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贡市大安区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着力培育体制机制新优势,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通过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三大行动”,努力实现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更高颜值 开展建设用地整理,村民住新家展新颜
9月1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其中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入选。
据悉,牛佛镇拥有耕地7万余亩,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但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空间布局无序化、乡村生态环境不优等问题。
近年来,牛佛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沱江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试点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万亩,集中连片整治农田1.6万亩,目前,整治后的土地已全部流转,实现土地效益产值最大化;通过系统推进产业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新建集地域文化、建筑风格、田园风光于一体的集中居住区18个;以文旅融合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和10公里沱江生态廊道建设,建成3条古镇生活画廊,试点实施后,牛佛古镇年接待游客量达30万人次以上。
试点开展以来,大安区认真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各项要求,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牛佛镇全域为画布,以优化空间、整治土地、修复生态、保护文化四项重点工作为画笔,用心绘制乡村振兴牛佛画卷。
牛佛镇以“耕地只增不减、建设用地只减不增、环境容量只扩不缩、资源利用率只升不降”作为四条主要控制线,实施5个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动“小田”变“大田”、“薄田”变“良田”,优化建设空间布局,提升生态空间质量。以大安区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合理确定整治目标、任务、项目、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等,统筹推动田、水、路、林、村等全要素综合整治,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氛围正逐步营造。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实施沱江两岸十公里范围内工矿废弃地修复、水土保持、植绿补绿,建设沿江生态绿廊。以文旅融合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摸清试点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底数,对接多元化新兴消费需求,千年老街“古韵悠长”的魅力正逐步释放。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好效益 集体用地成功出让,农田成了“香饽饽”
近年来,大安区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一块块“沉睡”的集体土地得以和国有土地一样顺利交易。
2024年1月9日,我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入市挂牌成交,该地块位于大安区团结镇申家村18组,宗地面积共2.024565亩,采用挂牌方式出让,经报价竞买,自然人黄某某以85.03173万元竞得。
今年以来,大安区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制定《试点工作具体推进方案》,相继完成了4个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1686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确定等基础工作,并制定《自贡市大安区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探索建立全流程交易路径,推动全市首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出让。截至目前,全覆盖摸排15个镇(街)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累计排查出可入市地块130.10亩。目前,两块土地已挖掘潜在业主,正在开展前期集体决策程序和组卷工作。
据悉,大安区属于自贡市“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四张名片的核心承载地,是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丰富大安区旅游资源,依托青龙湖片区着力打造集度假酒店、风情古镇、环湖骑游于一体的4A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青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为进一步丰富该区域配套旅游设施,选取属于自贡市大安区青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团结镇申家村地块,用于民宿旅游项目的建设。
该宗地由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入市收益除缴纳增值收益调节金12.21万元外,全部划转村集体,确保村民真正受益,留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达48.83万元。预计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0个,增加工资性收入120万元;其中预计解决农村脱贫人口就业4人,增加农村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10万元。该宗地的成功出让,为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提供“大安样本”,为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的用地保障模式。
国家知识产权更快发展 因地制宜形成地方特色,推动区域水平整体提升
近年来,大安区办理知识产权假冒侵权及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案件26件,罚没款22万余元。
截至目前,大安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4.24件,有效注册商标存量3137件,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2760万元。助力企业成功申报知识产权激励资金16.2万元、知识产权项目专项资金50万元。培育并打造地理标志、“四川老字号”品牌及区域公用品牌10个。
大安区紧紧围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的工作任务,认真抓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工作,采取“1+2+n”工作模式全力推进大安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工作。全区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不断增强,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创新创造、转化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建设大安区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区的进程不断加速。
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维权站8个、商标指导站8个、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其工作室分别1个等多个知识产权相关服务载体,为市场主体提供宣传、咨询、投诉、调解等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以及知识产权管理、运营、转移转化、金融服务等便民咨询服务1000余户次,处理知识产权相关侵权纠纷2起,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创新创造,新增发明专利和专利质押融资、培育并打造“四川老字号”等知名品牌,进一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能力、知产附加值以及市场竞争力。
成立文旅等领域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9个,联合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知识产权商标指导站,为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全区授权专利数1319件,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4%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4.81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2760万元,成功协助自贡硬质合金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接下来,大安区将先立后破、创新作为,推动各项改革重点任务取得更大成绩。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引入一批带动力强的优质企业,实现投入与产出最优组合;进一步优化项目设计,保持与省市部门的密切沟通,加快解决农转用审批手续问题。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设,坚持直接入市和间接入市并重,科学编制规划,做好项目分析,鼓励引导各级国有平台公司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建设,示范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加快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立健全大安区地理标志重点培育库,加快出台《大安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激励(暂行)管理办法》,不断激发全社会知识产权创新创造活力。(陈思如)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