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丰富晚年生活,让每一天过得充实精彩,是不少老人关心的问题。伊川县彭婆镇柏树沟村村民张红伟回到老家养老不识闲儿,专注收集散落在民间的老物件,如今共收集了2300多件,办起了一座“民俗文化观赏馆”,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内涵。
专注收藏老物件,今年有100多件“入库”
张红伟的“民俗文化观赏馆”建在他家老宅原址之上,分为农具区、灶具区、家具区等,地上的织布机、风箱,靠墙放的木锨,每一个老物件都充满年代感,散发着岁月的气息。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过去。
“你看这些粮票,是今年一位朋友捐赠的,他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了解过去的事物。”张红伟说,他累计收集了2300多件老物件,光今年就有100多件“入库”。
张红伟年轻时在外闯荡,盖厂房、建大桥,带领一支建筑队穿梭于洛城的各个角落。在外打拼了二三十年,2019年,他把活儿丢给孩子打理,自己回到老家,开启养老模式。“年纪大了,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得学会放手。”他说。
当年夏天,张红伟回到闲置多年的老宅时,看到破败不堪的土坯房里还留有织布机、纺花车、风箱等老物件,触景生情,过去的一幕幕如老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
张红伟说,他的父亲是十里八乡闻名的木匠,老宅里的那些老物件,都是父亲亲手打造的。由此,他有了收集老物件的想法。
给老年生活找乐趣,发动亲友帮忙收集
家人、朋友得知张红伟想收集老物件时,都很不解。张红伟说,过去科技不发达,老一辈别出心裁打造的物件,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智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这些老物件退出历史舞台,越来越少,但具有收藏价值。同时,他也想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找点儿乐趣。
经过一番酝酿,2020年,张红伟行动起来,推倒老宅,重建新房。与此同时,他挨家挨户走访,看看谁家还留有老物件。竹耙、麦耧,还有用荆条编织的拾粪筐,张红伟“来者不拒”。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张红伟建起微信群,将20多位好友拉了进来,依靠强大的人脉关系网搜寻老物件。得知嵩县、宜阳有展示老物件的乡愁纪念馆,他还专门过去参观学习。
起初,张红伟以收集农具、灶具、家具等方面的老物件为主,后来听从他人建议,他扩大收藏范围,将老布鞋、粗布裤子等纳入进来,更加全面地展现老一辈的生活和历史。
生活有了念想,每天只关心哪里保存有老物件,东奔西跑的张红伟不知不觉间戒掉饮酒的习惯,精神头也越来越好了。
收集老物件,很多时候靠机缘巧合
张红伟收集老物件,很多时候靠机缘巧合。他收藏的一张顶子床,颇有年头,也颇有故事。
“这是我花大价钱购买的。”张红伟说,2022年,他听说邻村一位老先生家里有一张顶子床,他过去看了之后非常喜欢,可老人不愿意出手。他往老人家里跑了3趟,最终还是未能说服老人,他感到十分遗憾。
不久,张红伟听说偃师一村民家里也有一张顶子床,且品相更好,他当即花了5000元买下来,拆掉拉回家,又重新组装上。
计划经济时期,需要凭票购买商品,张红伟不仅收藏有粮票,还有布票,布票是他的表哥送的。“表哥80多岁,将收藏多年的布票送给了我,这套布票十分稀有、珍贵。”张红伟说。
小到一张老钱币,大到一台石磨,只要听说哪儿有老物件,张红伟就非要过去瞧一瞧,想尽办法也要拿下。他先后去过很多地方,4年投入了五六十万元。
树立榜样,人老了也可以大有作为
张红伟收藏的老物件,多数都不是完好无损的,很多看起来也有点儿旧、有点儿脏。他解释,收藏应尽可能保持老物件的原貌,这是岁月的积淀,如果修复或刷漆翻新,会失去老物件原来的味道,也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节假日,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从市区慕名到张红伟家里参观,还有学校老师联系他,想带学生过来看看。“看到很多人喜欢这些老物件,我可开心,也有一种成就感。”他说。
村民朱会钦说,张红伟收藏的老物件,是以前人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很有纪念和教育意义。“张红伟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即便上了年纪,也可以大有作为。”朱会钦说。
张红伟说,他收藏老物件是打心底里喜欢,希望将来能打造成研学基地,让更多人尤其是孩子们了解过去的事物,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张红伟表示,他随时欢迎大家到“民俗文化观赏馆”参观,联系电话:15670399000。(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魏巍 通讯员 卢扬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