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文学特辑 | 沉浸文学之美,唤醒心灵能量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黄枫婷

在这个寒冷与温情、寂静与回忆、萧瑟与热闹并存的时节,作家用文字记录下冬景的千姿百态,而在小说中,不同的冬日氛围也描绘出主人公不同的境遇,一起来感受文字中的温度,探索心灵深处的平静与力量。

图片

鲁迅《故乡》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茅盾《林家铺子》

天又索索地下起冻雨来了。一条街上冷清清地简直没有人行。自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萧索的腊尾岁尽。朔风吹着那些招牌,嚓嚓地响。渐渐地冻雨又变成雪花的模样。沿街店铺里的伙计们靠在柜台上仰起了脸发怔。

余华《文城》

这场长达十八天的大雪刚刚来到时,溪镇的人们没有感到这是灾难降临,以为只是入冬以后的第一场雪。尽管鹅毛一样的雪花很快就将屋顶和街道覆盖成了白色,人们仍旧相信大雪在天亮之前就会停止,日出的光芒会让积雪慢慢融化。然而大雪没有停止,太阳的光芒也没有照耀溪镇,此后的十八天里,雪花不断飘扬,时大时小,虽有暂停的时候,可是天空一刻也没有改变它灰白的颜色,灰白的天空始终笼罩溪镇。

林祥福怀抱女儿,在积雪越来越厚的街道上艰难跋涉,为女儿寻找奶水。当时的林祥福将棉袍的下摆卷起后包住胸前棉兜里的女儿,行走时小腿深陷积雪之中,飞扬的雪花染白了他的头发,也染白了他的衣服,使他沉没在白色的静谧之中。

金庸《神雕侠侣》

木屋板壁上挂了一些弓箭,屋角中放着一只捕兔机,看来这屋子是猎人暂居之处,杨过拿了弓箭,出去射了一只獐子,回来剥皮开膛,用雪一擦洗,便在火上烤了起来。这时外边雪愈下愈大,屋内火光熊熊,和暖如春。小龙女咬些熟獐肉嚼烂了,喂在郭襄口中。

杨过将獐子在火上翻来翻去,笑吟吟的望着她二人。松火轻爆,烤肉流香,这荒山木屋之中,竟是别有一番天地。

深冬萧索的荒村,与“我”记忆中的故乡相去甚远;寒冷萧条的冬日街头衬托出林家铺子的艰难处境;连下十八天的大雪将小镇笼罩在困境之中;杨过小龙女辗转至雪中木屋获得片刻温馨。片段中或萧瑟静谧、或生动温情的冬日环境描写,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的内心,深化情感层次,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主人公感同身受。

而在浙江文学馆的现代浙江经典作品场景展厅中,将作家笔下的山水风情具象化呈现在眼前。走进鲁迅的《故乡》,乌篷船、百草园……打卡书中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在《春蚕》场景体验空间,感受茅盾小说作品中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社会内涵;沉浸郁达夫《迟桂花》的文学意象中,体悟“自我”存在的”人“及心灵世界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重现了戴望舒《雨巷》的诗意空间,感悟对”人“的”理想“生活和对”美“的热烈追求……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半部在浙江”,“浙”里水土哺育众多文学名家,让我们通过展厅中“晚清启蒙、引领潮流、大家方阵、群星璀璨、当代浙军”五个展览单元,逐一探索浙江现当代文学的深度与广度,领略文学大师们的思想精髓和个性风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