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曾在这里战斗过

李贞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女将军,她戎马一生,屡建功勋,曾留下黔西北战斗的足迹。1936年2月,李贞随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到毕节,为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省级苏维埃人民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红军在毕节能够得到补给、迎来“黄金时期”,也与李贞和战友们的艰苦努力分不开。

图片李贞将军

从童养媳到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


李贞,1908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永和区(今永和镇)小板桥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不到,她就被送到古姓人家当童养媳。童养媳的生活可谓暗无天日。

1926年,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湖南浏阳,她决心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于是,她跑到永和区秘密参加了妇女协会。李贞随着共产党员到处去发动群众,当年10月,她被推举为小板桥妇女协会委员长。1926年夏天,北伐军挺进湖南,李贞组织妇女,贴标语、喊口号、送茶水,热烈欢迎北伐军 。1927年3月,经中共永和区委书记张启龙等人介绍,李贞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湖南笼罩在白色恐怖中。李贞和她的战友们受到了通缉,她被迫逃离了家乡。

为了寻找失散的战友,“马日事变”两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李贞悄悄地回到家乡。经过几天的奔波,李贞终于找到了刘先行、刘正元等3名共产党员。大家聚在一起,决定成立一个党支部,重新开始战斗。3位男同志一致推选李贞为支部书记,于是李贞成了浏阳县永和区第一个地下党支部书记。

找到上级党组织


1927年8月,党的“八七会议”在湖北汉口召开,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会后,湖南省委派王首道(无产阶级革命家、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回原籍浏阳恢复党的组织,领导武装斗争。

为了寻找上级党组织,李贞不断奔波着。历经千辛万苦,她终于找到了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王首道。从此,李贞所领导的党支部和党的上级组织取得了联系,不再孤军奋战。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不久,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从江西萍乡打进了湖南醴陵,接着进攻浏阳。李贞带领党支部的同志立即投入战斗,策应工农武装打击敌人。当时李贞她们力量很弱,想到浏阳鞭炮自古享有盛名,燃放起来好似机枪狂扫的声音,李贞眼前一亮:她找来一个大的废弃煤油桶,将鞭炮放在里面点燃,噼噼啪啪的巨响使敌人误认为是机枪扫射,立即狼狈逃窜。李贞随即指挥同志们打开敌人的粮仓、盐仓,把粮食和盐等分给贫困群众。9月20日,在秋收起义的队伍会师大会上,李贞激动地见到了为他们指引方向的毛委员。

1927年秋天,毛委员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离开浏阳后,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党决定成立浏东游击队,李贞任士兵委员长。

智取团防局


为了纪念秋收起义1周年,王首道给浏东游击队下达了任务:消灭浏阳张家坊的反动武装。张家坊团防局,长期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攻打张家坊是为民除害的好事。大家商量之后,研究制定了游击队化装成迎新娘的队伍、智取张家坊的方案。

这天清晨,一路游击队员化装成卖布小贩,一路吆喝着分散敌人注意力;一路装扮成收割稻谷打短工的人,把枪和自制的炸药藏在箩筐里;还有一路装扮成迎新娘的队伍,四人抬着一顶大花轿,花轿前后簇拥着送亲的男男女女,有抬箱的,有挑笼的,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花轿里坐着的“新娘”正是李贞,那些嫁妆下面藏着20多支长、短枪支。

当迎新娘的队伍靠近团防局时,敌人一个小头目走过来要检查,一个游击队员赶紧塞了一个红包给他。此时,团防局到了饭点,团丁们懒洋洋地用筷子敲打着饭碗准备吃饭。时机到啦,随着一声令下,“卖布的”“收稻谷的”“送新娘的”几路人马一起行动,“新娘子”李贞从花轿里跳出来,抓起1枚土炸弹扔进团防局,顷刻间枪声、嚎叫声响成一片,敌人乱作一团,四处逃窜,游击队趁机冲进团防局,打死打伤几十个敌人,缴获大量枪支。李贞还带人打开团防局的粮仓,把粮食等分给劳苦群众。

“刀下留人”传佳话


担任浏东游击队士兵委员长之后,李贞碰到了一个大难题:原来是在一次战斗中,裁缝出身的游击队员杨梅生意外把1支步枪弄丢了。按照游击队的纪律:丢枪就要被枪毙。士兵委员会的纪律是全体战士举手通过的,可是作为委员长,要杀自己的同志,她怎么也下不了手。她的思想激烈地斗争着,最终思考到一个解决的办法:给杨梅生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如果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能夺回1支枪,就可以保住性命。李贞首先找到队长李石雄,说服了他,然后又一个一个地做战友的思想工作,最终使大家统一了意见,再给杨梅生一次机会。

战斗很快打响。一个初秋夜晚的三更时分,李贞等带领的游击队员奔袭国民党联防队。在这场战斗中,杨梅生表现十分英勇,独自一人缴获了3支步枪、1把马刀。出色的战绩令游击队员们沸腾啦:战友杨梅生的命终于保住!正是李贞的“刀下留人”,为游击队留下了一位优秀的战士,同时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留下了1名高级将领(杨梅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28年夏天,李贞被任命为中共永和区委委员兼平浏游击队党支部副书记和士兵委员长。一天,李贞和游击队员的驻地被敌人发现,他们与敌人苦战一天,被迫退入深山。他们在深山里靠吃野菜坚持了几天之后,李贞和4名游击队员退守到浏阳与平江交界的祖师崖边。面对几丈深的崖壁,李贞高喊:“不能让敌人活捉!”便纵身带头跳下去,游击队员们也跟着跳了下去。幸运的是,他们被崖边树丛中的树枝卡住,李贞和其中两个战友捡回了一条命。

智勇双全建奇功


1934年8月7日晚,红六军团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开始西征。8月11日部队行进至湖南省桂东县的寨前圩时,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并宣布了红六军团领导机关和主要干部的任命:萧克为军团长、王震为政治委员、李贞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一路走来,红六军团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歼灭了大批敌军。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行进至贵州省石阡县甘溪镇时,与有备而来的敌军大部队遭遇,经过激烈的战斗,终因敌我兵力悬殊过大,战斗失利,红六军团被敌人分割包围为数段。

为了突出重围,李贞奉命寻找前卫部队传达军团首长指示。甘溪地区山高坡陡、草深苔滑,李贞勇敢地攀上一座高山,且战且走。山上气候多变,顷刻间乌云滚滚、大雨如注,雨中林下的路更加难走。忽然,李贞看到前面有一个人挑着挑子,走近一看,是红六师政委的警卫员。李贞打量着挑子里的东西,突然眼前一亮:里面有一个脸盆。她拿起拍了拍,还算结实,就向警卫员借脸盆,在警卫员疑惑不解的目光中,李贞坐在脸盆里,猛地朝山下滑去。警卫员吓坏了,大声喊:“首长,危险!”李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找到失散的部队传达军团首长指示!

警卫员话音刚落,李贞已滑到半山腰,撞到一棵树上,摔了一个筋斗,脸盆被甩得老远撞坏了,而李贞的胳膊和腿都被树枝划破了,鲜血染红了她的衣服。可她顾不得疼痛,咬紧牙关爬起来,继续向山下奔去。李贞不顾一切往前赶,记不清摔了多少次,终于找到了失散的部队,传达了军团首长的指示。部队迅速靠拢,调整部署,经过长途跋涉,甩掉了阻击的敌人。1934年10月24日,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胜利会师。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后,军团首长萧克、王震多次夸奖李贞“不愧为红军中智勇双全的女将”。

图片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曾任红六军团政委的王震为李贞题词

在黔西北的战斗岁月


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后,根据贺龙提议,两军团的干部进行了调整,其中从红六军团抽调了一部分干部到红二军团担任各级领导,除任弼时亲自担任红二军团政治委员外,李贞被调入红二军团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后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35年元旦,在中共湘鄂川黔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李贞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经组织牵线搭桥,李贞与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结为夫妻,从此开启了伉俪携手为军队政治建设奋斗的一生。

图片1935年元旦,李贞(左)与甘泗淇在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塔卧镇结为夫妻。

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的领导下,从湖南桑植出发,南下湘中、西进贵州,开始长征。1936年2月7日,任弼时、关向应、王震、甘泗淇等随红十六师抵达大定(今大方),在县城西门福音堂内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由贺龙任主席,陈希云任代主席。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第一个跨区域的革命政权。接着,县、区各级革命政权组织也纷纷建立。甘泗淇、李贞等领导部队和地方工作人员围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阶层人士、成立各级革命政权,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改善人民生活等中心任务,广泛开展了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

据大方县党史资料记载,1936年2月17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迁往毕节,2月18日,大定抗日救国独立团也不得不随红五师撤出大方县城。独立团行至螺丝塘,兵分两路,大部分由政治委员(一名红军干部担任)率领由清毕公路去毕节;一部分由独立团团长叶刚(1936年2月26日英勇就义)率领,绕道打鸡阆、瓢儿井,打算将队伍再扩大些后再去毕节会合。当叶刚带领的队伍行至东关林时,正好遇见红二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在此,李贞还给大家讲革命的道理,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坚定地跟红军走下去,好日子一定在后面。这是李贞深入群众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的一个缩影。

图片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毕节试验区  陈再雄 摄)

由于甘泗淇、李贞等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大定“扩红”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红二、红六军团离开毕节的时候,有5000多名毕节儿女参加了红军,其中大定全县就有2000多人参军,涌现出了父亲送儿子参军、兄弟一起参军、夫妻共同参军等动人的场景。

 1936年2月27日,红二、红六军团退出毕节,进入乌蒙山区。至此,红二、红六军团历时1个月,辗转千余里,进行了乌蒙山回旋战,给围追堵截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摆脱了强敌的围攻。乌蒙山回旋战成为长征途中的经典战例。

乌蒙山回旋战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战斗中,为了调动敌人或避免不利的战斗,有时不得不紧急改变行动方向;有时为了创造有利条件,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强行军,伤病员常常得不到起码的休息和治疗,安置也很困难。黔、大、毕新入伍的战士,由于缺乏军事训练,加之战斗频繁,掉队落伍的人增多。针对这些具体情况,甘泗淇、李贞带领红二军团各级政治部门和政工人员,紧盯部队实际,从多方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行军作战中,及时讲清楚相关情况,让大家“心中有数”;在全体指战员中,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思想互助和体力互助行动,特别加强对新战士的帮助;强调并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吃苦在先、冲锋在前。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红军部队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政治热情和旺盛的战斗意志,为取得乌蒙山回旋战的辉煌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新中国成立后,李贞又一次奔赴抗美援朝前线。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与朝鲜人民军次帅朴一禹在朝鲜成川郡合影。右起邓华、陈赓、彭德怀、朴一禹、甘泗淇、李贞、王政柱。

甘泗淇、李贞夫妇为了新中国的建立,风雨同舟、征战疆场。1955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授衔中,甘泗淇、李贞分别被授予上将和少将军衔,成为唯一的将军夫妻,李贞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本文写作参考了《开国女将军李贞》《女革命家丛书:李贞的故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中国共产党贵州大方历史(1935—1978)》等资料)

文/毕节试验区杂志社 李 霓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温馨提示
毕节试验区的粉丝朋友们: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毕节试验区的文章,请一定要将我们设为星标账号哦(如图所示)

图片

编       辑:侯宏宏  陈再雄

编       审:孙良贵  李金贵

监       制:杨   超

总  监  制:李   霓

来        源: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新媒体部

更多内容
请关注毕节试验区视频号

↓↓↓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