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通车在即的璧铜线 如何创造9个“全市第一”纪录

图片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带着万众期待,市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以下简称“璧铜线”)开通的日子越来越临近了。

重庆轨道交通主要分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

其中,璧铜线属于市郊铁路。线路起于铜梁区铜梁西站,止于璧山区璧山站。全线共设车站9座,分别是铜梁西、铜梁龙城天街、科创新城、庆隆、大路、青龙湖、河边、璧城、璧山。璧铜线车厢可容纳1500余名乘客,从铜梁西站出发,预计25分钟左右可抵达璧山站。

据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璧铜线建设为契机,市住房城乡建委在相应市域(郊)铁路标准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组织国内相关企业和专家,于2017年至2020年构建了城轨快线地方标准体系,率先在璧铜线应用。

然而很多人不知晓,璧铜线还“炸裂”地创下了9个“全市第一”的纪录。为此,记者采访了璧铜线项目业主重庆渝西快线建设运营公司和设计单位重庆交通开投轨道设计院,一起来看即将通车的璧铜线,到底有多“牛”!

01

首条设计时速140公里的轨道线路

璧铜线创下的第一个纪录,便是打破了重庆轨道运营线路的最高速度,设计时速达到了140公里。

目前,重庆最快的轨道线路是江跳线,采用As双流制列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地铁1号线、4号线等采用地铁列车,设计时速100公里;单轨2号线采用跨座式单轨列车,设计时速80公里。

02

首次在轨道交通桥梁下部结构建设中采用装配式建造

璧铜线还是重庆轨道交通中,首个针对桥梁下部结构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璧铜线高架桥的桥梁下部结构桥墩、盖梁采用预制吊装,1座墩柱现场施工时间从30天大幅减少至2天,减少现场作业及占用施工场地的时间;轨道交通站台的站台板、护坡骨架等也广泛采用预制装配工艺,是重庆轨道工业化建造示范项目。

03

首次在轨道交通正线车站采用绿建标准

轨道交通是全电气化运行的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在国家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对全面推动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璧铜线9座车站均采用绿色建筑基本级标准设计建设,是重庆轨道交通正线车站首次采用绿色建筑标准的线路。

站内采用白色涂料刷墙、黑色防火涂料刷顶,搭配青草色的吊顶光源,简洁美观,朴素而实用,空玻璃的设计不仅为车站带来自然光源,还节省照明。

04

首次实现市郊铁路与城市轨道创新互联互通

璧铜线的信号系统采用基于互联互通统一标准的列车控制系统,待其与城市轨道快线27号线贯通运营时,将实现采用不同厂家信号设备的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互联互通贯通运营,这是继我市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环线”三线实现互联互通后又一创新举措,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向智能化、自动化更高水平拓展升级。

璧铜线与27号线的贯通运营,不管是在制式标准还是运营管理方面都能实现一体化,是真正意义上可融为“一条线”,实现从铜梁至璧山再到巴南的“一车抵达”。

05

首次在市郊铁路中采用“区域耦合排烟”技术

璧铜线不仅拥有全市最长轨道交通穿山隧道—云雾山隧道(全长5.8公里),还在隧道中首次采用“区域耦合排烟”技术。

传统轨道交通隧道是在中部设置区间风井,但区间风井的设置存在工程投资高、施工风险大、占地困难、影响环境等诸多工程技术难题。

使用“区域耦合排烟”技术,则是区间隧道不设置引出地面的风井,在区间隧道中间设置联络上行和下行隧道的区域耦合排烟系统风机房,确保发生火灾隧道列车乘客的疏散安全。

06

首次采用VIPA快速弹条减振扣件

璧铜线是首次采用VIPA快速弹条减振扣件替代橡胶减振垫浮置板来实现中等减振;极大提升了减振段和非减振段道床部件的通用性,便于后期运营维护。

07

首次在市郊铁路采用InSAR遥感监测技术

璧铜线是首次在市郊铁路采用InSAR遥感监测技术的项目。

InSA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在地表形变监测的雷达遥感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和覆盖率等明显优势,在璧铜线施工过程和后期运营过程中可实时监测地面沉降、滑坡、地震等一系列地质灾害。

08

首次采用信息创新技术构建云平台

璧铜线首次采用信息创新技术构建云平台。

以往轨道交通各项设备系统都是单独的系统,比如综合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票务系统等各自运行。而此次采用的信息创新技术构建云平台,则是将大部分设备整合到一个云平台上,可实现统一管理调度,让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09

首次在市郊铁路采用3.3米宽体式城轨快线车型

此前,重庆的市郊铁路列车宽为2.9米;而璧铜线则采用了3.3米宽体式城轨快线车型,设置的横向座位,更适合长途乘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