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博物馆:创新科普手段 传递自然之美

从路线导航到互动问答,从展品推荐到场景复原……走进国家自然博物馆,游客可通过AR眼镜或手机小程序自由定制一场探秘古生物之旅,智慧化服务让游客探寻博物馆奇妙之境的体验更加丰富。“国家自然博物馆数字人及AR导览”项目近日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该项目引入数字人、AR导览、大模型等技术,智能识别展览内容,并通过特效呈现和互动问答等方式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给游客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

科技开启博物奇境

戴上AR眼镜,步入“古哺乳动物”展厅,科技的“加持”让更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标本“活”了起来。

来自江西的游客李女士将眼镜对准两头剑齿虎与大唇犀的标本,下一秒,搏斗的场景便生动地呈现在眼前。“就像在我眼前真实发生的一样。不戴上眼镜,很难想象出恐龙灭绝后,地球居然还上演过这么多故事。”李女士告诉记者,虚拟与现实的结合让她真切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国家自然博物馆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提供精准且个性化的参观路径推荐和实时导航。AR智能导览系统能够根据游客的兴趣和需求,自动匹配最佳参观路线。跟随“数字人”指引,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展陈内容,享受更好的参观体验。

“爸爸,这只恐龙还会上台阶呢。”今年刚上小学的张芊芊戴上AR眼镜,在“数字人”的带领下,找到了她想要参观的“植物世界”展厅。来到两块巨大的海藻标本前,AR眼镜让原本沉寂的“海底森林”突然间“活”了起来,湛蓝的海水、各种藻类组成的植物森林栩栩如生地映入张芊芊的眼帘。

“看到孩子玩得这么开心,感觉这趟没白来。”张芊芊的爸爸告诉记者,比起枯燥的文字和化石,动起来的影像和可以触摸的画面更加直观,也提升了孩子探索自然、保护自然的热情。

国家自然博物馆向游客呈现了地球亿万年的历史记忆,更体现了前沿的科研成果。

“我们通过创造互动式参观体验,助力博物馆数字化转型,促进文化传承和科学普及,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智能、多元和互动性强的导览系统,也激发了游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国家自然博物馆信息技术部副研究馆员许波说,系统可以为游客提供不同的游览路线,还能够有效实现客流量的管理。

数字领航求知之旅

圆溜溜的大眼睛、胖乎乎的小手、一脸天真无邪的笑容,呆萌可爱的小恐龙身穿一套探险服,背着一个小书包,仿佛是一位即将踏上神秘旅程的小探险家。这是国家自然博物馆推出的数字讲解员,来到展品前,它会自动介绍这件展品的背景信息,并与游客进行互动问答。

霸王龙的身高是多少?”“谁是头足怪侠?”在“恐龙公园”展厅,北京游客汪晓宇带着儿子正通过展厅内配置的电子设备获取恐龙相关知识。

“这个馆太火爆了,周末的时候想带孩子来参观,但是根本预约不上,只能安排工作日来了。”汪晓宇说,他们一大早就从家赶过来,一圈逛下来觉得特别震撼,没想到短短的一天时间就能让孩子学到这么多科普知识。

国家自然博物馆信息技术部主任夏晓飞说:“我们在设计数字人形象时,考虑到角色应该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这样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一个好的讲解员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展览的内容。“数字人形象具备音色、服饰等元素的个性化编辑功能,能够通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等人工智能技术,与游客进行自然语言对话,提供专业且生动的讲解服务,既提升了参观博物馆的体验,也增强了博物馆的亲和力和知名度。”夏晓飞说。

从宇宙大爆炸到生命诞生,再到如今的缤纷世界,游客在馆内可以尽情探索亿万年来生命的演化与地质变迁的恢宏历史。在数字人的讲解下,每一件展品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引领游客穿越时空,体验生命演化的壮美。

“大模型具备强大的常识理解和知识推理能力,能够实时回答游客的问题,提供相对准确的信息。”许波介绍,问答系统的大模型是数字讲解员的“AI大脑”,可实现高互动性、高体验感的智能问答,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技术赋能高效运营

走进国家自然博物馆,可以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穿梭在博物馆里。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现有建筑面积只有2.3万余平方米,年接待观众达180万人次,远远达不到公众的需求,需要通过新技术来赋能博物馆的运营。

“之前在咨询台轮岗时,有不少游客会提出讲解需求,因为讲解资源相对较少,我们就会推荐游客租AR相机或自动讲解器,但这些设备有的只有声音,有的只有画面,很难达到充分的互动效果。”国家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杨冰说,目前,博物馆打造了300多个AR特效,其中S级特效5个、A级特效15个。这些数据资料,未来将会被广泛应用于图书出版、动画制作、文创开发等领域。

对此,许波也坦言:“我们的目标是通过AR智能导览系统、数字人形象、智能AI互动问答系统,全面提升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教育功能和运营效率。”(作者:中国旅游报 牛佳欣;编辑:曹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