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桥项目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内容摘要

目前,在地缘政治影响下,传统的跨境支付方式面临效率、透明度和成本的三重难题。在此背景下,202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BIS香港创新中心推出了货币桥项目,是当下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应用中的重要平台。货币桥项目遵循无损、合规、互通三原则。在结构上,货币桥项目下设了技术、政策、业务、法律、风险和合规五大分委会。在技术上,货币桥采用了纯区块链架构,实现点对点的交易结构,避免了传统代理行模式下的高昂货币兑换成本,压缩了跨境交易成本,提高了跨境交易效率。然而,货币桥也面临缺乏隐私机制、金融基础设施覆盖面和流动性三大问题。为此,应当加快货币桥项目的技术创新,持续丰富货币桥项目的使用场景,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变革。


作者:

王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宋科,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教授


01

传统跨境支付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上,跨境支付方式包括代理行模式、闭环模式、互联模式和点对点模式,在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传统跨境支付普遍呈现出碎片化的发展趋势,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效率、透明度和成本等难题。国际金融组织和世界各国均高度关注美元霸权对跨境支付体系的影响,美元霸权提高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让美国能够使用金融制裁的方式,对国际事务进行干预。伊朗、北朝鲜、俄罗斯等受到美元霸权制裁的国家,不得不重塑跨境支付体系,付出了较高的制度成本。除了直接接受美国制裁的国家外,其他国家也受到了间接影响,主要集中在低收入国家,如非洲和南美国家,其跨境支付成本急剧上升。具体而言,传统跨境支付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代理行业务受到金融制裁的直接影响
在美元武器化的影响下,以代理行为代表的跨境成本急剧上升,从2011年到2018年,代理行的数量已经下降了20%。从2014年到2019年上半年,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管理办公室开出的罚单总金额为32.97亿美元,银行业的罚款为28亿美元左右,渣打、汇丰等国际性大银行均曾遭遇制裁。商业银行会尽可能避免或基本退出敏感国家与地区的代理行业务,导致伊朗、北朝鲜、俄罗斯等国家被直接驱逐出国际货币体系。其他低收入国家也受到潜在影响,跨境成本上升,与国际货币体系脱钩的风险提高,给其经贸发展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二)闭环模式下存在监管难题
闭环模式是由单一的支付服务商同时向付款方和收款方提供服务,其优点是服务效率较高,但合规风险、信用风险较大,透明度程度不高和难以有效监管。在部分东南亚国家,这种闭环模式被称为“不受监管的跨境活动”,尼泊尔、印尼等国家,均曾经出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举措,限制支付服务商等使用。在闭环模式下,货币没有发生实际的跨境流动。例如,中国游客在泰国、老挝等国家旅游时,使用微信支付向其商户付款,货币本质上并没有流出中国,而是从付款方的账户转移到了当地商户在中国开设的微信支付账户上。闭环模式将实际上的国际贸易转变为了国内贸易,对收款方所在国家的税务部门、监管部门等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互联模式下的交易成本较高
在互联模式下,可以通过连接不同币种的支付系统来实现跨境支付,例如,持续连接结算系统(CLS System)属于典型的互联模式,其优点是透明度和效率比较高,但是成本也较高,且面临一定程度的制裁风险。
(四)点对点模式伴生洗钱和金融稳定风险
点对点跨境交易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币或全球稳定币。点对点的交易模式能够提高支付效率,但是伴生了洗钱和金融稳定风险,透明度较低。比特币、全球稳定币等能够对资本项目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美国而言,会降低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核心货币的地位,不利于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的政策调控力度,影响美元武器化的效率。在BIS和全球央行与监管机构的会议上,美国、德国等国家,均表示不同意或不立即同意Libra等方案。在比特币方面,美国财政部从2017年开始就成立了相关的公司,从所有的比特币中心化的交易所和支付服务商搜集数据,对比特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监控。俄罗斯等受到美国制裁的国家,也无法使用比特币来绕开美国制裁。

02

货币桥项目的结构、特点与问题

G20很早就提出要讨论全球跨境支付体系的效率、透明度和成本三难问题,BIS为此成立了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创新中心。为了进一步提高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解决传统跨境支付方式存在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BIS香港创新中心合作,推出了货币桥项目。
(一)货币桥项目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021年,货币桥项目正式启动,总体的指导思路是灵活设计,不能以中国的规则去限制其他国家的监管规则,以及实现功能的模块化。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IMF提出了“桥”的概念,被BIS香港创新中心接受,在香港与泰国Inthanon-LionRock项目的基础上,拓展成为了货币桥,即“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但是,实际上,央行货币桥项目与香港和泰国的Inthanon-LionRock项目存在本质差异,出于让香港和泰国更容易接受的考虑,在宣传时以二期转换为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口径进行宣传。货币桥项目的代码、IP、专利等均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2022年9月完成了真实交易试点,中国、中国香港、泰国和阿联酋共20家银行通过货币桥项目实现了资金上下桥跨境支付、外汇兑换的PVP操作,结算金额超过2000多万美元,数字人民币交易占到46.6%。
在货币桥项目下,跨境交易流程为:第一,数字人民币上桥;第二,进行跨境支付,例如,将数字人民币付给阿联酋商业银行的货币桥多币种钱包中,系统首先进行权限合规检验,包括反洗钱、外汇等合规检查。检查完毕后,这笔资金通过区块链送至阿联酋商业银行的结点,整个过程耗时6—9秒;第三,进行外币兑换的PvP交收,阿联酋按照当天商业银行外汇兑换汇率进行外汇兑换,进行PvP交易,将数字人民币转换为数字迪拉姆;第四,数字迪拉姆下桥,付给企业的电子迪拉姆账户中。
2023年,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货币桥项目升级为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对外宣称为最小可行性产品,以满足BIS的章程要求,并充分利用BIS的平台进行深入研发和探索,减轻美国等其他国家对中国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基础设施的担忧。
在MVP阶段,主要有两方面工作。一是实现系统升级,实现银行系统、反洗钱系统和货币桥的对接,并且数字货币研究所和清华大学联合研发了“大圣共识机制”,提升了支付系统效率,对网络带宽的要求也在下降。二是推进MVP的准入工作,包括功能设计、分布式部署、治理框架等方面。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部分是治理架构和运行规则。到2024年6月5日,各个参与方均完成了MVP阶段的PA和PT项目协议的签署。部分货币桥成员国尚没有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其在“桥”上的数字泰铢缺乏法律支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上以合同的形式规定了“桥”上的数字港币、数字泰铢、数字迪拉姆具有商业合同上的法偿性,确定了其法定地位。
在2024年10月31日桑坦德银行全球银行会议上,国际清算银行(BIS)总经理奥古斯丁·卡斯滕斯(Agustín Carstens)宣布,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初步探索性工作已完成,该项目已达到可移交至各参与方的成熟水平。2024年11月6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指导委员会发布声明,货币桥项目将由参与央行和货币当局全面接手,进行持续开发和运营。参与央行和货币当局将持续与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以创新的分布式模式,高效率、高透明度、高韧性地持续协同开发和运营货币桥项目,同时遵守跨境支付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组织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制裁等方面的统一要求。
(二)货币桥项目的治理结构
货币桥的指导委员会下设了技术、政策、业务、法律、风险和合规分委会共五大分委会,由泰国、中国、中国香港、阿联酋和沙特分别担任分委会的主席。货币桥项目的所有决定,都必须全体一致同意才能够实施。同时,为了保证治理效率,指导委员会一致同意,将之后加入的成员分为三个档次:观察员、正式成员和指导委员会成员。创始成员只能自愿撤出货币桥项目,不能够被要求退出货币桥,保证了货币桥治理结构的稳定性。
在货币桥项目的网络结构方面,采用了纯区块链架构,命名为MBL,在大圣共识算法下,可以不用专线连接,有比较好的环境适用性,在10M带宽的条件下就可以实现比较稳定、快速的网络支付。通过这种网络结构,能够实现点对点的交易结构,例如,中国与阿联酋国家发生的跨境贸易,能够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和迪拉姆来实现支付,避免了传统代理行模式下的高额货币兑换成本,天然降低了交易成本。在货币桥的交易效率上,通过区块链完成的跨境交易平均时长为6—9秒,相较于传统的跨境支付交易,时间成本大幅压缩。同时,由于中央银行同样处于交易结点上,所有的交易都会经过中央银行的合规性审核,大幅降低了合规成本。货币桥项目能够让成员国的所有商业银行都接入到货币桥项目上,其效率远远高于代理行模式。
(三)货币桥项目的特点与优势
货币桥项目拥有三大原则:无损、合规和互通。无损原则要求充分尊重各国央行货币主权,建立权责对等的治理架构和分层参与机制,解决各自货币主权不受减损以及货币当局间互信的问题。合规原则不就能要求遵守本国的法律和监管规定,还要遵守交易对手国家的法律和监管规定,遵守国际反洗钱监管要求。互通原则旨在实现不同跨境支付的互联互通,在货币层面也实现互通,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良性演进,解决货币替代的风险。
在无损、合规和互通三大原则的指导下,相较于传统的跨境支付方式,货币桥项目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在跨境支付中建立有效的央行互信机制
货币桥使用了纯粹的区块链体系,能够在跨境支付中建立有效的央行互信机制,解决央行数字货币的互信问题,保证国际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不受损害,为国际贸易和贸易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在跨境支付体系中,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互信非常重要。中心化的体系,无法解决不同国家中央银行之间的互信问题,因此,需要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的体系,实现不同中央银行的结点均部署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内部。尽管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发了货币桥项目的代码,但是,货币桥内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完全可见、可审计、可测试,使用技术手段解决了互信问题。在组织架构上,重大事项必须由全部成员国一致同意后方可实施,也保证了无损原则的实现。
2.允许成员国根据自身需求对货币桥进行灵活调整
货币桥项目能够让成员国根据自身需求对货币桥进行灵活调整。货币桥项目的“乐高模块式设计”(Lego—Bricks Approach),能够充分遵守交易对手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国际通用要求。“乐高模块式设计”能够在系统中实现各个国家关于支付、外汇和资本管理等方面的模块化设计。不同国家、不同辖区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因此,若货币桥的成员国不需要进行资本管制,就不需要这一模块,实现对不同国家币种和监管规则的灵活组合。例如,阿联酋希望数字人民币能够在阿联酋内部流通,而泰国不主张第三方货币出现在两国双边支付中,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下,泰国不能干涉阿联酋的决定,阿联酋也无法强制要求泰国使用第三方的货币,降低了协调与沟通成本。通过引入创新的治理和监管架构和技术设计,货币桥项目能够降低合规成本,在加强“三反”和遵守公认的国际规则前提下,利用合规科技和监管科技,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帮助新兴市场经济体进行合规科技创新。
3.有效规避货币替代风险
货币桥项目能够有效规避货币替代风险,提升成员国对货币桥项目的信心,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良性演进。货币桥项目能够实现以下三个层面的互联互通:成员国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之间的互通、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和传统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货币层面的互通。通过货币桥项目完成的跨境支付,无需将货币流通到其他国家去,在跨境支付的过程就能够直接兑换为当地的货币,实现了便捷的同步交收(PvP)结算,在落实“无损”原则的同时,也能够防范赫斯塔特风险。目前,在货币桥项目的成员国中,中国香港、阿联酋和泰国缺乏央行数字货币,需要和当地的RTGS系统对接,以完成跨境交易。以中国企业向泰国支付货款为例,在与当地的RTGS系统完成对接后,中国企业使用数字人民币付款,在下桥后,泰国收款方收到的不是数字货币,而是直接和RTGS系统对接,转为电子账户中的本国货币。通过这种机制设计,能够降低成员国中央银行对其他国家货币对本国货币替代的担忧。
(四)货币桥发展遇到的挑战
首先,基于区块链架构的货币桥没有原生的隐私机制。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币的隐私机制均是通过混币实现的。但是,对于中央银行而言,要解决反洗钱、反恐融资及QIC等问题,隐私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保证中央银行对自己的货币交易可见,又要保证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隐私保护。目前,货币桥项目采用了假名机制,通过大数据方式进行比对,交叉验证交易方身份。下一步,需要通过Zero knowledge(零识证明)和同态加密最终实现货币桥上的隐私保护。
其次,基于区块链如何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链上监测体系、安全体系等方面,尚是一重大难题。区块链的所有共识是在所有结点共同产生的,不是以中央银行单个结点为准,如何实现货币支付结算最终性的安排,是世界性的难题。
最后,流动性问题是目前货币桥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与各国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以中国出口为主,占据了最大的贸易份额。然而,如果要实现一国的货币国际化,前提是该国要成为贸易逆差方。因此,在货币桥项目上,需要依赖中国大量进口,否则,会导致货币桥上出现人民币的短缺。目前,BIS推出的AMM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动性问题,但依旧面临羊群效应、高滑点、效率低、无偿损失、政策合规性等方面的难题。

03

政策建议

(一)加快货币桥项目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保证货币桥项目高效运行的基础,也是防范跨境交易风险,确保交易可追溯性的必要手段。要持续提高对货币桥项目的研发投入力度,特别是进一步重视在数据安全、区块链等方面,巩固我国在数据人民币跨境支付的竞争优势,提升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货币桥项目的“锚”问题,可借鉴人工智能领域的token概念,将货币锚与算力或token本身相关联。这种锚定机制有助于解决货币滥发的问题,从而维持货币的稳定性。此外,还要尽早布局对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的监管框架,强化货币桥平台的开放和透明度,利用大数据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保证交易过程中的透明性和合规性,有效规避跨境洗钱、非法融资等潜在风险,通过智能合约和自动清算机制,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保证货币桥项目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二)持续丰富货币桥项目的使用场景
立足现状,持续完善我国跨境支付体系,加强多边合作,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基础。继续深入探索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搭建全球性多边跨境支付平台,尝试形成常态化、区域化的机制设计,实现全球范围内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顺畅连接。丰富人民币国际化应用场景,降低跨境交易成本。进一步发挥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作用,并利用离岸市场辐射到东盟、中东等地区的投资者需求。完善CIPS清算体系搭建和服务质效提升,充分利用数字人民币完善CIPS系统,针对“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扩大专线链接范围,鼓励中外资机构加入,加强系统兼容性和拓展型,大力推广跨境创新服务等新型产品。开展数字人民币的跨境试点项目,通过与特定国家与地区合作,建立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通道。与世界银行、ADB、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创新数字人民币在融资、投资、结算等方面的应用场景。
(三)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变革
积极响应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变革,以货币桥项目为契机,逐步实现更加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提高各国中央银行维持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强跨境交易的透明度与安全性。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为重点,扩大货币桥项目的试点范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探索更多跨境支付的新场景,提高系统的跨境支付能力和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逐步提高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认可与接受程度。同时,以高水平金融市场开放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促进以人民币作为国际金融资产计价货币,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国际货币新秩序。


 

版面编辑|于小淳

责任编辑|李锦璇、阎奕舟

主编|朱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