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从“王妃”到“凉山姑娘”,再到“联合国精英”,各类虚构人设带货的现象频频引发社会关注。这些网红主播通过精心包装的人设吸引流量,进而实现商业变现。然而,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虚构人设带货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链,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更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王妃”们以豪车豪宅为背景,声称“老公有颜有权有钱”。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王妃”直播带货卖几元、十几元的“进口高档货”
根据星图数据监测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各平台大促起始日期至11月11日,综合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平台累积销售额为14418亿元,庞大的市场规模、激烈的线上销售竞争,刺激一些网红主播为快速吸引流量,不惜打造虚假人设。
据了解,网红多以“炫富”“卖惨”为主要人设,以“凉山孟阳”为例,其通过“贫困人设”获得386万粉丝,销售额超3000万元,非法牟利1000万元。而“小松”则通过“单亲爸爸送外卖”的形象博取同情,实际上一家人过着幸福生活,外卖服装也是网购的道具。而“王红权星”“柏公子”则以“拜金”“炫富”名义疯狂吸粉。
“小松”虚构“单亲爸爸送外卖”的短视频内容。图片来源:公安部网安局
在“炫富”网红里,当“有钱”成了网红的“标配”,流水线生产的“高富帅”“白富美”已经提不起更多网友的兴趣,网红们需要更加“高大上”的人设。于是,一波又一波的“王妃”们以豪车豪宅为背景出镜直播,声称“老公有颜有权有钱”,带货只是“粉丝福利”,而扎堆出现的“联合国精英”则通过在联合国总部“打卡开会”,塑造成功人士形象:不仅有优越的经济条件,更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阅历和内涵。
然而,这些看似“高大上”的人设往往经不起推敲——“王妃”们带货的商品价格普遍为几元、十几元,而所谓的“联合国开会”,实际上只需26美元就能获得参观资格。
联合国参观预约页面。图片来源:联合国官网
精密布局,将虚构的人设变得“栩栩如生”
据读特新闻记者了解,这种虚构人设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以“凉山孟阳”案件为例,其背后涉及从前端打造人设、孵化网红,到中端内容编撰、剧情拍摄、电商运营,再到后端农产品供应、流量变现的完整链条。
这条产业链呈现出清晰的三段式结构。在前端,专业团队会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精心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人设形象。例如在“王妃”系列视频中,团队不仅要为主播打造异域风情的妆容和造型,还要构建豪车豪宅的拍摄场景,甚至编写详细的“王室身世”故事。
在中端,内容运营团队负责将人设具象化。他们会精心编写剧本,设计情节,通过专业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将虚构的人设变得“栩栩如生”。正如“凉山孟阳”案例所显示的,其背后有着一整套从剧情策划到拍摄制作的专业团队,这才使得“贫困人设”能够打动数百万粉丝。
在后端,则是一套完整的商业变现体系。团队会根据人设特点选择相应的商品,设计符合人设调性的营销话术,并通过直播带货、广告植入等多种方式实现盈利。例如“王妃”们会以“回国前清仓”为由,推销所谓的“法国香水”“英国洗衣液”。
在这条产业链中,MCN机构扮演着战略布局者、内容把控者和利益分配者的多重角色。他们敏锐地捕捉市场动向,不断调整人设策略。正如一位MCN机构负责人所说:“网红展示的人设已经从以前的炫富风格,变为看上去更高端的内容了。”这种转变正是MCN机构对市场的精准把握。
虚假背后:短视频平台是否尽到了相应责任?
在虚构人设带货乱象频发的背后,作为信息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短视频平台是否尽到应有的监管责任,值得深思。
从“王妃”到“联合国精英”,这些虚假人设往往存在明显破绽。“王妃”们在豪车豪宅前推销几元钱的“进口商品”,所谓的“精英”仅凭26美元的参观票就在联合国总部“开会”。这些漏洞百出的表演,普通网友都能一眼识破,平台却长期“视而不见”。更令人质疑的是,一些账号即便被举报后仍能“换马甲”重出江湖,反映出平台在账号管理和内容审核上存在严重漏洞。
究其原因,平台与虚假人设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利益共生关系。这些“网红”虽然虚假,却能带来可观的流量和经济效益。在巨大利益面前,平台对内容真实性的审核往往显得敷衍了事。
面对这些问题,直播电商行业从业人士固然亟需反思和调整,而平台作为信息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更应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如加强技术手段建设,利用多种工具对内容真实性进行审核;完善举报机制,提高对用户举报的响应效率;建立跨平台联动机制,防止违规账号“转战”其他平台等。同时,平台还应承担起教育引导的责任,培养健康的网络内容生态。
今年4月份,中央网信办已开展“清朗”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虚假人设等问题。这既是对平台的警示,也是对行业的规范。只有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才能真正净化网络环境,推动直播带货行业健康发展。
(部分资料来源:南方日报、北京日报客户端、公安部网安局、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