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老人丨洪亮吉及其人口思想

文章选自张祥光所著《读史集稿》,本书是以业已刊发的多单篇文章汇合编就的文集。就学科而言,以史学为主,兼及其它;就时间而论,以古代为主,兼及近现代;就空间来说,以贵州为主,兼及全国。时限长、区域广,涉及之人、事多。立论精当,史料翔实。

图片

清代,特别是乾隆中期以后,全国人口直线上升。在人口猛增而耕地面积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一些有远见的学者深为忧虑。在贵州任官期间写出了包含丰富人口思想的《治平篇》《生计篇》等的洪亮吉,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员。

洪亮吉(1746年-1809年 ),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晚年号更生。1790年,洪亮吉考中进士。三年后,他提督贵州学政,负责贵州全省的教育工作。上任以后,为了解贵州的教育情况,他先后到了安顺、南笼(今安龙)、大定(今大方)、遵义、平越(今福泉)、思南、石阡、镇远、思州(今岑巩)、铜仁、都匀、黎平等府治和不少县城进行实地考察,足迹几遍黔省。洪亮吉在贵州期间,除写了著名的《贵州水道考》以外,还写了《意言》小集子。《意言》包括文章二十篇,其中《治平》第六篇、《生计》第七篇是专谈人口问题的。归纳起来,其人口思想有三点:

一、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减少,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清王朝在康熙即位以后,政局逐步稳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逐渐上升。洪亮吉在《治平》篇中开头就说:“治平百余年可谓久也,然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王朝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实行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雍正时期,又实行了“摊丁入亩”的政策,减少人口因素在税收中的比例,鼓励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人口的过快增长,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基本生活。洪亮吉举一家人为例:在高祖辈时,其住房、生活都是十分宽余的;到了第二代,人口有了较大的增长,从吃的到住的也不是殷实的人家了,仅仅能维持一般的生活;到了第三代,由于人口的繁衍,生育太多,这家庭还是原有的家业,吃的要想填饱肚子、住的要想安下每一个身躯就相当困难了。洪亮吉指出,人们并不只是守老业,田地可以开辟,过去多余的“闲廛(空房子)”可以住人。但是,纵然开荒,利用闲房,“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可是,“户口则增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房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开荒、修房的增加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再加上大地主兼并土地、霸占房屋,人民转死于沟壑之间,“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露饥寒颠踣而死者”。

二、人口增长过快,生产跟不上,造成物价上涨

他指出,乾隆初年物价便宜,当时一人劳作可以养活十口之家。而现在(乾隆末年 ),从事农、工、商、士的人大增,而田地、货财以及教书的工价都没有什么增加,“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为士者十倍于前,而傭书授徒之价不加增”。人口增加,粮食货物不增加,必然造成物价上涨。他说:“昔之以升计者,钱又须三四十矣,昔之以丈计者,钱又须一二百矣。”物价的上涨,一方面,“士农工商务减其值以求售”;另一方面,“布帛粟米又以各昂其价以出市”,老百姓终岁勤劳亦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准。

三、对人口猛增带来的社会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他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供统治者参考的对策: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想办法提高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移民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减少赋税,减轻人民负担;禁止铺张浪费;抑制土地兼并;遇到灾荒之年,开仓救济贫苦。他提出的这些对策,有一些在当时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洪亮吉生活的时代,是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的时期之一。从他出生那年到48岁任贵州学政止,经历了人口迅速增长的过程。洪亮吉出生时,全国人口为一亿七千万人;在他四岁时,贵州人口有三百万余人;到他任贵州学政时,全国人口已突破三亿大关,而贵州人口已突破五百万;到洪亮言去世时,全国人口已达三亿五千余万人。短短的几十年,人口激增一倍。由于人口激增,物价上涨,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机。对此,身为封建官吏的洪亮吉深为清代封建王朝忧虑,故而使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写出有一定见解的文章。他从人口与耕地、住房、物价、生活水平诸方面阐述了他的人口思想,其中,许多观点在今天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作者简介:

张祥光,贵州桐梓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学会理事,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副秘书长,贵州省史学会顾问、贵州地方志研究会顾问。著有《贵州古代史》(合著,任副主编)、《贵州近代史》(主编之一),参与编写《贵州通史》五卷本中第一卷魏晋至五代十国、《贵州省志·政府志》《贵州省志·文史馆志》等。

(来源:贵州省文史研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