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建议从七大方面优化对外投资

12月15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财经》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建议,从国别、产业布局、对外投资主体的结构、融资结构、币种等方面优化对外投资。

“据有关机构测算,中国2023年总储蓄率是44.3%,这在全球来讲相当高。”周小川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40%左右的总储蓄率在国内充分投资不太容易,偏多的储蓄必然有一部分需要变为对外投资。

如何把对外投资搞得更好?周小川从七大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国别方向的优化。周小川表示,“一带一路”对我国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影响等方面,“一带一路”投融资的空间也更大。

二是产业布局的优化。周小川表示,要看到中国在一些新产业方面的优势和潜能,有利于提高国内产能利用率。绿色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是实现优化的重点。

三是对外投资主体的结构优化。周小川提出,过去外汇储备和国家大型金融机构占比较大,而近十年、二十年来民营经济对外投资增长很快,未来应该进一步制定好民营经济对外投资的优化政策。

四是融资结构的优化。“这指的是优化股权和债权之间的关系。”周小川认为,过去中国的债权融资占比很大,因此要逐步有效地扩大股权投资,适当减少债权所占的比例。

五是债权融资的类别优化。周小川表示,一些国家需要开展项目,可以发熊猫债,不一定要像过去一样找商业银行、找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进行贷款,可以通过发债在中国进行融资。在发债的币种上,可以是人民币,也可以发美元债。

六是走出去的机构结构需要优化。“过去,走出去的主力机构是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也有少量的商业银行,还有中投公司和丝路基金等机构。未来会更加多元化,有更多的民营机构参与进来。”周小川表示,还要用好区域性多边机构,比如AII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NDB(新开发银行)。中国也是很多区域性开发银行的重要股东单位,像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加勒比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中国都是重要的出资者和股东,这些机构能发挥有效作用。

七是币种的优化。周小川表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以及人民币在可兑换和自由使用方面的提升,人民币前景会更为广阔。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受传统习惯和惯性的影响,还有很多人一提起投资就说美元。“这种转换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做很多的探讨,也需要搞好自己内部的改革和优化,因此币种方面的优化也是很有前景的。”他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