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消费券优惠,不能只便宜了少数“黄牛”和商家

“我们掐点抢都‘手慢无’,到二手平台一看竟然全都有,到底怎么回事?”——据《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近日,不少上海市民在二手交易平台或社交平台发现有转卖上海市各区消费券的帖子,部分卖家的IP地址显示在外地。对此,上海有关部门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答复多位市民,表示目前区级商务委与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正考虑联合打击。

一边是普通市民“掐点”抢券,一券难求;一边是“黄牛”明码标价,公然倒卖消费券。这种乱象的存在,不仅让消费券作为民生福利的初衷“落了空”,而且损害了一些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黄牛卖不掉浪费了也不亏,亏的是想通过补贴增长营业额的商家,还有真正想获得些优惠的我。”

从法律角度来看,倒卖消费券的行为已涉嫌违法。消费券的本质是有价票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倒卖有价票证属于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有律师表示,通过倒卖限制买卖的消费券套现,扰乱市场秩序的,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尽管有法律规定的震慑,但现实中以身试法的“黄牛”并不少。近年来,全国多地密集发放消费券。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消费券在提振信心、促进消费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相关倒卖乱象也随之出现。有的是“羊毛党”套取并转卖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有的是商户通过虚假消费记录套取消费补贴。这次在上海,“黄牛”是通过组织微信群、利用虚拟定位软件从异地抢到消费券,然后在二手平台进行售卖。这些乱象一定程度上说明消费券发放过程仍存在一些漏洞,也提醒各地要加强消费券发放的全流程、全链条监管,让好政策能真正惠及更多人。

打击上述行为、防止“黄牛”有组织地“薅羊毛”,一方面,监管要跟上、短板要补齐。比如,相关部门可以加强与平台的合作,要求其及时更新搜索关键词、及时下架相关涉嫌违法违规的商品,同时配合追查消费券转让和倒卖线索,彻查“黄牛”。另一方面,消费券的发放机制应有所优化,不给“黄牛”倒卖消费券提供空间。例如,提高跨地域抢券门槛,加强实名认证,完善消费过程中的身份核验流程,等等。此外,对不诚信的商户和个人,可以通过“黑名单”等措施,限制其获取消费券的机会,尽可能让消费券用到该用的人群之中,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

对于消费者来说,理性参与消费券的领取,抵制“黄牛”倒卖行为始终应该成为更优先的选择。说到底,消费券多从财政资金而来,只有确保其规范有序使用,才能更有助于激发消费活力和潜能,让市场更欣欣向荣,让人们的生活更有品质。

岁末年尾正是消费旺季,多地已启动了新一轮的消费券发放活动。提前完善监管机制、堵住相关漏洞,对倒卖消费券的行为做好预防和处理,才能让消费券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更好地“点燃”年末消费热情。总之,好好的优惠,不能只便宜了少数商家和“黄牛”。

来源:中工网

作者: 陈婉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