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2024已经只剩最后半个月。你会用什么词语形容即将过去的2024?
奋进、拼搏、逆势、突破……有无数的高光时刻,亦有一路的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下,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困难与挑战仍在前方。回首一年来路,更能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为前行注入力量。
即日起,红星新闻联合成都发布推出“2024成都年度经济热词”系列报道,以过去一年中被高频使用的“关键词”来回溯成都拼搏奋进的2024。
我们用文字打捞那些“可昭示未来的过去”,用细节言说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创业者、奋斗者们那些跨越山海、激情澎湃的奋斗足迹,以此寄望2025年的我们,与城市一道继续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2024成都年度经济热词①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
上月中旬,成都在汽车消费领域的一项创新探索开创了先河——2024年成都市第四轮汽车消费奖励活动来袭,首次将购买二手车纳入了鼓励汽车消费的奖补政策之中。
随着政策出台,深耕二手车行业的蓉企成都澳康达销量直线攀升,今年总销售额直接飙到了近7亿元。
比数字飙高更令企业惊喜的是:“没想到政策真的能落地!能这么快落地!”澳康达集团总经理助理孙汶说,如此一来,明年的信心更足了。
时间再往前倒推一个月,在成都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的过程中,澳康达集团总经理助理孙汶曾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能否将二手车经销企业也纳入省市以旧换新、汽车消费奖励等活动?”
有关部门认真研判后,制定了相关政策。这才有了市场轰轰烈烈的热度和福利实实在在地落地。
澳康达的例子透露出“拼经济”过程之中三股强劲的动力:齐心、信心与创新。
2024的进度条已行至尾端。冲刺阶段,成都跑出了一条“上扬曲线”。
1—9月,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734.2亿元,增长5.2%,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较上半年逆势提升0.4个百分点。而前不久刚刚出炉的1—10月份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则显示,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1—9月份又提高了0.3个百分点。
稳中向好、质效提升,回看整个2024年,“进解优促”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在今年9月全面铺开,为成都全年的经济发展按下了加速器——
纾困解难,企业堵点被打通;
有需必应,市场信心被点燃;
放手创新,改革氛围愈加浓厚。
2024年将冲刺至尾声,“进解优促”带来的发展共识与服务理念,不仅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更将长远影响着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进”出双向奔赴的齐心
“进解优促”工作开展不过百余日,但其中值得讲述的故事有很多——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简称重汽成商)提出氢能源重卡汽车需要进一步拓宽市场的诉求。有关部门联合商讨研判后提出,不妨用一场展销会为企业打开销路。
但在“方案”讨论阶段,企业并未想过,这场规模浩大的展销会能在一个月后就迅速落地。当这场聚集了200多家企业的展销会直接开进重汽成商的生产车间时,现场700多台新车订单远超企业预期,也让企业直接在四季度“超额完成任务”。
▲参加展销会的企业代表参观重汽成商生产线 王效 摄
成都鑫众达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用气消耗大、成本高,有关部门研判后,组织企业与燃气公司磋商,最终给予了企业每立方米天然气减少5分钱的优惠。“不要小看这5分钱,它可以让我们每个月减少天然气费用支出1万余元,一年就是十几万元”,董事长左健说:“心病除了”,这可是实打实的实惠。
同样超出预期的,还有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今年秋季,“成都造”TCL彩电在海外“卖爆了”,成都国际铁路港多方协调、多管齐下,紧急为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保障运力。
▲工作人员将生产的TCL电视机装车 王勤 摄
企业有拼搏、政府给保障,这让企业在四季度在海外市场打赢了漂亮的一仗。
齐心协力、双向奔赴,这让一个个企业的“超预期”“翻身仗”,汇成了城市发展的“大力量”——
11月25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1—10月份成都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1—9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25.9亿元,同比增长2.6%;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8.3%;外贸进出口总额6829.2亿元,同比增长10.6%。
一串串上扬的数字,蕴藏着齐心拼搏的力量。企业拼生产、拼订单;政府则在拼服务、拼保障。
在开展“进解优促”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的过程中,一个个曾束住企业手脚、绊住企业发展的难题被打通、被解决,让企业如获甘霖。
百余天前,“进解优促”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在成都全面铺开;百余天后,量与质的改变已然呈现出飞跃之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6日,成都全市共走访服务企业5.32万户,线上线下联动收集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建议1.84万件,办结1.73万件,办结率94.17%。
数以万计的“进”“解”背后,有为企业纾困解难的真招实招,更有说了就算、立说立行的过硬作风。
正如企业重汽成商所感慨:“新车销量超过预期,政府部门‘说了就干’的效率更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成都天翔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曾在成都发布微信号文章下随手留言:希望政府部门能来企业看一看。不到24小时,来自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的调研团就叩响了企业大门。
“叩门”,只是第一步。当调研团得知企业正在为研发成果寻求成都市场,5天后,专场供需对接会就顺利开了起来。
▲调研队伍走进天翔环境
11月14日,在成都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即将结束时,国家税务总局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林林,匆匆赶到了会场。
他其实并不在参会名单上。但参会企业壹玖壹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陵江在会上提出了一个和税务有关的难题,于是杨林林在结束手上的工作后马上前往会场,为杨陵江解惑。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对于成都的广大党员干部们而言,“立说立行”逐渐成为铁打的硬作风,更要成为自觉和习惯。
此时回头看这项工作的开展和铺开,更能体会到“立说立行”的效率——
9月2日,成都市委召开会议首次专题研究“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9月3日起,从发改、经信等部门开始,从工业企业、龙头企业开始,这项工作迅速在全市铺开。从说到干,不到一天。
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当下,唯有斗硬去干,方能不负一个“拼”字。企业如是,城市亦如是。齐心奔赴,方能无往不利。
▲惠企政策解读会 王效 摄
“进”出底气十足的信心
在“进解优促”工作全面铺开后,“底气”“信心”成了成都企业受访时最常出现的高频词。
“我们今年销售收入已经增长了约70%,远超去年,明年至少还要再增长30%。”在有关部门为其组织的车间展销会大获成功后,重汽成商董事长王美贤立下了企业发展的“小目标”。他说,企业很有信心。
“今年海外销售已经超了预期,我们有信心明年更好,除了欧洲市场,产品还要卖到北美、拉美去!”运力保障之下,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今年海外销售大获全胜,立志明年还要“更上一层楼”。
今年销量直飙七个亿的成都澳康达也底气十足,称企业在今年的基础上,有信心继续稳步上升。
这底气与信心从何而来?从纾困解难的实效中来,更从用户思维的服务中来,从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中来。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这是成都在“进解优促”工作推进中,提出要逐渐擦亮的营商环境新品牌。其中一个“需”字,大有学问。成都强调“有需必应”而非“有求必应”,本质逻辑正是“用户思维”——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形,你有需要,我必应答。这要求政府部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而不是等到企业“求”上了门才做响应。
“在人才计划和科技奖项的奖励、激励方面,成都是否能按照国企、民企分类,分别给各行各业一些指标,以便民营企业也能留住更多优秀人才?”11月举行的成都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佳驰科技总经理陈良很想发言却没能“抢到麦”。
散会后,他将建议直接发在了“成都政企微信交流群”中。2分钟后,成都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便直接在群里进行了回复,并征求陈良意见,希望在不耽误企业生产的情况下登门拜访。次日,市科技局与市委人才办一同上门座谈,研讨民企人才鼓励措施。
陈良说,整个过程中,自己有3个“没想到”:没想到企业的需求与建议,会得到“闪电般的应答”;没想到政府部门在上门之前,还先一步考虑了“不扰”,征得企业同意方才协调各部门同往;没想到成都的政企微信交流群,真的让政企实现了“无缝对接”“一秒对接”。
▲成都市科技局、市委人才办等部门为企业答疑解惑 陶轲 摄
“进解优促”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开展至今,“进”的内涵早已不再流于字面。叩门问需之外,一系列长效沟通机制、对接平台正创造性地被建立起来,让帮扶不停顿、服务不断线。同时,“进”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序、有力、立说立行,也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不必要的考察调研。
陈良所加入的“成都政企微信交流群”,为企业打开了“永不关闭”的沟通之门。这个几百人的微信群里,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常委、副市长、区(市)县“一把手”、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24小时听取意见、研究解决。300余家龙头企业负责人,随时提建议、提诉求。企业“下单”,部门“接单”。而类似的群,成都23个区(市)县都有一个,已覆盖了上万家企业。
11月正式启用的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更是作为成都民营企业的“娘家”,建立起了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建立起供需产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蓉商出海、国企民企合作、场景发布、民企大讲堂8个针对性的资源对接平台。
▲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11月14日,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立后举办了首场企业家座谈会,并邀请了各行业领军企业前来谈问题、说建议。当日会上,成都就明确该中心未来的服务机制——沟通交流永不散场。政商关系,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这是为企业发展增添信心的关键。
一个细节是,12月5日,陈良所在的佳驰电子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成都市今年第4家A股上市企业。
企业发展站上新台阶,也拥有了十足的底气与信心,来面对发展的新台阶。而市场的信心,终会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让“拼经济”的道路风雨无阻、披荆斩棘。
“进”出从“解”到“促”的创新
“进解优促”,“进”是方法,“解”是措施,“优”是保障,最终目的和工作核心是“促发展”。
回看2024年,一串串实打实递增的数字之外,城市更显耀的发展,来自那一串串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起的政策清单。
有企业反映自身“未被‘上规’支持政策覆盖”,成都市8部门深入研究后,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提质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上规”奖励从工业企业扩大到服务型企业、批零住餐企业、建筑企业。
多家企业反映工程项目审批要求多、流程长,成都东部新区简州新城一方面创新性地简化程序,让审批流程合理“瘦身”,另一方面还推出《企业服务一本通》作为“服务宝典”,让一个问题的“解剖”,变成一类问题的“解决”。
成都高新区在深入一线、深剖上千条企业诉求后,发布了《“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营商环境提升专项工作措施》,覆盖大规模设备更新、专业园区要素配套供给等9大领域。
而针对较多企业提出的拓市场、找伙伴的需求,在“进解优促”开展过程中,成都围绕重点产业链筹划了各类供需对接会100场,发布需求清单超500亿元。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还专门会同国资、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首台套支持政策,帮助“成都造”更好地实现“成都售”。
▲消费品供需对接会 王效 摄
▲金融服务对接会 王效 摄
还有《金融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成都造拓市场百日攻坚行动总体方案》《支持制造业降本增效若干政策措施》……数以万计的企业难题被破解的同时,一系列的创新之措、改革之举也随之诞生。于是,眼下的问题变成了长效的方法,一家企业的受益,也变成了一类企业、一个行业的信心与动力。
改革是闯出来、干出来的。
突破惯例、打破常规,用制度创新解决共性问题,促进改革发展,这是“进解优促”工作为成都带来的最大财富之一。反观之,“进解优促”工作,也正是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的高地,是成都深化改革过程中一块肥沃的试验田。
澳康达集团提出将购买二手车纳入鼓励汽车消费的奖补政策,对城市而言,这实属突破,绝非易事。许多省外城市在成都开创先河后观望成效,而后纷纷开始跟踪研判,讨论跟进实施的可行性事宜。
▲汽车消费市场火热
成都先行的底气,正是基于广泛深入企业、深入一线。而换个角度来说,有了创新创造的理念,所有一线的难题,都将变为改革的切口,变为发展的着力点。
一个颇令人动容的细节是,文澜智谷的负责人李恒多次对政府部门的建言中,“死磕”中试项目环评、安评审批规范的优化。但他说,这是因为对成都的改革思维有着深刻认同与深深触动。
“中试项目环评没有专项标准,这是全国各地的普遍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李恒说,但他看到了成都深化改革的决心。政企间多次研讨研判,多部门组专班、定任务。在最近一次的讨论中,有关部门明确了将以“下一个中试项目”着手,由市环保局直接指导属地政府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进行具体的流程优化,而后形成经验。
这让他感受到了成都对待这块“硬骨头”的态度。
其实,建立长效机制去部署企业服务工作的开展,本身也是项系统而具有颠覆意义的改革。
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成都市印发了《“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坚持“抓住大企业、紧盯大行业、做实大产业”思路,鲜明“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导向,以工业企业为切入口,带动拓展金融、科技、农业、交通、文旅、会展、餐饮、房地产等26个行业系统全面开展企业走访服务。
据统计,成都全市各市级部门以及区(市)县已创新探索出100余项长效工作机制,以保障企业服务。它们既保障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也保障了对企业的“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既体现了闭环思维和用户逻辑,亦回应了“创新创造一切”的改革与突破。
▲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进解优促”工作专班与企业负责人交流 王勤 摄
当2024年行至尾声,一年的拼搏即将画上句点之时,回头来看“进解优促”工作的一步步——除了数字的攀升、企业的信心、市场的提振,更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改革之举,以及“敏感敏锐、立说立行、创新创造、认真较真、实干实效”的工作作风。而这些,将成为城市长远发展难能可贵的财富。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王垚
编辑 李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