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云海谣2》| 大理篇

      作为首批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推荐纪录片,系列纪录片《并肩的地方是晴天》已经是第五年了,节目组继续深耕记录上海对口支援工作,今年我们持续把目光聚焦在云南,推出系列纪录片《云海谣2》。


      山海情,云海谣,上海和云南相隔千里,但上海对云南的帮扶工作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一代又一代援滇干部,跨越山海,和当地百姓携手并肩,把他乡当故乡,振兴乡村建设,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纪录片《云海谣2》真实记录了他们用上海理念、上海经验,在这片土地上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用镜头体现上海速度和上海温度。


      12月17日晚20:30,《云海谣2》大理篇将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继续播出。

导演手记
文 | 蒋逸哲

转眼间,我在纪录片领域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我直面了一些历史性的瞬间、重大事件以及生离死别,这些经历逐渐积累,确实让我快速成长。但同时也像是灰尘,渐渐遮蔽在心上,我便也不再容易被感动。

说的好听叫“老成持重”了,说的难听叫“内心麻木”了。

直到前一段时间,发生了些许小事,对我很有意义。让我得以从尘土里抬头,也使我开心至今。

在这次同援滇干部一起前往云南大理过程中,令我感到开心的是:亲眼见证了援滇干部们“知行合一”。

图片

“2013年3月4日,洱源县发生5.5级地震,受灾16万人,损失5.5亿。

洱源县曾遭受灾害,新教学楼建成后,为节约开支,学生们一直使用着新旧混合的桌椅。摄制组一行和干部们去到现场,本来是去拍摄“书画梦想”这个留守儿童关爱公益活动的。结果在走访学校的过程中,当地援滇干部主动发现了这个情况,也揽下了这件事。

图片
前甸完小原有桌椅
图片

图片
前甸完小学生安装和使用新课桌椅的情况 由虎行公益捐赠

从我们拍摄的现场开始,干部们发现情况回去论证和协调,到初次试装,不合适重新挑选,到最后采购,运到小学安装,前前后后历时近半年,才见到了这一小件事情的落地。

若非这次实地的拍摄、共处和后期的跟进,我确实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些年去到当地的援滇干部和公益组织,在乡村振兴上花费的心血有多少?

图片
鹤庆的青储玉米田

为什么我说这只是一件小事?是因为2021年以来,上海市累计向大理州派出援滇挂职干部82人,安排帮扶资金17.94亿元,实施项目1116个。更换课桌椅这件事,在其中甚至算不上是项目,而只是“书画梦想”公益项目的衍生动作。

图片
阿尼么村村口的雕塑

我在漾濞县的阿尼么村,看到了文艺乡村的成功打造,来源于致富带头人李永康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让家家户户收入倍增,村民大幅度回流。可惜限于篇幅,他和干部们奋斗背后的辛酸苦辣,在片中来不及展现,唯存只言片语能证明存在。

图片
鹤庆县 六合老干场

我在鹤庆县看见了,一整个产业链的从无到有的打造,贫困户变身技术员,农户亩产增收3000多元,被乳企招工的工人直接拿到了当地较高的工资。一条产业链创造了多少就业,让多少人能走上小康之路?背后又有多少人付出了沉甸甸的心血和努力,才能有今天的局面?

过去,儒家经典曾把很多人性的规律、道理都阐述清楚,但却罕有读书人能有利国利民的成就。王阳明对着竹子格物,怎么也格不明白。后来他在官场遭难被贬到贵州龙场,在困难艰险中,才终于领悟:人就算知道了道理,也不等于明白怎么去做,其实还是等于不知。“知而不行,是为不知”。

而“行而不知,可以至知”,我们的干部们去之前也许不一定知道怎么帮助云南,但是这些上海干部怀揣梦想,不以山海为远,在云南当地实地走访,解决农民的“急愁盼”问题以后,就会逐渐“知行合一,可以至知”。

“难成事,事难成。”这是所有实干者共有的体验。故以事为镜,可以知难易。

虽然我们此行只记录了些许小事,却让我管中窥豹,得以见证此刻。在那些曾经闭塞的山区,正是干部们把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播撒到田野里。他们用实际行动,让那些曾经被忽视的角落,长出了些许新苗,也许这便是“山海情,云海谣”的真意。

图片
云南的山和云 路途记录

“自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以来,沪滇协作已迎来第28个春秋,产业合作、就业帮扶、消费带动……累计实施13800余个帮扶项目;

仅2023年,上海实施帮扶项目1593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106个;动员社会力量捐赠款物4.71亿元;云南向上海选派334名挂职干部、1262名专技人才,上海选派到云南挂职干部243名、专技人才866名;采购、帮助销售云南省农副产品91.96亿元;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408家,实际到位投资167.58亿元;共建产业园区90个;帮助19.35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15.85万人。”


纪录片《云海遥2》大理篇
12月17日 20:30
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
胡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