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本著名企业,很多人会想到松下、索尼、丰田、东芝等等世界名企。
然而,少有人知以上的大企业背后其实都是同一股势力——三井财团。
身为日本六大财团之一的三井财团,经历300多年风雨,屹立不倒。
巅峰时期,其曾是日本第一财阀。
即使在二战后解体,依然能快速复活,如今坐拥至少20多万亿资产。
然而,三井财阀崛起的背后却是一笔笔的滔天血债。
因为他们基本是和军国主义“手拉手”,得以互相“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井财团的发家史,以及它在侵华战争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三井实力有多强
三井财团的真正实力,其实一直是个谜。
因为三井很懂“树大招风”,总是低调如影子般,站在旗下企业背后,做它们的资本大佬。
就这样,他们渐渐成为你看不见他,但离不开他的“影子公司”。
早在90年代初,三井物产就成为世界500强的第一。
但就在这时,他们却主动拆分了这家企业。
或许这就是三井的经营之道。
他们更希望低调地把钱赚了,所以其真正实力也难以估量。
但哪怕从表面来看,三井财团旗下的公司之多,业务范围之广,足以令人惊叹咋舌。
三井旗下公司达数百家,覆盖的业务包括不限于造船、汽车、化工、钢铁、石油、矿山、核能、金融、银行、保险、电子、物流、旅游。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电子和汽车领域。
丰田,曾经的全球第一车企、最赚钱的汽车集团,年营业额可接近3千亿美元。
松下、索尼,都是全球十大电子家电品牌。
松下还是全球第二电动车电池品牌,索尼也是全球电子游戏三巨头、最大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
东芝,我们熟悉的是各类电器产品、半导体都出自这个公司。
更何况,其实他们还涉及军火,给日本军方生产坦克、导弹等武器。
或许看到这里,大多数人就能明白,其总营收到底有多牛。
可现实是,它们都还不是三井财团的核心企业。
三井财团真正的核心是,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
三井住友银行,世界十大商业银行之一,总资产超百万亿日元。
三井不动产,日本不动产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龙头老大。
三井物产,世界最大的综合商社之一,旗下上千家子公司,在全球设有约90个事务所。
前文提到的“1993年世界500强第一”,就是说的它。
而其拆分之后,仍稳定保持在500强前列。
除了以上列举的企业,三井财团旗下还有很多的大公司。
如三井化学,世界知名石化公司,年营业额也是百亿美元起步。
三井造船,二战时就是日本海军最主要的海防舰建造商,现在更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主要舰艇。
甚至航母建造的参与者。
新日制铁,世界大型钢铁公司,面向世界上百个国家出口。
爱普生,全球技术领先企业,年销售额超万亿日元。
东丽,全球性的化学纤维巨头,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
资生堂,知名化妆品集团,年净销售额超过万亿日元。
花王,世界500强日用品品牌……
这些都还只是冰山一角,三井财团的总财富加起来难以估量。
那么,三井究竟是如何起家,成就如今的商业帝国的?
而这不得不提到一段令人愤怒的血泪史……
三井发家史
1673年京都,有一家绸缎庄,老板名为三井八郎兵卫高利。
这就是三井财团最早的起点。
当时,他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迅速打开销路。
积攒起一笔可观的财富后,其又开了一家钱庄。
正是钱庄这步妙棋,让三井一举晋升为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的御用商人。
简单来说,就是和幕府合作,给幕府包办汇兑,资助封建诸侯,从而得到政权的保护。
本身就有经商头脑,再加上享有“特权”,三井蒸蒸日上,成为江户时代的著名豪商。
即使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明治政府取代了德川幕府,三井家依然如日中天,甚至更胜往昔。
这是因为,三井的大掌柜懂得见风使舵。
在幕府后期,他已经明确倒戈,出资支持了新政府。
倒幕派获胜后,三井自然成了明治政府的“红顶商人”。
新政府本来为了根除封建经济思想,想大搞官营企业,然而收效甚微。
事与愿违,他们只好转而扶持私人资本。
三井趁此捡了大便宜,低价购得纺织所、煤矿、制丝厂、铁路等官办企业。
这些都在日后成长为三井的核心企业。
那个时候,三井一度成为日本最大政商,还成立了三井银行和三井物产,日进斗金,攒下巨额财富。
不过,这种风光在1882年日本国有银行成立后戛然而止。
三井银行业务量大减,借给官员的钱往往也是有去无回。
当时,三井银行甚至差点倒闭。
只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为了自救,三井决定壮士断腕,将重点从放贷业务转向工商企业,走上独立发展之路,从政商转型为企业资本家。
直到明治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国内矛盾凸显。
为了转嫁危机,日本走上武力扩张的道路。
三井又一次抓住了机遇,积极响应。
在兼顾原有产业的情况下,他开始大力发展重工、化工等战争产业,与军国主义密切联动。
并且,三井再一次大刀阔斧改组直系企业为股份公司,在1909 年设立持股总公司——“三井合名公司”。
这意味着,三井形成了庞大的家族企业,确立了财阀地位。
当然,财阀的出现不是偶然。
三井能发展成为财阀,甚至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财阀巨头,离不开军国主义的产生和大发战争横财。
更可气的是,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他们没少出力!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与军国主义沆瀣一气
事实上,日本财阀与军国主义的滋生、发展是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的。
军国主义的扩张离不开财阀鼎力相助,财阀的野心也无法满足于国内狭小的市场。
二者一拍即合,只要尝过一次甜头,这种合作模式就会愈演愈烈。
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导致财阀大力发展军工。
而日本军工的发展,又迫使军国主义不断发动对外战争。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爆发,三井动员捐款。
短短几天,他们就联合其他政商帮政府募集到甲午海战52%的军费 。
其中,三井自然占大头。
与此同时,其还在造船、交通运输、金属矿业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确保了战争顺利进行。
而甲午战后,三井的金融业得到中国巨额赔款的滋养,同时进一步扩大军事重工业。
等到1904年日俄战争,三井更是再次倾囊相助,并在战后开始大规模地在华投资设厂、设立银行榨取中国的民脂民膏。
经过了一番资本大量积累,三井财阀就是在这一时期得以形成。
后来,一战的到来,更是为三井带来大量军事订单。
同时,他们趁着欧美列强无暇顾及,独霸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基本上日军走到哪儿,三井财阀就跟到哪儿。
1931年至1936年间,三井利润率激增二倍,在日军的保护下取得垄断地位。
彼时,三井掌握了65%的东北水泥市场份额、全东北小麦粉一半的进口量、满洲石油株式会社10%股份,同时还是砂糖最大进口商。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三井的触角更是深入内地。
他们的爪牙几乎遍布中国地图,开启疯狂吸血模式,成为日本财界第一。
那段时间,其一边协助日本军方经营国策会社、统制会,对沦陷区主要交通运输、通信、矿产、金融等国民经济疯狂掠夺。
一边在日军的协助下,通过“租赁”“收买”“合办”等手段,将大批中国民族工业企业占为己有。
毫不夸张地说,三井财阀在华的经营活动,就是日本侵华史的一个缩影。
作为战争的重要推手,三井财阀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可令人愤怒的是,尽管战后所有的日本财阀都遭到清算解体,三井却至今仍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甚至更胜从前。
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当局的包庇,加上美国对日的扶持政策,导致财阀们解体得不够彻底。
虽然三井是所有财阀中受打击最大的,但也是最有野心和手段的。
直到50年代后期,其通过重组、合并企业,才慢慢恢复元气,成为昔日的大财团。
而复活后的,如三井之流的财阀,依然延续着军国主义性质。
言外之意,他们再次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经济后盾,使其军国思想迅速死灰复燃。
如果三井等日本财团得不到彻底的清算,日本“右翼势力”也就永生不死。
这或许是所有亚洲人民需要思考的沉重话题。
参考资料
王尤清.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财阀对中国的扩张与垄断[J].西部学刊,2020,(12):123-126.DOI:10.16721/j.cnki.cn61-1487/c.2020.12.037
邱松.日本财阀与军国主义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DOI:10.27410/d.cnki.gxbfu.2020.0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