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眩晕,让您看病不“晕”

【来源:淮北日报】

淮北市人民医院中医脑病科 张全刚

中医学将眩晕称为“头晕”或“头风”,它并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一种临床症状,指患者自觉头晕眼花、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眩晕类疾病是医学界的疑难杂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老年人眩晕的患病率约为10%~30%。据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发布的老年人健康报告,眩晕类疾病也逐渐成为中国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其发病率已经超过了15%,且女性老年群体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关注老年群体的眩晕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眩晕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肝阳上亢:多因情志不舒,肝郁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上扰头目而致眩晕。2. 气血亏虚:多因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生化无源,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3. 肾精不足:多因先天不足,或老年肾亏,或久病伤肾,以致肾精亏耗,髓海不足,而发眩晕。4. 痰湿中阻: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眩晕。

秋冬季节,眩晕的发病率直线上升。眩晕包含了头昏、不稳感及晕厥前状态。头昏是阵发或持续性的大脑不清晰感,头昏头沉、头胀、头部发紧感等,常见因素:高血压,精神因素如抑郁障碍、慢性躯体疾病等;有时可能是生理过程:睡眠不足、疲劳、长时间加班熬夜等。眩晕是患者主观对静态的周围客体或自身位置产生了运动错觉,表现为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摇摆不稳、波浪起伏、跌落感,严重可有恶心、呕吐、多汗等。

老年人群中眩晕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脑供血不足”。这类病因在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中容易出现,并且需要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是否患有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或后循环缺血。此外,前庭外周疾病,例如前庭神经元炎、耳石症、梅尼埃综合征等,也有眩晕或眩晕的临床表现,其容易与中枢性眩晕相混淆,需要至耳鼻喉科进一步完善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测以明确病因。除了神经系统疾病之外,其他内科系统疾病也可导致眩晕或眩晕症状,如慢性心肺疾病、体位性低血压、贫血、药物副作用等所致的晕眩,这些疾病所致的眩晕与眩晕在症状上一般有所区别,应至其他内科专科进行就诊,例如,若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可至心内科做进一步诊疗。

因此,中医治疗眩晕,会根据具体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在预防方面,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忧思;饮食有节,忌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纵欲过度;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贫血等。眩晕的诊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会涉及神经内科、心内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根据疾病可能的病因,在相应的科室就诊,才能省去反复检查的麻烦,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老年朋友的“晕”可能是疾病导致,也可能是药物等因素导致,尽早就诊,查明病因,对因治疗,才是诊疗的根本。

眩晕虽然是一种症状,但如果长期不治或处理不当,会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危害。包括如下危害:1.影响生活质量:眩晕发作时,患者常常感到头重脚轻,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2.心理压力增大:反复发作的眩晕导致老年人不敢外出活动、不敢参与人际交往,出现不安、恐惧、忧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3.增加意外风险:眩晕严重时,容易跌倒摔伤,尤其是老年人,可能引发骨折等严重后果。4.其他健康问题:眩晕也可能是其他健康问题的表现,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颈椎病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还会给老年人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

那么眩晕如何防治呢,老年人在眩晕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眩晕发作时应静卧休息,防止跌倒;如有恶心呕吐,应侧卧防止误吸;尽量减少头部转动,以免加重症状;外出就医需有人陪伴。做到以下事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眩晕发作:1.日常生活用品宜摆放在腰和肩部之间。2.注意规律作息、调整情绪。3.减少诱因,如避免颈部大范围活动、突然站起等。4.定期进行药物核查,及时停用不必要的药物,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5.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并适时调整药物。6.脱敏性适应。包括渐进性暴露于诱发环境及渐进性的驾车训练等。乘车船时应靠窗而坐,避免环顾周围。

总之,中医在眩晕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眩晕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