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国防报·中国军号
甘肃省通渭县人武部助力帮扶村发展中药材种植
悠悠黄芪香 致富有“良方”
本报讯 南增强报道:初冬时节,笔者走进甘肃省通渭县第三铺乡郭坪村,放眼望去,黄芪田里机械轰鸣,多台黄芪收获机来回穿梭,村民们正在加紧采收,浓浓的药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我家种了25亩黄芪,长势很好,今年市场收购价也不错。”村民姚金峰一大早就来到自家地里采挖黄芪,他高兴地告诉笔者,黄芪亩产2000斤,每斤2.6元至3元,“比种玉米、小麦要多挣不少”。
郭坪村种植中药材,缘于通渭县人武部会同村“两委”对村集体产业的重新定位。过去,该村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劳动力不足,加之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低,如何调整产业布局、拓宽增收渠道、持续推动全体村民增收致富,成为摆在各级面前的新课题。
结对帮扶以来,通渭县人武部和村“两委”多次召开协调会,结合全镇产业布局,组织人员走访调研市场情况,并邀请县农机中心专家实地考察,研究产业发展规划。
“当地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中药材种植。”经过调研,该人武部与村“两委”研究决定,采取“村委+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五位一体的模式,发展黄芪中药材种植产业。同时,他们组织产业发展带头人赴邻县参观学习,动员村民利用撂荒地试种黄芪,并发动村里的退役军人和民兵成立产业发展志愿队,无偿进行田间管护。
为推动黄芪产业发展壮大,该人武部还先后投入资金购买大型拖拉机和配套深松旋耕一体机等设备,改善种植和收割条件。
黄芪收成好了,如何销售出去?该县人武部积极协调,搭乘军委国防动员部2024年“消费帮扶金秋行动”快车,帮助村民拓宽黄芪销路。同时,他们探索“军地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路子,协调县域内黄芪产业加工基地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跨区域协作”帮扶模式。他们还依托省市中医药资源优势和环境条件,积极打造中药材产业“绿色品牌”“生态品牌”“特色品牌”,提高中药材市场竞争力。
黄芪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收入多了,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返乡。如今,以姚金峰为代表的村民,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黄芪这种具有温补益气功效的药材,成为当地农户走上致富路的“良方”。
(中国国防报·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