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舞台上,往往不是靠实力最强的国家吸引眼球,而是那些以小博大的“玩家”更能引发一片哗然。而立陶宛,那个在地理上刚好卡在波罗的海的小国,再次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只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它的美丽森林和湖泊,而是因为其新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高调且颇具争议的外交政策。
帕卢茨卡斯,掌舵立陶宛之际,居然选择了在国际交往中走上一条刺激和挑战大国的道路,“第一枪”就打向了中俄。12月12日,他和他的内阁在议会正式宣誓就职,但几乎是在同一天,他们就对中国投下了一枚外交炸弹,将其定义为“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这个小小的北欧国家不仅在台湾问题上反复坐实踩线,还毫不掩饰地将中俄视作共同敌人。这种外交上的“豪赌”,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们都知道,立陶宛国内经济并不强势,依赖出口和外国投资支撑其发展。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挑衅像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无疑是玩火自焚。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立陶宛还要继续这种看似自损八百的策略呢?
其实,答案可能并不复杂。首先,抛开所有的政治表态不谈,经济利益从来都是左右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台湾地区近年来可是给立陶宛下了不少“筹码”,无论是经济援助还是芯片技术转让,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些金光闪闪的好处,足以让任何一个政客心动,更何况是经济基础脆弱的立陶宛。
再者,中俄关系的愈发紧密,为立陶宛提供了另一个“敌人”的靶子。立陶宛对俄罗斯的防范心理根深蒂固,可以理解,而中国正好因与俄罗斯的紧密合作而被卷入这个漩涡中,成为了被立陶宛无端“怨恨”的对象。简而言之,找个假想敌有时候也能转移内部矛盾,稍微缓解下自己的政治压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立陶宛的这种操作实在有些得不偿失。试图通过“抱大腿”和挑起事端来换取西方的背书和支持,没有考虑到潜在的成本和风险。即使欧美对立陶宛口头上的鼎力支持,但是实际行动上,是否真的愿意承担因立陶宛莽撞行为所带来的损失,恐怕并不那么确定。
中国方面显然不会对此置之不理。中国外交风格一直以来都非常明确,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立陶宛的挑衅行为,尤其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屡屡背弃,已经触碰到了中国的底线。中国既然表明了保留反制措施的权利,那么可以想见,可能的经济和外交制裁已是蓄势待发。
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还面对着来自俄罗斯的“旧账”。俄罗斯杜马曾表示不承认立陶宛的独立,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真正存有威慑力的言辞。两面树敌的局面,对于立陶宛这样的小国而言,实在是一场高风险的博弈。在没有足够的政治和经济资本作为筹码的情况下,贸然涉险实在是步步惊心。
当然,对于这些大国之间的权谋和角力,目前的局势并非定局。外交的世界里充满了变量,也许立陶宛会在未来某个节点重新审视其激进的外交路线,毕竟,长期的国家利益和发展才是最终指引政策走向的核心。
当前,帕卢茨卡斯的政府面临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双重施压的外交难题。小国的困境,可不是简单一句“坚持立场”便能解决的。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每一个小国的举动都需三思而后行。因为每一个误判,都可能是致命的。即便身处困境,保持冷静,求同存异,或许才是立陶宛在这场全球化时代的外交博弈中,能够走得更远、更稳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