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曾估值430亿的独角兽柔宇科技,因无人出价,12.3亿元起拍资产流拍,包括12套不动产和设备类资产。
02柔宇科技曾是折叠屏手机的开拓者,但因商业化判断失误和产品难以落地,缺乏商业化的造血能力。
03由于上市融资遇阻,柔宇科技陷入资金困境,欠薪、股权冻结、强制执行等丑闻频出。
04创始人刘自鸿虽拥有其他创业者无可比拟的光环,但管理上的孤注一掷使柔宇科技走向末路。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来源|《风暴眼》
12月15日上午10点,阿里资产平台显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丁山河路18号的12套不动产、设备类资产拍卖引发1.8万人围观,但因无人出价,12.3亿元起拍资产最终流拍。
12套不动产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柔宇国际柔性显示产业园,包括多间厂房、门卫室、食堂等,设备类资产包括1961项机器设备、1609项电子设备、3项在建工程和8辆电动叉车。这被贱卖的资产包的“主人”正是曾经的“折叠屏鼻祖”柔宇科技。
天才创始人、明星创业企业、资本宠儿、产品及模式极具颠覆性……这都曾是打在柔宇科技身上鲜明的标签。从昔日500亿独角兽到深陷员工讨薪、订单匮乏漩涡,12年柔宇科技走向末路。
2024年11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宣告柔宇科技、柔宇电子、柔宇显示破产。曾经野心勃勃试图缔造商业帝国的柔宇科技资产拍卖无人问津。百亿身家天才企业家成老赖,企业一地鸡毛,不禁让人唏嘘。
01 从柔性屏巨头到百亿资产灰飞烟灭
柔宇科技的故事始于2012年。赶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风口,柔宇科技早期的发展在业内赚足了眼球。创始人刘自鸿,不仅是江西省抚州市的理科高考状元,还是被誉为“清华天才”,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史上最快毕业的华人博士。
公司业务主要聚焦于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这一技术的落地方向之一就是折叠屏手机。2014年7月,柔宇科技创造了打破世界纪录的新型超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其厚度仅有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
这项技术与当时三星主导、京东方等公司跟随的LTPS技术相比,具有不用硅、温度要求低、制造环节少、生产难度低等优点,这让柔宇科技迅速在业界崭露头角,并多次登上过央视。在初创时期,柔宇科技还传出拒绝过华为投资的“风光传言”,可谓是名利双收。
刘自鸿曾在招聘会上放出豪言:“你错过了华为,错过了腾讯,错过了大疆,你不能错过柔宇。”就连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曾在错失柔宇科技之后叹息:“每次看到它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骄傲,被碾压得粉碎”。
相比当年在融资上处处碰壁的张一鸣,柔宇可谓众星捧月。自2012年成立以来,柔宇科技共获得9轮总计61.97亿元的股权融资,以及一轮36.53亿元的债权融资,背后投资深创投、IDG、中信、招商、保利、平安以及国有大银行等明星企业。
2018年和2020年,柔宇科技先后发布了搭载自产柔性屏的折叠屏手机柔派1代和柔派2代。2020年,柔宇科技更是以60亿美元估值跻身《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第12位。而刘自鸿随着柔宇科技估值一再上涨,至2020年,刘自鸿以145亿元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排名第376。
只是,柔宇科技神话的破灭,早在2015年就埋下了伏笔。柔宇科技在深圳投入百亿元建设全柔性屏生产线,并于2018年量产,这一“重资产”榨干了柔宇未来几年的现金流。此外,各大电商平台上,柔宇的手机销量惨淡,交货之后更是质量问题不断。加之上市融资遇阻,柔宇科技还是陷入了资金困境。
为了“补血”,2019到2020年间,柔宇先后在纳斯达克和科创板寻求IPO,分别寻求募集资金10亿美元与144亿元人民币。根据柔宇招股书,公司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间,分别实现营收6472.67万元、1.09亿元、2.26亿元和1.16亿元,期间总营收5亿多元,但累计亏损却高达32亿元。
上市受挫后,此前滚动烧钱投入研发的逻辑无法跑通。随之而来的便是负债、停工、欠薪。
02明星独角兽坠落,数百名员工曾联名自救
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你会看到一棵5米高“柔性屏电子树”,这棵由柔宇科技花重金打造的“电子树”一度成为柔宇科技的宣传标签。其总共集成了500片自产柔性屏幕,且均能实现独立的人机交互,只是每月维护费用超过十万元。这成为柔宇科技疯狂烧钱的缩影。
从对科研领域的重金投入,到市场层面对产品的不买账,融资遇阻。从去年开始,柔宇科技就不断被爆出欠薪、停产、破产等负面消息。过去被投资者们讥讽为“深圳四大骗”之一的柔宇科技,似乎印证了这一黑称。
“决定一家手机公司未来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产品值不值定价,市场是否认同你的产品,产品市场占用率是多少,产品是否有未来想象空间。柔宇科技玩的是资本,所谓估值,是为了让新的资本进来,以便老的资本获利离场。资本都是贪婪的,如果资本看不到未来,就会离场。当资本离场,公司不能上市,让大众买单疯,疯狂‘烧钱’投入大于产出,公司基本都会破产。”谈起柔宇科技破产的原因,一位常年从事手机维修及销售工作的业内人士如此告诉《风暴眼》。
随着资本的离场,柔宇科技的资金压力也逐渐显现。据员工方统计,300余名柔宇在职和离职员工共被拖欠工资约6000万元,加上公司此前承诺的股权等合计上亿元。
有柔宇科技员工公开爆料:“工资年终奖都发不出来,离职人员期权被骗,报销拖了大半年。”一位柔宇科技前员工告诉《风暴眼》:“自己是2022年离职的,之前的薪水基本拿到了,但是奖金期权至今还没收到。”
此外,柔宇科技也是官司缠身。深度风险信息显示,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现存19条终本案件信息,未履行总金额29.9亿元;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现存9条终本案件信息,未履行总金额27.65亿元。
在公司被宣告破产前,员工们曾经为公司自救奔走呼号。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员工曾透露,在今年法院正式受理柔宇科技的破产清算案后,公司的部分高管以及多位前员工与现员工约400余人,曾联名申请,希望法院能将柔宇的破产清算程序转为破产重整程序。如今,这一愿望还是落空了。
上市失败、欠薪、股权冻结、强制执行等丑闻频出,创始人刘自鸿也被屡次限制消费。2024年8月底,深陷欠债风波的刘自鸿却被拍到与“女伴”同游美国观看网球公开赛,而且是被CCTV现场转播画面拍到的。
03 成也刘自鸿,败也刘自鸿
有人曾说,“商业的本质,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成功千姿百态,失败如出一辙。”
创始人刘自鸿有着其他创业者无可比拟的光环,但是商业化判断失误,导致产品难以落地,使得柔宇科技缺乏商业化的造血能力,自建生产线的重资产模式让其对资金诉求十分饥渴。最终,个人情怀和管理上的孤注一掷让柔宇科技走进了死局。
关于柔宇科技的破产,曾因打假蓝田股份一战成名刘姝威曾将问题直指创始人刘自鸿。据刘姝威透露,在柔宇科技初创时期,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但被拒绝。原因是刘自鸿希望像三星一样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只是,华为后来对此予以否认。
按道理来说,创始人如此极致地追求研发是好事。但是,在刘姝威看来,刘自鸿的问题出在企业业务超出了他的能力圈,而资本市场对超出他能力圈的决策进行了投资,结果导致投资失败。她同时强调,刘自鸿是一位科学家,但他不具备经营管理企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
另外,柔宇科技可谓生不逢时。相对于如今华为、荣耀、OPPO、小米等各大手机厂商一拥而入地踏入折叠屏领域,柔宇科技曾是折叠屏手机的开拓者。2018年,柔宇科推出“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柔派,售价8999元起步,512G存储版本高达12999元。
只是,即便是现在折叠屏手机依然难以成为大众的刚需产品,高昂的成本及维修费用让其产品售卖在当时可想而知。根据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折叠手机出货量仅为1590万台,仅占整体市场的1.4%,而在中国市场,折叠屏的份额也不高。据IDC数据,这一比例仅为2.4%。
此外,柔宇科技还因“全球第一台折叠屏手机”的归属问题与小米总裁林斌发生了争执,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又为自己树了敌。
关于柔宇科技主打的柔性屏市面上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由京东方、TCL科技、三星等公司主导的多晶硅(LTPS)技术路线,也就是固定曲面屏。另一种则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即全柔性屏。尽管全柔性屏在理论上比多晶硅(LTPS)技术更优,但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良率不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柔宇称其有自研技术可以解决成本和良率问题,所以比较坚持自己的路线。
柔宇引以为豪的ULT-NSSP技术却无法保证产品的良品率。根据财新报道,外界对柔宇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良率”上。外界对其良率一直有质疑,但柔宇从来不公布良率,这也使得很多厂家不相信其技术成熟度。此外,柔宇科技将自身定位为手机厂商而非屏幕供应商的身份,使其成为了手机厂商的竞争对手,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客户群体。
企业的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风险敞口、战略预判等都会成为导致失败的可能。赶上资本蜂拥而至的时代,柔宇科技曾经是明星资本的宠儿。产品过于颠覆性但生不逢时,重资产投资导致资金承压,顶着与高估值毫不匹配的财务经营数据IPO,上市解套无法实现,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参考资料: 南方都市报《柔宇败局:百人联名 终难自救》
首席商业评论《柔宇破产,清华天才犯了“四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