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在2024赛季完成债务清偿,但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02作为一家民企俱乐部,青岛海牛在低级别联赛坚持9年,2021赛季从中乙冲到中甲,2022赛季从中甲冲到中超。
03然而,2024赛季中超竞争激烈,青岛海牛难以复制对阵强队的战绩,导致球市收入下滑。
04除政府支持资金和票房收入外,青岛海牛俱乐部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中能集团的投入,但高额资金投入给民企俱乐部带来巨大压力。
05为应对困境,青岛海牛俱乐部总经理张冬表示,将继续寻求股权多元化改革,以改善俱乐部发展前景。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记者陈永报道 12月2日,中国足协公布了第一批完成债务清偿的俱乐部名单,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名列其中。尽管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但青岛海牛的未来之路也非坦途:中能集团在坚持20年之后,继续独力支撑俱乐部在中超拼杀已经非常吃力——回归中超两年,没有冠名商,没有胸前广告,没有背后广告,没有袖标广告,这家民营企业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仍步履艰难。
这家始于1993年、有着32年历史的俱乐部,要想稳定地走下去,是时候换一种活法了。
2013年11月3日,北京工人体育场,在0比1不敌北京国安后,青岛海牛不幸从中超降级。这一年是中能集团接手青岛海牛的第9年。那个下午,俱乐部投资人、集团董事长乔伟光在工体掩面而泣,成为国内职业足球联赛的经典一幕。
从2014年到2022年,又是9年的时间,青岛海牛只能在中甲和中乙两个低级别联赛摸爬滚打。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在低级别联赛这9年,让青岛海牛幸运地避开了金元足球的“烧钱竞赛”,他们在低级别联赛坚持的同时,也耐心地在校园足球和青训上耕耘,始终保持着星星之火,虽微弱却不息。在此期间,他们还见证了青岛黄海的崛起和消亡——这家俱乐部从2013年开始征战中乙,到2021赛季中超联赛结束之后解散,恰恰也是9年的时间。
青岛海牛重现辉煌其实始于2021赛季。此时金元足球时代已经结束,青岛海牛把握住历史机遇,2021赛季从中乙冲到中甲,2022赛季从中甲冲到中超,两年两级跳,青岛海牛重回中超。在海牛冲超的庆功会上,乔伟光泪光闪烁:“困难时期,我们坚持下来了!中超,我们来了!也不想再下去了!”
时间可以检验一切。征战中超的第一个9年,乔伟光经常陷入舆论的困扰,但第二个9年过后重回中超,球迷们赫然发现,他竟然坚持了18年之久,而且始终没有放弃梦想,最终重回中超。这一刻,即便曾经抨击过他的球迷,也不得不说一句:“老乔不容易!”
现在的乔伟光自然可以称之为“老乔”了,回归中超的那年他52岁,今年已54岁——2004年年底接手青岛海牛的时候,乔伟光仅34岁,一名企业家精力最旺盛的20年时光都紧紧地和足球联系在了一起。
坚持赢得了尊重,而坚持来自于梦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乔伟光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因为但凡理性一点,是很难在无关主业乃至影响主业的足球投资中坚持这么长久。
一年前,记者采访乔伟光的时候,他就特别有感触,他说9年中超他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后来的9年低级别联赛,很多人甚至都给他想好了退出的理由,包括来自集团内部的压力。“我就坡下驴就行了,但最终坚持下来,靠的就是情怀,我一直把球队当成自己的孩子,也是我的性格使然。”乔伟光说。
2023赛季,青岛海牛的保级之旅还算顺利,尽管其间也遇到五连败的困难。进入到2024赛季,保级形势一下子严峻起来,联赛还剩4轮的时候,仍有高达8支球队在保级圈拼杀,最后一轮前,青岛海牛还尚未完成保级,直到最后一轮打完,青岛海牛才完成保级。
换而言之,2024赛季的中超,8支球队在中上游,8支球队要为保级而拼杀。中上游的8家俱乐部中,上海海港、上海申花、成都蓉城、山东泰山以及浙江队、河南队都算是国企俱乐部,天津津门虎和北京国安都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
民企俱乐部在当前的中国职业足坛都过得比较艰难,即便是投资足球30年、27年的建业和绿城这两家俱乐部,其民企投资方都在近两年退出了中国足球。
保级集团的8家俱乐部,整体情况良好的是深圳新鹏城和青岛西海岸,前者属于外资俱乐部,后者是民企俱乐部,但有来自于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尤其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希望把青岛西海岸队打造成新区的文化地标。
剩下的6家俱乐部,梅州客家是在得到当地政府尤其是国企全力支持下才完成2024赛季任务的,比如他们的胸前广告是粤电力,袖标广告是兴发铝业,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幸降级;另一支降级球队南通支云是小成本经营;长春亚泰、沧州雄狮属于股改不顺的俱乐部,武汉三镇也是民企俱乐部,现在已经走上了股改之路,只是落地情况目前还不可知。
刚刚杀进中超的大连英博,虽然也是民企俱乐部,但有来自省市两级政府的支持,大连市全力为俱乐部招商引资,至少目前来看生存情况相对乐观;云南玉昆方面,省市两级政府都表态会给予相当力度的支持。目前,中超俱乐部的生存模式基本上是国企投资、托管、政府资金投入+招商保障三种模式。这样的模式显然并不健康,各方也都在呼吁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去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也呼吁俱乐部强化经营能力,但前者落地情况不明,后者操作难度极大。
青岛海牛虽然也有来自于市里的支持资金,但杯水车薪,2024赛季也在积极运作球队冠名商、胸前广告、背后广告和袖标广告,但一无所获。
2023赛季,重回中超的青岛海牛将主场迁至青岛青春足球场,这个专业足球场在比赛观感上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引爆了球迷的热情,在那个赛季的第3轮主场3比1击败北京国安之后,球迷热情更加高涨,在这个赛季,青岛海牛还在主场击败了成都蓉城。
这一年,青岛海牛的票房收入数倍于往年,扣除场地、安保、用电以及其他费用,盈利超过1000万元,接近1500万元。球迷的热情让俱乐部非常高兴,青岛海牛俱乐部总经理张冬在回忆以前开球迷年会时还感慨,那时候球迷会的年会在一间啤酒屋就能开了,二三十个人一起喝酒就算年会了,但如今,球迷年会必须包下酒店的一个大宴会厅才可以进行。
球市终归要与球队的实力直接挂钩,2024赛季的中超强弱分明,青岛海牛很难再复制对阵强队的战绩:对阵山东泰山,当时泰山队内外交困,但青岛海牛最终在补时丢球被绝杀;对阵北京国安,对手上半场被罚下一人,青岛海牛也仅仅1比1战平对手;对阵上海申花,对手在第21分钟就少打一人,但青岛海牛仍旧0比1输球。至于对阵上海海港和成都蓉城,青岛海牛主场都是大比分失利。
明显的实力差距,让投资较少的中下游球队很难再创造奇迹,这直接带来了球市的票房下滑,2024赛季,青岛海牛的票房收入就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种情况非青岛海牛一家独有,下游俱乐部的票房情况普遍惨淡,目前陷入困境的沧州雄狮和差一点降级的深圳新鹏城更为惨淡。
球市收入的下滑,加上少之又少近乎没有的赞助收入,俱乐部的收入,其一来自于政府的支持资金,其二是票房收入和联赛分红,但这远远不够,其余的只能是中能集团的投入。持续的、高额资金的投入,这对于一家普通的民企来说,压力确实是太大了。
对于新赛季的准入,青岛海牛虽然在完成了债务清偿的首批名单之中,但俱乐部并非完全没有欠薪,只不过是本土球员对俱乐部持有信任的态度,这源于青岛海牛20年来一直把整体债务额度控制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上,较轻的历史包袱也为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2023年年末的那次采访中,乔伟光曾经在俱乐部股权多元化改革设想中有着清晰的线路图:“在股权多元化改革方面,我们的态度一直都是开放的,青岛海牛如果仅仅依靠中能集团,未来可能还是浮浮沉沉,唯有各方一起努力,青岛这个足球城的足球才会越来越好。其实,股权多元化改革及后续的管理有很多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各种不同的方式,比如股权的混改、资金模式的投入,或者场馆基地及其他配套措施的支持等等。不管什么方式,大家应该形成合力,再以公司制为基本原则打造合理的团队,一切自然就会越来越好,我也非常期待青岛海牛在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但一年之后,青岛海牛的处境改变不大。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这家民企俱乐部在职业足坛的前景仍将是浮沉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