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苏联的国力彻底走向下坡路,中苏关系开始缓和。
1991年3月,中国与苏联达成协议,花费5亿美元买下了24架苏-27战机。
这似乎是一次普通的军事采购,然而,背后却有着复杂的政治与经济博弈。
这笔交易不仅为我国空军带来了先进的战力,还在后续的合作中产生了超出预期的巨大经济收益。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一系列的贸易往来和技术合作,中国不仅得到了苏-27的技术,还通过这次交易赚回了高达100亿人民币的商机。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选择购买苏-27?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复杂因素?中国是如何通过这笔交易获得技术转让,并在航空工业上实现重大突破?本文将带你逐步揭开这一历史交易的全貌。
苏-27,这款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多用途战斗机,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之一。
它不仅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航程较长,而且机动性强,适合执行空中优势、对地打击、反舰等多任务作战。
早在1985年,苏联空军便开始装备苏-27,而在1990年,苏联空军的苏-27尚未完全普及,性能优越的苏-27被视为苏联空军的“王牌”。
然而,苏联并不愿轻易向外出售这款先进战机。
对于中国来说,苏-27几乎是一个奢侈的选择。
苏联本意是将其主推给自己的一些盟国,尤其是东欧国家,而对于中国的购买要求,苏方始终持谨慎态度。
最初,苏联希望通过米格-29战斗机来满足中国的需求,这款战机虽然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但由于其较短的航程和有限的作战半径,显然并不适合中国广袤的国土和防空需求。
然而,米格-29的一次坠机事故改变了局势。
1990年,中国代表团在苏联考察米格-29时,发生了意外。
米格-29的飞行表演中突然出现事故,这一事件令苏方在谈判桌前尴尬不已。
中国领导人对米格-29的信心显著下降,转而聚焦于性能更强大的苏-27。
经过深思熟虑,中国最终决定与苏联开展进一步谈判,购买苏-27这一“顶级战机”。
交易谈判与购机细节:5亿美元,且非全现金支付
1991年3月,中苏就苏-27战机的购销事宜达成协议,双方同意以14亿美元的总价交换24架苏-27战机。
这笔巨款并不是全部现金支付,苏方要求用商品交换支付大部分款项。
当时的苏联经济因冷战结束、国内资源匮乏而陷入困境,再加上苏联是个重工业国家。
因此,苏联同意我们以35%的现金支付,其余部分则用如暖水瓶、衣物、毛巾、牙刷等轻工业产品进行结算。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这笔交易,认为这是一次空军现代化的关键步骤。
因此,协议中大部分的交易部分以商品结算。
虽然当时苏联的经济极度困难,但中国购买的5亿美元现金却成为了对苏联至关重要的“救命钱”。
与此同时,中国也通过这笔交易打开了与苏联部分商品市场的出口渠道,借此机会与苏联展开了“火车贸易”,不仅为中国带来了重要的战斗机技术,最后还赚回了将近1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苏-27战机的引进和技术合作协议,给中国航空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虽然当时中国仅购买了24架苏-27,但这一举措为后来的国产化道路铺平了道路。
通过获得技术支持,中国不仅获得了先进的战斗机,还获得了飞机生产的核心技术。
技术转让与国产化:从苏-27到歼-11的崛起
苏-27战机的引进不仅仅是简单的购买行为,它意味着中国获得了苏-27的生产技术。
在1991年签订的协议中,俄罗斯承诺将苏-27的相关生产技术转让给中国,这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1992年苏-27的首次交付,和后续的合作协议,中国迅速启动了“歼-11”战机的国产化工作。
1996年,在与俄罗斯的第二轮谈判中,中国成功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
根据协议,中国获得了苏-27的生产线,并在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设立了组装生产线。
根据协议,中国被允许生产200架苏-27战机。
虽然生产早期,需要通过俄罗斯方面提供苏-27的零部件,但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慢慢崛起,我们也有了自力制造的能力,除非是我们生产不出的零部件,才会找俄罗斯进货。
通过这一合作,中国逐步掌握了苏-27的生产技术,并开始制造更多的战机。
到1999年,沈飞公司成功生产并交付了首批歼-11战机。
值得注意的是,歼-11的成功国产化,不仅仅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突破,它还为未来的战机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
后续随着中国吃透了苏-27的技术,我国又对苏-27进行了升级,研发出了歼-11B型战机。
这款战机不仅在航电系统和雷达技术上进行了升级,还在机载武器和战斗力方面取得了跨越式进展。
通过这一系列的技术引进与本土化生产,中国不仅增强了空军的作战能力,还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生产的重大转变。
歼-11的成功,标志着我国逐步掌握了先进战机的自主研发能力,成为全球航空工业的重要一员。
中国通过购买苏-27战斗机,成功破解了空军现代化的瓶颈,同时获得了宝贵的技术转让和自主研发的机会。
苏-27不仅成为了中国空军的“制空利器”,更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逐步成熟,歼-11的成功国产化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全面崛起。
从1991年以5亿美元购买的苏-27,到如今的歼-20、歼-31等先进战机的问世,这段历史交易无疑为中国打破西方航空技术封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环球网军事综合《龙之翼!苏27战斗机在中国20年历程揭秘》2012-08-30
环球网《媒曝光中国苏27及苏30战机国产化过程细节》201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