怀。
我昨天跟很多企业家说的一个词,叫“盲目的乐观主义”。对未来即使是再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盲目的乐观,这会感染身边的人,甚至会让很多资源、很多钱、很多人愿意跟你走。
有句话经常说:“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收获成功。”所以心力这个词,1000个人有1000个人的理解,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对心力的理解,能够把你想做的事情坚持下去,可能成功就来了。
何伊凡:李保刚先生,你如何认知你与世界的关系?你的心在哪?心力应该从哪里出?
李保刚:林教授说曾国藩打仗之外,每天还有半小时读诗书。打仗容易破坏心性,他读了诗书以后又找回本心,这让我很受启发。
平时在我们做商业的过程中,容易在一个低维的思考中运营,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方式提高思考维度、找回本心。这个本心有几条:第一,有大愿;第二,有认知。这两条的基础上达成心力。
观唐艺术区创始人、观唐文化集团董事长李保刚
什么叫认知?这又存在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我受曾国藩影响以后,每天半个小时用左手写日记,记下一天有哪些收获。我平时用右手写字,写日记用左手写时,就会慢下来,心就定下来了。当心定下来时,你会产生新的智慧。所以我觉得每天我们找回自己的本心,要通过特定的方法。
何伊凡:战胜对手有两次,一次在自己心里,另一次在战场上。林教授,你说说心力。
林乾:曾国藩告诉我们,好习惯更加重要。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他把定力诠释为:“勇敢接受外部的冲撞,仍然保持内心的从容和淡定。”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一句名言特别讲到,企业的体量再大也大不过企业家的心量。我们过去特别关注企业本身,现在要更加关注企业家的精神世界。而这个精神世界来自于哪里?我觉得就是这个主题,要问心。
从曾国藩的经历上来讲,他说一个人矢志不渝要完成自己的目标,往往要经过两个阶段的考验:
第一个阶段的考验,叫做风波磨折。所谓风波磨折,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经过很多的磨难,看能否经受住。他还有一句名言:“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境,打得通的,便是好汉。”第二个阶段就是浮议摇撼,当事情做得不顺利时,会有质疑、反对、打压。而曾国藩经历了这些,仍然努力前行。他的一句话就讲,“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我觉得这很好地诠释了既要实现目标,还要围绕目标而自我的奋斗的方式。
何伊凡:陈向东先生,你是心力特别强的人,经历过大起大落,你来说一下。
陈向东:我在思考心力的时候,会思考我的心力相比10岁、20岁、30岁时,是不是真的就增强了?
最近我想一个课题,有本书叫《物种起源》,描述的是物从什么地方来的。如果做一家好公司,这家好公司能穿越周期,20年、30年、50年、100年,这个企业能长青的话,它的缘起是什么?我想大概是来自于你的初心。我们在说心力的时候,首先还是回归到你的初心。如果初心你找到了,你养育它,让初心不断去生长,在这基础之上去让它拓展的时候,是不是就是一个更大的实践?
最近有两个场景经常映入我的脑海。
一个场景就是咱们经常说的,叫一个人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到最终经验叫做慈悲。你看咱们都想布施,我们能够做点事儿,然后持戒。我们有不做的清单,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真正地忍辱,去穿越这样的周期。我们能够真正地精进,每天有进步,能够禅定,然后自己静下心来,有一天能够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最后能够慈悲,好美。
我近段时间正在想另一件事,巴菲特活到70岁的时候说,很庆幸明白了一些事,又比别人多活了20多年。最近我在想,巴菲特50岁时,财富是现在的0.5%,他99.5%的财富是50岁以后才赚到的。今天咱们这么多企业家,你看很多人还年轻,就说明你的财富大头还在未来。
何伊凡:人生还没展开。
陈向东:人生刚刚开始。我觉得所有的一切还在远方,还在明天,我们修炼自己就好。
何伊凡:定力、韧力、心力对于个人来说,建设起来已经很难,把这三者推演到组织更难。怎么样让定力、韧力、心力进入到管理的毛细血管中?这个请李保刚先生先来。
李保刚:我自己定力还可以,但带领团队有定力我实在没摸着这个门。我唯一的方法是让团队去实践,让他们去撞钉子、去经受苦难,然后让他们去成长。
我记得和英伟达的创始人有一次座谈,他就在他的母校讲,你们要我介绍成功的经验,我有,但是不容易实践。你经历了痛苦、挫折以后,才会成功。他说得很肯定。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从另外一个维度讲,就因为经过了磨难,他的维度高了,再往下看的时候,更有高度,反而更容易由浅入深,让我们更能够听得懂。所以我觉得要想让团队能跟着我们的定力走,第一,可能自己要提高维度,第二,也要让团队经历磨难,让他们有一个自醒、自悟的过程。
何伊凡:今天提到特别有意思的一点,组织的定力和韧力需要他们自己去碰、去吃亏。他们吃了亏,最后不是你买单吗?最后锻炼的还是你自己。
李保刚:非常正确,我们就有一笔资金是给大家去磨难的。曾经,我们讲文化创意产业的四要素理论,团队听不懂。
其实,最好的老师是“南墙”。他们的所有认知,不是说你告诉他就可以,而是“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去尝一尝”。孔子讲“学而时习之”,必须“时习”,你才能得到。按王阳明讲,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按咱们哲学讲,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次的实践它有一个更高的认知,所以认知的提高只有去实践、去碰、去失败,然后去总结、去思考。
还有一句话是苏格拉底说的:“读书不是知识,知识不是思想,思想不是思考。”《易经》中提到,“世间万物,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的实践、思考,还有思考过后的提炼,才是我们真正能够进步的一个途径。
吴世春:有句俗语叫做人教人百遍不会,事教人一遍就会。心力很难通过教育去传导。经常说力由心生,其实你的力量是来自于你的内心。
王阳明的心理也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事上炼”,就是你要经历磨难,这是见自己的过程;第二是“知行合一”,你要去跟结果认证、碰撞,这是见众生的过程;第三个层次是“致良知”,这是见天地的过程,拥有天地慈悲之心。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
每一个层次都是从最初始的心力再升华。有的过程可以靠你给他去锻炼、试错的机会去获得,再进一步提炼,就需要他有自悟、自省的能力,还需要他的机缘才能去获得。所以,我觉得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王阳明,但是我们每个团队都得能看到这种进阶的步伐,让他知道心力是可以不断被升华的,可以最终拥有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的这种能力。
林乾:稻盛和夫说过一句话,经营是企业意志的表达,内化为一种力量和价格。曾国藩说,一个人能不能有成就,在于能不能做得到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还有一条,他特别讲究“以利为义”。
曾国藩把儒家的文化有效地转化为团队的一种力量,以利为义。就是在整个创办湘军的过程中,所有湘军的将士要保护他们在历次战争当中所取得的成绩,在战场当中要拼命保护将领。如果将领战死,军队解散,士兵原来所有成就被归零。所以,他把儒家的利益完全并列起来。
日本的涩泽荣一,他写了一本书叫做《论语与算盘》,也是兼顾了利和义之间的关系。而曾国藩我觉得做得更好,他把“以利为义”当作制度体系,通过保护将领个人的利,最后达到一个公共的义,我觉得这是曾国藩把团队做大做强的一条。
陈向东:我特别想讲讲我是怎么提升心力的。
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叫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明明德”的本质是真,“在亲民”本质是善,“在止于至善”是一种美。后边这句话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我觉得心力的来源,第一来自于家庭给你的心安;第二来自一个圈子里的朋友,相互鼓舞;第三是一个群体,比如说企业家群体,包括今天参加的论坛;第四是你的班子成员,把他们当成家庭成员,能让你心安;第五,高途的几万名员工;第六,每年培训的几百万学生家长,你用心做好产品、服务,能够让你心安;最后一个我觉得来自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14亿人民的向上、美好,大市场能让你心安。
还有一个重要的心力来自读书。我自己应该读过大几千本书,读书是一个很好的审视内心的过程,不断寻找自己初心的过程,让你的心定下来,知道你在哪,你是谁,你几斤几两。
何伊凡:最后来一轮快问快答,人们很容易听着感动,想一想心动,但还没出会场的门口,就变成“一动不动”。最后一轮快问快答,怎么样解决“一动不动”的问题?
林乾:我觉得从曾国藩个人的心路历程来理解,他也有16字箴言,后来我也讲过,被很多的企业家认可,还有董宇辉重新出山之后,他就以16个字来勉励自己:“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我觉得这是曾国藩诠释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他的应对方式。
陈向东:两个方法。一是找一个你觉得还不错的人,你和他保持连接,我觉得就能够行动起来。第二是承诺,写出2025年的清单,我要做成什么事,让这么多人监督,大家也能够行动起来,一起加油。
李保刚:孟子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觉得人的心力来自两方面,一个来自于内心的美好,一个来自于外在的挫折。
同样李白、杜甫都是伟大诗人,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杜甫是家国情怀,李白是极其自我的,所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杜甫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意义完全不一样,他们大的愿力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一个要动心忍性,一个是要有更美好的愿景,才能达到心力的执行。
吴世春:我送12个字,“强行起飞,粗糙开始,空中加油。”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事情是准备好了再去出发,很多条件不具备的时候,我们依然要开始。
何伊凡:谢谢几位嘉宾,也希望论坛之后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定力与韧力,出门之后不要再一动不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