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中国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的实践与启示

  为保障视力残疾人平等享有文化权利,中国健全保障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实践,充分反映了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履行国际人权条约义务,践行“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视力残疾人权利保障水平的积极作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文 |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广大残疾人生存权得到稳定保障,发展权得以更好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保障残疾人文化权利,对于残疾人体验生命意义、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平等、正义、融合、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在残疾人中,视力残疾人由于其残疾特点,相应文化产品供给种类少、渠道窄,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需给予特别保障。中国是世界上视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之一,群体人数达1731万。感知丰富世界、追求美好人生,是视力残疾人的重要现实需求。

  为保障视力残疾人平等享有文化权利,中国健全保障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倾力打造的“光明影院”公益项目,通过制作推广无障碍影视作品、建设无障碍影院等,推动文化共享、缩小文化落差,为视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文化生活贡献社会力量。7年来,该项目成果已落地31个省(区、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覆盖超2亿户家庭,形成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经验范式。800万视力残疾人受益,同步感知国家的发展进步、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变迁,幸福感获得感有效提升,成为中国积极保障残疾人文化权利的生动案例。

图片

北京万达影城“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合影(2023年3月摄)    光明影院视频组供图

  一、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举措和成就

  文化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近年来,从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到狠抓具体落实,从提升无障碍设施理念标准到提供丰富多元的无障碍产品和服务,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不断得到更好保障。

  (一)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政策法律体系不断健全

  在各类政策规划的制定中,中国始终统筹考虑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国务院先后发布8个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计划规划纲要,并发布实施一批专项规划,细化具体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任务和责任清单。

  其中,盲文规范普及工作扎实推进。自2009年起先后实施的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均规定了盲文推广等相关任务要求和完成指标。“设立视力残疾人阅览室”“扩大视力残疾人读物出版规模”等项目发展目标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不断提升。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视力残疾人平等充分享受文化权利的有力保障。1990年颁布并经2008年、2018年两次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国家保障残疾人权益的专门立法,规定了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的基本原则和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的具体措施。202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设有“无障碍信息交流”专章。

  中国还积极推动本国政策法律与国际条约接轨,不断扩大视力残疾人文化产品供给范围,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视力残疾人文化事业领域的国际交流。2021年,中国正式批准《马拉喀什条约》。中国视力残疾人可以获取的作品资源进一步丰富,获取作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二)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举措不断加强

  近年来,为保障视力残疾人更便捷地阅读,以及欣赏电视、电影、戏剧等文化作品,各项行政举措接连出台。

  为破解传统盲文书籍出版存在的制作成本高、印制工艺和校对过程繁琐、耗时长等难题,2017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携手实施“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虽然一个个的盲文点字摸上去涩涩的,但是在我心中它们像是跳动的音符。”谈起阅读带给自己的喜悦,视障女孩王雅祺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截至2024年10月,该工程已有353家公共图书馆激活智能听书机设备146575台。智能听书机登录用户62281个,在线交互累计10224万次3583万小时,总平均单次使用时长约20分钟,单台产品单日使用时长更存在超过14小时的情形。

  视力残疾人艺术活动快速发展。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中,视力残疾人约占团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艺术团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当前,全国各类残疾人艺术团体已有226个,一大批优秀的视力残疾人乐手、演唱者脱颖而出。

  视力残疾人文化周活动走向常态。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连续多年在全国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仅2023年文化周期间就开展相关活动13459场次。

  视力残疾人参与文化产品创作的渠道不断拓展。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相关部门多次举办残疾人文学创作研修班,视力残疾人作家参与其中,不断提升文学创作能力。残疾人作品杂志专刊和视力残疾人作家撰写的书籍大量出版,彰显中国视力残疾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三)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完善

  中国政府和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一旦“有障”转变为“无障”,视力残疾人就能更加积极地参与文化生活,为社会创造文化财富。伴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无障碍设施标准设定理念更加清晰,标准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作为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首部专门性法律,首次明确提出“国家推广通用设计理念”,将残疾人的需求平等地纳入了设计范围。

  无障碍设施标准是确保无障碍设施“管用”“好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已出台多个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无障碍设施国家标准。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无障碍标准逐步建立。2020年3月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无障碍领域首个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提出提供语音验证码等58项具体指标。中国开展政务网站和APP无障碍及适老化改造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共对2726家网站和APP进行改造。

  中国政府还鼓励发展具有引领性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逐步构建起科学规范、系统配套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体系。

  (四)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无障碍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视力残疾人的无障碍产品日益丰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基于触觉的文化产品种类繁多。2021年以来,中国每年出版新版盲文书500余种(含明盲对照本100余种),重印盲文书400余种,最多时达到每年1200个品种,3000万印张。目前,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共有视力残疾人阅览室座席约3.52万个、盲文图书1.466亿册。

  基于听觉的文化产品极大丰富。当前,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制作的盲用有声读物已涵盖大、中、小学教材,涉及文学、医学、评书、音乐等多个领域。此外,一些专注于音频内容制作与传播的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大量用于读屏、听书的信息化辅助产品相继面世。

  新型文化产品方兴未艾。近年来,口述影像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盲文出版社的可供视障人士和听障人士观看且拥有版权的无障碍影视作品已经有870部;中国盲文图书馆新馆开馆至今13年,每周在馆内放映1部影片,累计开展观影活动700余场,服务3万人次,完成脚本创作已达300余部,总字数约240万字。

图片

在长沙市图书馆的视障文献借阅室,两名视障学生在使用智能语音阅读器听书(2024年4月23日摄)   陈泽国摄 / 本刊

  二、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实践,充分反映了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履行国际人权条约义务,践行“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视力残疾人权利保障水平的积极作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一)坚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

  中国作为《残疾人权利公约》缔约国,通过为残疾人提供通用设计的产品、环境、方案和服务,提供合理便利及特别辅助用具和支助服务,积极回应残疾人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和需求,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注重加强以残疾人为主体的法律法规建设,业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主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为重要支撑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同时积极将残疾人事务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二)坚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

  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人权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更加广泛,各类社会组织、经营主体和志愿者积极投身视力残疾人事业,有力促进了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的专业化、常态化和可持续性。平安公益基金会连续三年每年给予100万元,支持“光明影院”项目。

  (三)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实际

  中国残疾人事业扎根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同时注重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残疾人权益保障道路。

  鉴于视力残疾人的特殊性,整个社会更加重视将其法定文化权利转化为实有文化权利。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设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4个,地市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84个,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共有1541个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开展视力残疾人文化服务。

  (四)坚持技术驱动赋能

  科技进步正在给残疾人生活带来新的希望。《“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对科技助残提出明确要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健康、养老、助残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

  腾讯视频开通“无障碍剧场”专区,自动识别通过“语音读屏”进入的用户,将剧场入口置于其页面显著位置。此外,一批专为视障人群设计的游戏产品,通过AI技术综合处理玩家信息并进行实时反馈。科技之光,不仅成为视力残疾人的“眼”,更照亮他们的内心世界。

  (五)坚持强化主体意识

  中国始终强调尊重残疾人意愿,推动残疾人由被动的受助者真正转变成为权利主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享有者。中国首位视障播音专业硕士毕业生董丽娜,用声音为更多视力残疾人描绘世界的美好;视力残疾人作家陈光炅的作品书写视力残疾人的精彩故事;视力残疾人企业家曹军长期致力于助盲软件开发……

  “我看不见世界,但希望世界看见我”,一名参加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比赛的中国视力残疾运动员说。中国努力提升视力残疾人主体意识,注重向视力残疾人赋能,让视力残疾人迸发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