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名叫师饶的小吏,写了一份S+“年终总结”,欢迎来抄作业

时值年末,不少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一份“年终总结”而苦恼,而总台刚刚播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第二季新一期,似乎为我们解了不少烦心。节目中,西汉“小人物”师饶写的“年终总结”(尹湾汉简《集簿》),恰恰为我们打了个好样儿。


图片


两千年前师饶的“年终总结”

聚焦小人物回望大历史


令观众欣喜的是,《简牍探中华》有着独到的“选角”眼光,每期节目甄选的主角从未让人失望。


正如最新一期里的东海郡功曹史师饶,原是尹湾汉墓6号墓的主人,字君兄,生活在西汉末年,他不仅“年终总结”写得好,数据汇报翔实,本人更是爱国惠民、勤勉克己、“双商”在线、业务精湛的基层官吏。


图片


师饶的“年终总结”实则出自尹湾汉简中的《集簿》,它为研究两汉上计制度提供第一份实物范本,格外珍贵。《简牍探中华》将抽象变具体,从简牍的字里行间,为我们展现了生动的历史缩影。


作为功曹史,师饶肩负着很多重要的文书工作,尤其是年末,他需要将一年内郡国获得的政治、经济、人口、土地等重要成就汇编总结,呈达朝廷。

在师饶书写的简牍之上,东海郡的历史景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疆域面积51万2092顷85亩多,拥有139万7343人口,年收入更是喜人,有2亿6664万2506钱。精准的统计数字、可喜的财政收入背后,是东海郡官员一年来各司其职、兢兢业业工作的证明,更是百姓勤劳创收、安居乐业的侧写。


图片


《简牍探中华》通过聚焦墓主人师饶这一小人物,以其生平事迹和所处时代背景为线索,逐步展开了对西汉末年社会的全面描绘。


节目通过师饶的视角,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这种以小人物为切入点的叙事方式,使得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事件堆砌,而是充满了温度和情感的生动故事。


图片


《简牍探中华》擅用“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探寻历史,以一种细腻而深入的视角,让观众移情于历史的微观层面,从而在了解师饶个体命运的同时,也能窥见西汉政治、经济、人文、百姓生活、市井雅俗的时代风貌。节目让观众看到了更丰满、更有细节的历史。


图片


“以小见大”是《简牍探中华》贯彻始终的杀手锏。回溯第一季,节目透过探简、释简而挖掘出的古人文化生活细节丰富多样,更因贴近生活、烟火气十足而持续走红。


张家山汉简《引书》中记载的2000多年前古人练的广播体操“导引”,被这届爱养生的年轻人奉为瑰宝;里耶秦简“九九乘法口诀表”木牍,证明了数学基因是流淌在我们中国人血液里的,进一步提升了文化自信。


第二季首期的清华简《算表》更说明老祖宗们早在先秦时期就玩转乘方、开方。可见,《简牍探中华》从小人物、市井事、生活态的视角出发,探寻历史原貌,是能牢牢抓住受众内心的。

图片


细节刻画增强历史真实感

线索串联构建完整历史图景


《简牍探中华》在揭开历史的过程中,注重对小人物、群像人物的生活细节刻画,让观众一看触动内心,再探加深共鸣。


最新一期节目中,无论是师饶的日常工作、家庭生活,还是他与亲人、同僚、友人的交往,节目都通过细腻的笔触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师饶与外祖母以栗喻人的温暖互动,不仅治愈,更蕴藏着人生智慧,是师饶的自勉。


未剥壳的青皮就像个“穿着盔甲的小吏”,它虽然外表满身是刺,无坚不摧,敌人们都怕它,可当栗子愿意卸下防备,那么它内里尽是甘甜软糯的心,温柔地对待世人。如此细腻生动的戏剧表达,让师饶这个历史人物更鲜活了。


图片


在戏剧部分,《简牍探中华》以师饶的履职故事为主线,搭配全员实力派演员的演技输出,着实贡献了诸多亮点,对小人物在大时代中一步步成长的细节注入灵魂。


这其中,有智斗懒汉的爽感输出,抱病工作、挥泪遥别府君离世的泪点,救助灾民的情怀,一年出差16次共计161天的勤勉,参与惊险逐捕行动的责任担当……这些细节不仅让师饶这一人物形象“立住了”,更为节目增强了历史真实感。

节目在群像刻画上同样有出挑的表现。第二期颁赐鸠杖时,全民共喝长寿酒的情景、官吏平乱有功而升迁的场面、“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良好社会风尚,简牍上一个人名、几个字的事件记载,都被《简牍探中华》复刻出了血肉。


节目通过个人及群像的刻画,巧妙串联,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图景,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汉末年社会的演变过程,对西汉末年社会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之中,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到何为“郡县治,天下安”。


图片


第二季首期节目也成功刻画了商王武丁傅说、周文王、周武王、楚庄王等先秦时代历史大人物群像,实力再现了百家争鸣、文化盛放的历史图景。可以说,《简牍探中华》始终在助力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思考未来。


图片


亮点藏不住了

《简牍探中华》深谙年轻审美


《简牍探中华》第二季在夯实前一季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多维创新,实现了IP价值的再升华。


其一是节目邀请到的历史学家、文化专家、考古学家在回溯历史、表达观点时展现了生动、专业的核心力,拒绝枯燥,让历史回归生活化、平民化。


节目中既有专家在解读尹湾汉简历谱时表现出的“实名点赞脸”,又有学者因#巴掌大木片上写了3000多个毛笔字#的古人智慧、书法技艺而激动不已的“傲娇表情包”。《简牍探中华》聪明地抓住了专家与观众的共情点,为节目“好看”“耐看”的口碑打下了基础。


图片


二是节目延续第一季的传统,每期揭秘一项独家发布,展示简牍最新研究成果,让动辄数十载从未停歇的简牍探索工作也有了贴上“生鲜”标签的机会。


《简牍探中华》将一线工作人员请到录制现场,不仅是获取一手研究资料的路径,更是对这些工作人员耐得住寂寞,埋首浩瀚历史文化探索工作的褒奖与肯定。对那些爱岗敬业、甘愿付出的年轻人来讲,同样是一种激励。


三是舞美黑科技的再提升,让观众一秒“穿越”、沉浸式感受简牍世界。尤其是8块震撼的简牍屏,配合空间特效技术运用,给人以“人在简中游,人在简中走”的徜徉感,五感冲击力极强。


图片


四是“读简人”的崭新设置,他们化身观众的“眼替”“嘴替”,参与到探寻简牍的每一个环节中,想屏幕另一端之所想,替观众读简、解析释义、补充故事背景,充分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更降低了大众学简知史的门槛。


无论是87岁高龄依旧坚守舞台的许还山老先生,还是贡献过众多经典影视形象的田雨,化身“读简人”的他们串联起舞台、故事、简牍知识点,起承转合丝滑流畅。


图片


五是节目增加了戏剧看点密度,紧贴现代审美。如第一期生动诠释了清华简《楚居》中,楚人南迁至楚地,却心向中原、学习中原文化的思想。第二期以点带面,以一人视角展开历史画卷,为尹湾汉简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划出重点。


总的来讲,总台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始终在创新的前沿不断探索,充分提升了文化类节目赛道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丰富而鲜活的历史知识,积累古圣先贤的大道和智慧,让更多人乐于投身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和探索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