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菲菲
“你如何定义技术专家这一职业?”
“责任、担当。保持初心,持续学习,在岗位上带领更多人一起干事创业。”
1988年出生的陆逞赢,现任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技术专家。作为一名盐湖产业技术工人,在14余载青春岁月里,他始终坚持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主导完成23项自动化调试任务,18项技术攻关难题,共计节约创效8780万余元,培养技术人才58人,取得国家专利24项。
11月底,在一个大雪天的上午,记者第一次见到陆逞赢。交谈中,他神色从容,言语和缓。谈及工作,他说得最多的就是“坚持和热爱”,这是个需要不断积累和创新才能成长的行业,要想做出成绩,坚持和热爱才是关键。
时间回溯到2010年,陆逞赢刚到察尔汗盐湖工作,面对“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一日有四季,风吹盐沙跑”的地理气候环境,在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他深刻感受到了盐湖人三次创业史的艰辛。
每当听到父辈们在盐湖的艰苦历程,他感触最深的是母亲每天坐火车上下班,而他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窗户口写作业,等母亲回家做饭,并给他讲述他们的故事,盼望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在这里奋斗。正因如此,陆逞赢明白必须要以技能为立身之本,下够苦功夫才能学得真本领,这也是父辈传承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精神。
在他的记忆里,那时候肩负着钾肥生产任务中设备管理以及电气自动化维护相关工作,需要长期扎根生产一线,每天要与机器的轰鸣声为伴。尤其是刚接触到实际工作后,他才知道自己单薄的理论知识很难派上用场,对于各类数据和操作系统,他更是一头雾水。
“先是不断请教师傅,到后面自己能掌握解决基本技术问题后,又发现了更多更难解决的问题,当时心想,一定要靠自己解决。”陆逞赢笑着说,为此他把遇到的问题认真记录下来,挤出更多的休息时间来自学,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与转化,终于把这些“硬骨头”啃了下来。从稚嫩的“门外汉”蜕变为行家里手,陆逞赢付出了大量时间与精力,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也让他在公司逐渐崭露头角。
面对车间工业控制系统利用率低、生产工艺调控不稳定等棘手的问题,他带领检修人员深入现场,利用万用表、动态监测工具对MCC电气控制柜、变频器等逐一排查问题根源,通过长达64天的动态数据趋势图,分解设备故障信息,利用十年间积累的技术经验对设备网络进行升级优化,提升重点工序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现场基础自动化利用率,成功解决技术难并提升生产效率。
同时,经过2年的持续改造,集合电气技术、网络技术、仪控技术为一体的融合技术,设计实施了一套基于工业互联网钾盐工业控制系统的架构。此项技术适用于推广工业级高可用的生产车间,为智慧盐湖的工业数据采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对于此项工作,他自豪的评价为:“盐湖首创高可用工业控制系统架构”。
陆逞赢时刻铭记初心,把干事、奉献作为最质朴的“底色”。在工作之余,他不单致力于对技术的研究,电气维护工作更多的是一个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公司较早接触自控维护知识的一员,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学习,积累了较为全面的电气相关知识。期间他组建“数智孪生创新团队”,先后培养创新型班组,加快推进公司产业工艺测控,赋能工业化生产,提高产能效能。多年来,伴随着车间新进员工越来越多,他也成了同事口中的“知识中转站”。“他始终保持着激情热爱和谦虚好学的态度,特别是那股拼劲,让人佩服。”谈及对陆逞赢的印象,同事纷纷这样说。
时代在变,奋斗的底色永远不变。
“盐湖股份公司能够给予我们年轻人这样一个展示才华和成长进步的平台,是我们这个新时代的成长赛道,从入职以来,在生产一线积累技术经验,到现在的交叉任职学习,在这个大家庭里,让我得到了淬练,收获了成长。”对于未来,陆逞赢坚定地说:“笃行不怠,筑梦匠心。”
编辑:韩丽萍;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