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儿童心理分析实践论坛广州圆满落幕: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无论你是谁,只要你关注儿童,我们就相聚在这里。”12月15日,首届儿童心理分析实践论坛在广州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以“心灵的希望——儿童成长的心理、文化与历史视野”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工作者,围绕儿童心理健康和临床实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洗心岛教育创办人、国内知名学前教育专家高岚教授,多年深耕儿童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教育,她引用了来自《道德经》的一句话“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来强调儿童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呼吁关注儿童心灵成长和心理健康。

图片

每一个儿童都能够被看见

孤独症儿童、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等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同样在本次论坛中获得关注。

高岚教授的报告《独生子女政策下长大》关注了1980-2016年在中国社会独生子女政策下母亲的处境及对孩子人格发展带来的心理影响,所分享的真实临床案例深深地触动了论坛现场与会者。

广东省孤独症康复教育协会副会长朱绘霖的演讲《新时代孤独症儿童干预的思考》,介绍了当下国际学术界对孤独症的前沿理论成果和趋势,指出当下对孤独症的研究正在从医学病理取向转向神经多样性取向,为孤独症儿童家长、特殊儿童教育者带来更多思考和启发。

“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被爱,也许你身边重要的人离开了,但是有的人会因你而来。你会发现人间有爱,并找到回家的路,灵魂从此不再漂泊。”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钱永霞所作的报告《心灵的漂流——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自我发展与社会支持》用朴实的语言分享了她的团队与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援助工作的经验,其中心理工作者与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互动温暖了现场与会者。

“在经历之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个取向的标签,而是更完整的自己。”江西师范大学李洁教授的演讲《我就是一个女孩——性别的成长困境》关注当代女孩的性别成长困境和自我认同议题。

图片

南京师范大学刘穿石教授的演讲《困境儿童的移情应对策略及其后效》则将目光投向福利院孤残儿童群体的内在体验、心理创伤和发展困境,并分享了在心理分析实践中的具体策略和干预效果。

专业实践护航儿童心理健康

本次论坛也从临床实践角度对儿童心理评估、沙盘游戏、绘画治疗、情绪管理指导、与家长工作等具体实践技术进行了分享和研讨。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吉塔·莫雷纳(Gita Morema)带来了著名童话《绿野仙踪》的心理分析解读,并展示它是如何生动呈现在当代儿童的沙盘游戏中。她指出:“童话中蕴含着普世存在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就像《绿野仙踪》这个故事一样,这是我们很多人所经历过的体验,我们要去经历、探索这个世界,去面对各种挑战,克服困难,希望找到回家的路,回到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美国芝加哥沙盘游戏治疗师、心理分析师戴恩舍伍德(Dyane Sherwood)的报告《儿童心理咨询与指导的多种方法的共同基础》向与会者呈现了通过“房树人”绘画、访谈、沙盘游戏等各种方法与儿童工作的生动过程,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治愈能量,也对如何采用房树人测验进行儿童心理评估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本次论坛主办方洗心岛教育是中国团体沙盘游戏的引领者,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团体沙盘游戏专业人才。论坛也特别设立了“儿童青少年团体沙盘游戏工作主题研讨”,资深沙盘游戏治疗师常莉俊、孟彩、段雅萍、黄斯绵就“团体沙盘游戏中的象征性表达”、“团体沙盘游戏中的阴影”、“团沙带领者素养”以及社交焦虑幼儿的团体沙盘”等主题进行了分享。

“团体沙盘过程中,每一次互动,每一场讨论都是信息在交换,都是观念在交锋。每一个沙具的摆放,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关系的呈现。”——常莉俊

“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无论我们是做个体(沙盘游戏)工作还是做团体(沙盘游戏)工作,希望大家都能做好船(容器)的工作,让搭载这条船的人能够感觉到,虽然外面惊涛骇浪,但是在这里很安全。”——孟彩

“青少年团体沙盘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空间,象征性地表达攻击、死亡等原型阴影内容,从而促进意识与无意识的整合,避免意识发展的片面性,同时也避免青少年将这些内容付诸于行动。”——段雅萍

“沙盘游戏为儿童提供了动物、人物、植物、交通工具、人文建筑、童话、神话与原型等类别的沙具,让儿童在团体背景下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进行游戏。”——黄斯绵

“如果我们用‘机器思维’来工作,那么我们就会被它的技术所捕获,我们就会失去人性。拥有我们的‘自己的心’就是让共情与谦卑,成为我们人性的重点。如果我们能和‘道’在一起,我们可以获得意识的完整性。”

12月15日中午,论坛主席高岚教授引用庄子在《天地》中的一则故事为大会做了闭幕致辞,提醒儿童心理工作者保持“无知”、开放的态度面对儿童来访者,在人性的层面共情儿童、看见儿童,注重在儿童心理实践中人性、技术和意识的完整性。

为期三天的论坛虽已落幕,但论坛所带来的观点交流、经验的分享、启发与触动、思考与讨论,在每一位参会者心中播下种子,在之后的儿童心理分析研究和实践中,发芽、成长,凝聚为希望之光照进儿童心灵,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治愈心灵创伤,护航儿童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