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蟳埔簪花出圈两年热度不减,靠美丽也靠勤劳

总要去簪一次花吧,海外博主们来到泉州蟳埔也忍不住了。  澎湃新闻记者 孙骏 陈鑫露(00:56)
今生簪花,世世漂亮。

泉州的海风吹了万亿年,吹出喜爱头戴簪花围的蟳埔渔女,成为蟳埔女爱美丽也爱勤劳的象征。

在2023年初一组明星簪花照片出圈后,蟳埔簪花从初入游客视线,到近两年来持续火爆,不仅走出蟳埔在泉州遍地开会,也走向全国,在各地的旅拍市场中,在贵阳青岩古镇,在苏州平江路步行街,在张家界凤凰古城,在晋中平遥古城……蟳埔簪花已然牢牢占有一席之地。

是什么让蟳埔簪花拥有如此吸引力?

12月16日,由泉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主办、澎湃新闻承办的“知行泉州,读懂中国”海外博主世遗泉州行走进蟳埔,蟳埔女民俗文化传播使者黄丽泳告诉大家,簪花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对幸福生活和东方美丽追求的表达。

如今,这种对幸福和美丽追求的表达,已然从历史上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出发,走向海内外,成为泉州这座世遗之城新时代的一个标志。

游客更多了,簪花店也更多了

蟳埔女习俗,是主要流传于泉州市丰泽区蟳埔、金崎、后埔、东梅一带的传统生活习俗。以蟳埔为例,千年来,蟳埔村民靠在泉州湾打鱼为生,“以花为生,以蚝筑宅”是当地的民俗特色。

图片

12月16日,多名海外博主来到蟳埔簪花。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以花为生”,说的是蟳埔人喜爱鲜花,村里遍种鲜花,女性不分老幼,都习惯头戴“簪花围”、耳挂“丁香坠”。簪好花后,头上的花冠足有直径尺许,红色的、黄色的等各种色彩艳丽的鲜花一朵朵在头发上紧挨着,热情又美丽。

“以蚝筑宅”,则是蟳埔人从古代起就用结实的海蛎壳建造房屋的墙壁,被称为“蚵壳厝”,时至今日,村里仍有不少这种房屋。

2023年年初,明星赵丽颖的一组簪花照片出圈后,澎湃新闻(wwww.thepaper.cn)曾来到蟳埔,看到满街都是簪花游客,不少簪花店前排起长队。近两年过去,蟳埔的簪花旅游热度不减。

沿着一条窄巷从海边走向村里的广场,沿途布满各式各样的簪花店,而道路上、蚵壳厝前、古树下,处处可见头戴绚烂簪花围、身着当地服饰的“蟳埔女”。

“我在电视上面看过,但是我没想到在现场会有这么多人在排队、拍照。”12月16日,来自伊拉克的海外博主方浩明在蟳埔村,对簪花的火爆大感意外。

方浩明是中阿卫视的驻华记者,曾多次报道福建,这是第一次到蟳埔村体验簪花。他说,在中国,有许多像蟳埔簪花传承人一样的传统文化技艺老师不求名利,不求金钱,只愿技艺有所传承。在蟳埔,非遗传承人的热情介绍,让他再次有这样的感触。

“从她的热情中,我能看出来她很欢迎我们,也很开心自己的手艺能被全世界关注,而我们作为外国人,在泉州可以看到并体验这种文化传承我们也很开心。”方浩明提到的她,是蟳埔簪花非遗传承人黄丽泳,也是给赵丽颖簪花的“晴天姐姐”。

黄丽泳16日向澎湃新闻介绍,蟳埔簪花出圈后,村里的簪花店越来越多,民宿、小吃店、咖啡厅、茶舍也跟着火了起来。“最初不到十家店,现在光是簪花店就有两三百家了。“

图片

12月16日,黄丽泳(前)和来蟳埔簪花的海外博主合影。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黄丽泳的簪花店生意更是红火,不仅游客络绎不绝,还有不少联名合作找上门,她本人还经常受邀经常参加活动,把簪花推介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忙归忙,累归累,对于现在的火爆程度,黄丽泳乐见其成。她说,蟳埔簪花的出圈,是从0到1的过程,她很享受这个过程,也觉得来之不易,“能有今天我真的倍感珍惜,所以只要我有能力,我都会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机会。”

方浩明也说,他一定会推荐更多的外国人来蟳埔亲自体验簪花,“因为过程真的是非常开心。”

美丽背后的天道酬勤

在蟳埔,无论老少,每位女性都佩戴着“簪花围”。她们以花为饰,将成串的花苞层层缠于脑后,再将盛开的花朵插于发髻之中,美丽又热烈。

与她们的灿烂热烈相对比的,是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蟳埔女生于海,长于海,常年捕鱼贩虾,无论天气如何,她们都坚持劳作,用双手创造生活。

黄丽泳告诉澎湃新闻,对蟳埔女来说,簪花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对幸福生活和东方美丽追求的表达,也是对家人的祈愿,“我们世代以渔业为生,花代表了生命力和希望,把花簪在头上,期待出海打鱼的家人平安归来。” 

图片

泉州蟳埔,两位头戴簪花围的阿婆在剖壳取海蛎。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如今,蟳埔村依然可见上了年纪的阿婆们头戴鲜花开壳取牡蛎,向游客展示劳动和美丽的和谐共生。

“这个发型每个蟳埔女都会梳,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梳头发。老一辈的人一生不剪头发,所以女孩们从小蓄发,等到差不多十五六岁,头发长了之后开始梳头簪花围,这类似一个成人礼。” 黄丽泳曾告诉澎湃新闻,簪花围是如此美丽,不仅是女游客感兴趣,不少男游客也想体验一把,“因为蟳埔文化具有包容性,无论是大人小孩,不论男女,只要喜欢我们的文化,愿意去尝试,我们都非常欢迎。”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蟳埔女能吃苦却不言苦的精神。”在蟳埔了解簪花的文化背景后,法国博主米莲娜(Mylene MATHIEU)16日说,蟳埔女不辞辛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

马来西亚留学生林诗于之前曾到过泉州簪花。她说那一次由于时间仓促只忙于拍照打卡,未能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这次听了许多关于蟳埔女的事情,感觉到簪花更美丽了。

在黄丽泳的身上,蟳埔女默默做事、不求回报的精神便得到了印证。

2008年,蟳埔女习俗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正是在那段时间前后,黄丽泳开了一家宣传蟳埔簪花的工作室。

“我19岁那年,参加了一个活动,在现场,大家都知道惠安女、湄洲女,却不了解我们蟳埔女。”黄丽泳介绍,福建有三大渔女,过去大家普遍知道前两者,但对蟳埔女了解不多,这坚定了她把家乡文化传播出去的信念。

图片

12月16日,黄丽泳给法国博主米莲娜簪花。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在那段时间,黄丽泳一边坚持通过工作室传播蟳埔文化;一边做着兼职,补贴工作室的开销,维持日常生活。后来,她放弃幼师的本职工作,全身心将宣传蟳埔文化变成她的主业。

“或许是‘天道酬勤’吧”,时过境迁,蟳埔簪花一夕之间惊艳众人。而对于这份偶然爆火的“幸运”,黄丽泳用了最能体现蟳埔女精神的四个字来概括。

出圈后,黄丽泳多了许多新的标签“非遗传承人”“网红簪花店主”“蟳埔文化传播者”等等,对于这些外界打上的标签,黄丽泳却说,“我只想当一个纯粹的蟳埔女”。

她说,自己是真心想把家乡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簪花,了解蟳埔女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

图片

海报设计:周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