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万嘉欣
实习生 张子彤 石金鑫
为了照顾捡到的小鹦鹉,编织课他们前所未有的认真,合力给鹦鹉编了一条毛毯;为了给小鹦鹉买暖光灯,幼儿在家积极“打工”挣零花钱;每当小朋友吃水果的时候,总会为它留上一份。在配粮过程中,幼儿会把水果切成大小合适的块状,然后与谷子混合在一起;当小朋友们发现小鹦鹉变“胖”时,幼儿会在班级自主游戏时放小鹦鹉出来活动,减减肥;每天早上来园,孩子们总会从书包里变出一些自制有趣玩具——秋千、小爬梯、蹦蹦床等,作为礼物送给鹦鹉;班级里漂流着鹦鹉日记,孩子们在里面记载着他们和鹦鹉之间的美好故事……12月16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昌区长江紫都幼儿园获悉,最近,该园小朋友意外捡到了一只小鹦鹉,老师们让鹦鹉当起“小老师”,引导孩子们学会了不少知识。
捡到鹦鹉当起幼儿园“小老师”
“今年10月底,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游戏时,有一个小朋友捡到了一根与众不同的羽毛。小朋友拿给我看,说是在草丛里发现了一根绿色的羽毛,我当时还表扬了孩子。我去查看后,发现了一只小鹦鹉。由于这是一只家养的小鹦鹉,如果放回野外可能无法生存,并且武汉的天气已经变冷了。于是,我们决定收养它,并把它带到了大二班。”姜馨怡老师告诉极目记者:“小鹦鹉的到来,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孩子们会主动询问如何养育鹦鹉,尤其是小鹦鹉头上长出的新羽毛。我就告诉他们这是幼鸟生长过程中正常的现象,通过这样的互动,增强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此外,孩子们轮流将小鹦鹉带回家,与家人一起照顾它。”
在决定收养鹦鹉之前,全班进行了投票并且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家长们非常支持这项工作活动,不仅愿意协助孩子照顾鹦鹉,还提供了很多物资上的支持,如食物、取暖灯等。
“在照顾小鹦鹉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明显提升。他们开始用更复杂的线条和表现手法来绘画小鹦鹉,制作有趣的玩具和保暖用品。例如,他们用各种材料为小鹦鹉做了一个冬季的笼子和罩子。在记录孩子们与小鹦鹉故事的持续创作进程中,孩子们的绘画技艺愈发精湛,他们笔下小动物的动态形象跃然纸上,鲜活灵动,呼之欲出。此外,该班还设立了“小鹦鹉交接仪式”,让孩子们在传递爱心和责任的过程中更加负责任。孩子们还会记录小鹦鹉的日记,自发地写下与鹦鹉相处的点滴。有的孩子还会关注小鹦鹉的饮食,比如把水果切成合适的大小,这些行为展现了孩子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责任感。”姜馨怡说。
对此,园长秦丽告诉记者:“鹦鹉的到来,让孩子们自发学会了很多东西。一开始,孩子们画的小鹦鹉非常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绘画技巧越来越熟练,能够细致地描绘出小鹦鹉的羽毛、嘴巴的颜色。此外,孩子们还会在家里或游戏中为鹦鹉做一些装饰,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合作编织了一条毛毯,以往课堂上想教会幼儿编织毛毯可不容易。同时,这只鹦鹉刚到班上的时候还很小,但几天后它变得圆滚滚的,像个球一样。孩子们非常关心它的健康,担心它长胖会影响身体。于是,他们每天下午都会带鹦鹉出去活动,帮助它保持健康。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他们知道如何照顾小动物,这种责任感令人感动。”
在孩子心中种下善意,增强责任感
该班幼儿柯舒颖通过自己的劳动买了一个暖光灯给小鹦鹉。柯舒颖妈妈谢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从小就比较喜欢小动物,所以当班上有了这只小鹦鹉后,她表现得非常积极。每次老师提到要为小鹦鹉准备什么东西,她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我说,‘妈妈,我要给鹦鹉做一些玩具’,或者天气冷了,‘我要给它做一个小衣服’。她还会经常和我分享在学校里的趣事,比如课间游戏时和鹦鹉一起玩,或者发现鹦鹉长胖了一点。尤其小鹦鹉在我们家住了一周,柯舒颖非常兴奋,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和鹦鹉在一起。但是她一开始不懂得如何照顾它,经常频繁地逗它玩,导致鹦鹉有些疲惫。于是,我们引导她理解鹦鹉也需要休息。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女儿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照顾小动物,明白了它们有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有一天,柯舒颖发现小鹦鹉在冬天的时候有点冷,羽毛会炸毛,这是它感到寒冷的表现。她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就决定给小鹦鹉买一个暖光灯。”谢女士说:“我跟孩子说,如果你想给小鹦鹉买东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我们家里有一个积分系统,孩子可以通过做家务、帮助家人等方式积累积分,然后用这些积分兑换她想要的东西。这次她提出要买暖光灯,我就告诉她可以通过平时的劳动来兑换。她非常高兴,立刻开始行动,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积攒了很多积分。最终,她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暖光灯。我觉得这种方式不仅让她学会了责任感,还让她明白,想要得到什么,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让孩子乐于接受,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按照固定的教案进行教学。但通过这次照顾鹦鹉的经历,姜馨怡老师发现这样的课堂更灵活、更贴近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在照顾鹦鹉的过程中,主动去寻找答案,学习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他们在美术课上学编织毛毯时,很多人一开始不会,但为了给鹦鹉做毛毯,他们很快掌握了技能。这种基于兴趣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精神,让他们在多渠道的学习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她认为,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变成了孩子的书本。”园长秦丽表示,这次让小鹦鹉当孩子们的“小老师”,正是把动物变成孩子们的书本。鹦鹉是什么样,它的特性是什么?通过视频和图片的科普宣传,孩子们对于鹦鹉的印象仍然是抽象的、片面的。而当一只鹦鹉来到幼儿园,对于鹦鹉的印象便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接下来,再介绍鹦鹉的生活习性等科普知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同样的道理,对孩子说上百遍的“关爱生命、保护动物”,不如让孩子们照顾动物,让孩子们听听动物的故事。从故事中,孩子对“保护动物”这一词有了自己的理解,体会也更深了。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适合孩子的,让孩子乐于接受的,无疑是最好的。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