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不姓俞,钟子期非樵夫,公园里的“知音”何以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知音文化不仅是武汉市汉阳区的核心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品牌文化。12月15日,2024年公园历史文化通识课第四课在古琴台和月湖风景区开讲,武汉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原汉阳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方东平,带小学生探访知音文化遗迹,在古琴声里分享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

图片

方东平专家带同学们在月湖风景区探访知音文化遗迹。

汉阳故事多

“知音”靠它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阳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在古琴台门口,方东平向2024年公园历史文化小讲解员候选人提问。“汉水以南为阳,所以叫汉阳。”来自武大二附小五(5)班的王子政举手回答,获得方东平的肯定。他介绍,古琴台上的牌匾“琴台”二字来自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手迹,“米芾是襄阳人,离汉阳也不远。”

图片

同学们在古琴台听“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

走进古琴台展厅,方东平笑着对大家说,以前的武汉三镇各有特色,可以用“三个多”来形容,“武昌‘顶子多’,彼时属于省城,所以官帽(官员)多;汉口‘银子多’,商业发达所以钱多;汉阳则是‘故事多’,今天就来讲讲‘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方东平娓娓道来,“伯牙摔琴谢知音”家喻户晓,这要感谢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他在由话本《贵贱交情》改编创作的《通世通言》首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为两大主人公设定了身份反差:一个是山村樵夫,一个是贵族仕宦;二人萍水相逢、以琴会友。

“其实在古籍中,‘俞伯牙’的‘俞’是冯梦龙杜撰的,钟子期也不是樵夫。”方东平解释,钟姓在楚国意义特殊。钟是楚地宫廷主要乐器,楚国乐官的主要工作就是钟仪,也被赐姓为钟;乐官基本世代相传,那个时候楚地姓钟的人,大多是乐官世家族人。

图片

方东平专家分享“伯牙子期传说”。

“2014年11月,‘伯牙子期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据的正是话本《贵贱交情》。”方东平说,汉阳被叫做“知音故里”,千古流传的知音文化不仅是汉阳的核心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品牌文化。

“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太空飞船,就携带了伯牙的《流水》曲,去寻找宇宙中的知音。另外半段就是《高山》,和《流水》曲组成《高山流水》古曲。”方东平提到,不仅武汉有古琴台,日本和法国也有古琴台,“知音文化已成为全世界共享的文化。”

公园遇知音

武汉多处地标烙印知音文化

从古琴台一侧出门,走几步路就看到位于月湖风景区的知音桥。“你们知道武汉有几座以知音命名的桥吗?”站在知音桥上,方东平再次发问。“月湖风景区和汉水公园都有知音桥,另外江汉二桥正名知音桥,所以一共是三座。”来自武汉外小四(1)班的杨泽宇抢答正确。

图片

“知音桥”上话“知音”。

方东平介绍,在月湖旧时的八景中,“琴台残月”便与知音文化紧密相关,描绘了古琴台在残月映照下的景致。月湖风景区改造后,不仅打造恢复了几处历史景观,还新增了与知音文化相关的多处景点,如:“高山流水”“抚琴小筑”“知音壁”等。”

“知音文化遗址在汉阳比较集中。”方东平告诉大家,除了古琴台和月湖风景区,还有琴台绿化广场。另外,多处地名都与知音故事有关,“如:伯牙摔琴断弦以祭钟子期的‘琴断口’,伯牙痛失知音的‘钟家村’,连接多个知音文化景点的‘知音大道’。”方东平希望,小讲解员候选人能去公园里寻觅知音、传播知音文化。

图片

同学们积极抢答问题。

小讲解员候选人指导老师、大兴路小学语文教师章巧巧表示,公园有很多文物与遗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就像一本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更直观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同学们会觉得更有趣,也更容易接受。”

(文/郭可滢 图/苗剑 通讯员/宋莉)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