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菌轮作”带动乡村共富

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探索“稻菌轮作”模式,通过科学种植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逐步实现增产增效增收。“稻菌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农田利用率,还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
据央视网消息,在绍兴市柯桥区湖塘街道兴华村,稻菌轮作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据兴华村党总支书记沈建强介绍,村里采取天冷种植低温菌菇、天热拆掉大棚种植水稻的轮作模式,使得“冬闲田”变成了“致富田”,不仅提高了农田利用率,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兴华村因地制宜建设的菌菇共富工坊在2024年实现了200万元的销售额,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人均年收入超过7万元。
图片
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稻菌轮作更是成为了推动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据江西日报报道,青原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菌菇种植产业,完善菌种制作、规模种植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当地还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带动了大量农户参与菌菇养殖。
目前,青原区已建设两个标准食用菌繁育基地,产业经营主体达60余个,年产值超3000万元。此外,青原区还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开展合作,探索“菌稻循环轮作”新模式,实现了菌渣直接回田,成为种植优质稻的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每亩优质稻种植可节省药肥成本200元以上。
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穿洞街道兴利村,羊肚菌种植产业同样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据天眼新闻消息,今年以来,兴利村积极盘活“冬闲田”,发展羊肚菌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创造务工岗位,为当地老百姓铺就一条就业增收路。
在稻菌轮作模式下,兴利村规划种植了390余亩羊肚菌,所有大棚在11月底完成整体搭建并开始播种,到来年3月份采摘完成后,将土地归还给农户,实现了特色产业与粮食生产两不误。活“冬闲田”,发展羊肚菌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创造务工岗位,为当地老百姓铺就一条就业增收路。
据中新网消息,在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南环村,汨罗市农穗种植专业合作社也通过稻菌轮作模式实现了增收。合作社负责人徐江将原本种在田里的赤松茸改种到了综合高效利用大棚内,不仅便于管理和采摘,还提高了经济效益。赤松茸通过订单形式销往周边城市,价格稳定且市场需求量大。合作社也通过稻菌轮作模式实现了增收。
“稻菌轮作”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多个乡村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土壤质量,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