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南特区报】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营养不良是IBD最常见全身症状之一,发生率达85%。
一、IBD病因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等。
二、IBD诊断标准
炎症性肠病是肠道自身免疫性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确诊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查体以及辅助检查确定。
三、IBD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主要目的是供给患者充足的营养,纠正营养不良,同时将炎症造成的肠刺激降低到最小。
(1)能量:活动性IBD患者能量消耗增加,缓解期患者能量和正常人相比能量需求并不增加。能量摄入以维持适宜体重为目标,三大产能营养素配比合理。
(2)蛋白质:IBD患者的蛋白质每天必须供给1-1.5g/kg蛋白质才能维持正氮平衡。合并重症感染的营养不良患者蛋白质需求量达到每天2g/kg。可选择易消化的富含蛋白质食品,如豆腐、瘦肉、鸡肉、鱼肉、鸡蛋等。
(3)脂肪:活动性IBD患者要控制脂肪的量,采用低脂或无脂饮食。
(4)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IBD患者能量的主要来源。
(5)维生素: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和促进溃疡的愈合。
(6)水:活动性IBD患者水的需要量要考虑腹泻中排出粪便液体增加量,以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7)膳食纤维:活动性IBD患者要控制膳食纤维摄入。缓解期患者可适当摄入膳食纤维。
(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 符杨浠)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