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24.10.004
当今战场上的威胁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中型侦察机和攻击机、小/微型无人机等。虽然部分中小微型无人机是专门为军事应用而研制的,但最近的几场冲突表明,制造商可以很容易地对商用和(面向消费者的)民用无人机重新配置,以将其用于执行战斗和战斗支援任务。战术无人机(美军通常将其称为“小型战术无人机”)在最近的冲突中更是被大量运用,部分原因是其成本低、高可用性且相对易于使用。2021年,时任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海军陆战队上将肯尼斯·麦肯齐表示,“自伊拉克战争期间简易爆炸装置兴起以来,战术无人机的不断扩散是最令人担忧的一项战术发展。我认为,这一新兴‘成员’正在成为战争的组成部分。”
麦肯齐将军的此番评估不无道理。在执行情报、监视、目标获取/处理与侦察(ISTAR)任务中,小/微型无人机可以以相对较低的被发现风险接近敌方编队,提供敌方部队的调动信息,或为己方火炮提供打击目标,并进行火力引导/修正和打击后战损评估。电子侦察和进攻性电子战属于无人机的附加任务。在执行攻击任务中,即使是小型商用无人机也可以对其进行配置,以携带弹药并从空中投向敌方部队,或者充当携带爆炸有效载荷的巡飞弹(通常被称为“自杀式无人机”或“神风特攻队”无人机)直接撞击敌方目标。这类巡飞弹可以在指定区域进行空中巡逻,当发现足够有价值的机会目标后,便会及时有效地从无人侦察机转换成精确制导弹药(PGM),以对目标发起攻击。
俄乌冲突中的“无人机大战”
过去二十年的多次冲突凸显了无人机在全球武装部队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的趋势。十年前,在“伊斯兰国”/“达伊沙”(ISIS/Daesh)叛乱期间,基于商用现货临时重新配置的无人机的巨大影响首次得到充分体现(尽管其他各种非正规部队也在同一时间发现了其效用)。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达到了一个新的强度,无人机和火炮似乎已经成为部署在战场上最重要的武器系统。其中,仅在过去的两年中,就有数以万计的无人机升空,致使这场无人机大战的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由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制导的固定翼中型无人机,如伊朗的“见证者”131/136(Shahed131/136)自杀式无人机,可以用于打击固定的基础设施目标,而配备光电红外传感器的无人机,如土耳其的TB-2攻击型无人机,可以投掷制导炸弹和发射导弹对军用机动车辆实施攻击。乌克兰自己研发的AQ-400“镰刀”无人机拥有足够远的航程,可携带32千克的有效载荷飞抵莫斯科(如果携带65千克的有效载荷,其航程相对较近)。据悉,基辅已经计划将AQ-400“镰刀”无人机的产量提高到每月500架。
在俄乌冲突战场上,更多种类的小型无人机通常将散兵坑和战壕中的士兵作为其打击目标,且基本上不会受到其他威胁的影响。如果以单机或“蜂群”方式对目标发动攻击,改装后的四旋翼商用现货无人机还有可能对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装甲战车造成毁损。通过射频链路,操作人员可以对许多种类的小型无人机进行遥控,这包括所谓的“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实际上,FPV无人机能够临时起到巡飞弹的作用——机载摄像头提供类似于飞行员可拥有的视角,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做出非常精确的目标处理(即目标选择和打击)决策,甚至可以让FPV无人机穿入建筑物正门,或飞进打开的车辆舱门。
值得注意的是,操作射频遥控类无人机不需要进行大量培训。商用现货无人机是为了方便使用而设计的,任何一个拥有众多在电子游戏中长大的青少年的国家都将拥有一大批潜在的无人机“飞行员”;为军事目的制造的较为先进复杂的无人机通常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或惯性导航系统制导,可在最少量的直接监控下执行预先编程的侦察或打击任务。由于机载数据库可以对“合法”目标进行识别和确认,一些用作巡飞弹的无人机能够拥有目标处理方面的自主性,即使与控制站的联系的无线电数据链受到干扰,也可以对目标实施打击。
撇开乌克兰不谈,大国军队正在大力投资无人技术的开发。除了进行提高航程和续航能力等方面的升级外,最大的重点是使用人工智能来增强无人机的自主性。改进的人工智能集成最终将会对作战行动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
“蜂群”攻击
尽管“蜂群”作战方式已经成为现实,但相对来说还处于萌芽阶段,来自乌克兰的图片和影像只代表一个开始。美军对以指数方式增强自主无人机“蜂群”能力的计划持相当开放的态度(其他国家无疑也在悄悄地追求同样的目标)。在过去两年的多次演习中,美国陆军对由数十架小型无人机编组的“蜂群”进行了测试。在一些试验测试中,无人机“蜂群”能够对预先编程的目标自主实施侦察和攻击。
按照现任美国陆军航空部门负责人沃尔特·鲁根少将的说法,该军种的目标是使分层无人机“狼群”(无人机“狼群”战术不同于无人机“蜂群”战术,需要预先进行人工预令下达/对目标进行预先编程,且受到作战时需要操作人员指挥控制的限制,表现出更高的智慧性和自主性)在没有操作人员直接监控的情况下进行作战,由一架无人机充当“长机”,控制其他无人机的行动;如果“长机”被消灭,预先选定的另外一架无人机将接管控制权。这样编组的无人机“狼群”最终应该能够实施复杂的“多任务”作战行动,“狼群”中的每架无人机分别执行各自的特定任务(比如侦察、通信中继、压制/摧毁敌方防空系统,包括通过电子战,或直接攻击主要目标),从而实现总体任务目标。据了解,美军其他军种也在进行类似的试验测试。
弹性导航
与自主性问题密切相关的是寻求拥有冗余和防干扰能力的无人机导航系统。正如精确制导弹药经常配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以及基于图像或地形跟踪等多种导航系统一样,未来开发的无人机很可能会拥有冗余能力,包括选用具备防干扰能力的导航系统。同样地,为了应对各种被动式或主动式干扰,未来的无人机将需要配备多个目标处理系统,可能包括光学/红外设备、激光瞄准系统,或雷达辅助瞄准系统(取决于无人机的大小)。机载电子战防御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带来的影响,保护通信链路,并削弱敌方的目标处理能力,这将进一步提高己方无人机的生存能力,并增加任务完成的几率。
精准饱和炮击
无人机俨然已经成为现代战场上的“骑士”,可以独特的方式进行机动,并能够在机动中克服障碍。正如俄乌冲突所呈现的那样,火炮仍然是战场上的“女王”,既可以对目标进行直瞄打击,又可以远程打击;无论是针对固定目标还是移动目标、军事目标还是基础设施,身管火炮和火箭炮都展示出其最致命的持续影响。针对这两类火炮系统,大国军队都在努力提高其射程、精度和杀伤力。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RAM)都对固定设施和机动部队构成重大威胁,未来几十年这种威胁可能还会增加。因此,改进并部署C-RAM武器系统的必要性正在增加。
C-UAV和C-RAM武器系统
传统的防空导弹系统非常适用于摧毁先进复杂的来袭大/中型军用无人机和大量投入战场的诸如“见证者”系列巡飞弹。然而,这类防空导弹系统不是针对小型无人机威胁的C-UAV作战的可行选项。即使可以在超近程防空/近程防空系统的交战区内被发现,大量使用小型无人机也会迅速耗尽超近程/近程防空系统的弹药储备,从而使(己方)受保护的部队更加容易地受到(敌方)更先进的战机或导弹的攻击。成本的非对称性使传统的防空导弹系统在应对此类威胁方面成为一种财政上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了了解这种非对称的程度,2023年5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报道称,一枚FIM-92“毒刺”系列防空导弹的价格超过40万美元;相比之下,典型的一架小型商用现货无人机,比如中国大疆公司研制生产的四旋翼无人机,只需几百美元。
迄今为止,射频干扰仍然是针对小型无人机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武器。射频干扰的工作原理是干扰无人机的导航控制系统,要么是通过阻止从控制台接收命令信号,要么是通过阻断卫星导航频率来干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制导。根据干扰系统的性能,干扰效果可以在强度以及目标空域的宽度和纵深方向上“缩放”。在俄乌冲突战场上,俄军和乌军双方都部署了大量的干扰系统,旨在保护己方阵地免遭对方无人机的攻击,并在己方发起进攻作战行动之前,对对方的无人机进行压制干扰。强大的电子战系统既可以部署在固定阵地上,又可以车载部署(便于机动和重新部署);较低层级的战术分队通常配备便携式干扰机,而坦克和其他装甲战车则被拍到在炮塔顶部安装了干扰机。
然而,基于电子战的反制措施也存在一些弱点。跳频通常是规避射频干扰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此外,正如乌军对俄军电子战基地的袭击所呈现的那样,干扰机的信号可以通过三角测量进行追踪,从而可以通过炮击、空射炸弹或导弹等方式消灭目标。
虽然增加自主性和采用冗余导航系统有望减少未来射频干扰带来的影响,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一些无人机将继续依靠射频数据链路进行遥控、接收任务更新,或将态势感知数据中继反馈给操作人员。即使在其他抗干扰导航系统变得更加普及的情况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仍将是一个重要的导航工具。
即使没有完全造成车辆控制或导航系统失灵失效,射频干扰仍有可能对无人机的效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电子战技术有望继续进步,因此提高信号强度、射程和有效性,并使用电磁频谱中比较低频的部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己方/友军系统的附带影响。五角大楼计划为较低层级,特别是为排一级分队常规部署相关干扰系统,并已经对轻型步兵战车(如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RZR“阿尔法”超轻型战术车辆)的车载电子战系统进行了测试。其他国家的军队也在采取类似的做法。
仅靠提升干扰能力不能权衡战术无人机效能和作战概念的预期完善。美军正在积极开发其他动能技术,其中一些措施或许还能够保护地面部队和设施免遭来袭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的攻击。这样的C-RAM武器系统可能与C-UAV武器系统有很大程度的能力重叠,从而使能够同时执行这两种任务的系统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建议。
高能激光武器系统
C-UAV和C-RAM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高能激光(HEL)武器。关于高能激光武器和其他定向能武器经常被引用的几个优点是所谓的“无限弹匣深度”。与导弹发射装置或防空火炮不同,只要能够保持能量供应,(高能)激光武器就可以在适当限度内与目标交战。
高能激光武器系统的作战成本也明显低于动能武器系统的作战成本。在测试更强大的车载激光武器系统方面,美军再次取得了系统性进展。2023年10月,美国陆军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份开发和交付间瞄火力防护能力-高能激光武器(IFPC-HEL)原型的合同。据该军种称,该车载武器系统旨在保护固定和半固定设施免遭来袭无人机、巡航导弹、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以及有人驾驶旋转翼和固定翼战机的威胁。原型将于2025年交付。
为了保护机动部队,美国陆军一直在根据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DEM-SHORAD)项目寻求开发定向能武器。安装在“斯特赖克”装甲车上的4套雷声公司设计的原型系统于2023年1月交付美国陆军,以装备一个排级规模的测试与评估分队。这种50千瓦的激光武器旨在摧毁尺寸达到重约600千克的来袭无人机,以及消除来袭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威胁。用户评估阶段持续到2024年初。据断断续续的报告称,经过验证,该激光武器系统对来袭无人机有效,但能否执行C-RAM任务仍然存在挑战。目前,美国陆军还正在对安装在托盘和轻型车辆上的较低功率的10千瓦和20千瓦激光武器系统进行评估,但其效用仅限于针对较小的第1类无人机(重量不超过150千克)。
关于高能激光武器如何最有效地压制来袭无人机或射弹有各种建议,目前的测试表明,高能激光武器能够成功造成小型无人机的发动机失效。最简单的方法是烧毁或“致盲”来袭无人机/射弹的目标处理系统/寻的系统,这对配备光学传感器的遥控或自主无人机最具杀伤力。然而,这几乎不会使来袭射弹偏离其飞行路径。因此,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最终目标应该是开发出功率为1兆瓦或功率更大的战术激光武器。能量输出越高,任何单个目标被摧毁或失效的速度就越快。此外,光电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完善,旨在提高获取目标的速度,以及将激光光束聚焦在目标的一个特定点上的能力;后者在使来袭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失效方面将起着特别决定性的作用,这必须通过烧穿弹壳来抵近并引爆弹头,或使弹头爆燃来实现。
尽管一直处于开发中,但关于C-UAV和C-RAM武器系统的激光效用仍然存在几个难题。困难不仅涉及到需要将足够的能量投射到目标上,而且需要保持光束聚焦足够长的时间,以使来袭无人机或弹药失能失效。虽然目前正在测试的激光被认为拥有足以击落来袭无人机或烧穿来袭弹药外壳的潜力,但激光武器仍然面临较大挑战。波束的完整性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恶化,原因在于波束会随着距离源的增加而变宽,并且还会受到恶劣大气条件的影响。因此,这些因素会限制高能激光武器的有效射程。美国国防部引证了当今定向能武器系统的有效射程约为1千米。然而,包括车辆燃烧产生的烟雾、弹药引爆以及部署遮蔽物等战场条件,即使在较短的距离内也会干扰波束的完整性。
最后,无人机的机动性以及火箭弹和炮弹的速度也会对将激光束保持聚焦在目标上超过几秒钟构成重大挑战,特别是在被许多视线障碍物遮蔽的环境中交战时。即使未来高能激光的功率足够强大,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使目标失能失效,但仍需要将激光束聚焦在每个目标上几秒钟,这将使激光武器极易遭到无人机“蜂群”的攻击。比如,如果激光可以在撞击前30秒与来袭火箭弹交战,并且只需要5秒就能够瞄准并摧毁每个弹头,那么敌方就可以通过同时发射至少7枚射弹来压制己方的C-RAM系统。虽然最终可能有助于C-UAV和C-RAM的作战行动,但战术高能激光武器系统自身似乎不太可能成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微波武器
另外一个前景看好的C-UAV概念是部署高功率微波武器。该武器发射的能量可以摧毁敏感的机载电子元件,造成导航和控制系统失效,并能迫使无人机降落在地面上。一个纳秒长的脉冲就足以同时击落整个无人机“蜂群”。与激光武器一样,美国军方认为高功率微波武器也是一项优先技术。2022年8月,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举行的太空与导弹防御年度研讨会上,联合反无人机系统(C-UAS)办公室负责人、美国陆军少将肖恩·盖尼表示:“高功率微波武器将为我们提供最佳时机来追击更大规模的来袭无人机‘蜂群’,从本质上讲,我们正在开发的技术将‘烧毁’这些无人机的机载电子设备。”
间瞄火力防护能力-高功率微波(IFPC-HPM)武器系统是美国陆军间瞄火力防护能力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其重点是开发和测试一款高功率微波武器。2023年1月,美国陆军快速能力和关键技术办公室(RCCTO)授予本国Epirus技术公司一份合同,交付“列奥尼达斯”(Leonidas)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原型。该合同是经过几轮系统演示之后授予的。据报道,“列奥尼达斯”在摧毁无人机“蜂群”和其他电子系统方面的表现优于竞争对手提供的原型产品。第一个原型于2023年11月1日完成交付。按照Epirus技术公司的说法,“列奥尼达斯”高功率微波武器的数字波束成形天线能够交替生成聚焦波束,从而可造成拥挤空域中的单个目标失效。
另据Epirus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介绍,“列奥尼达斯”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的软件可以处理来自“蓝军跟踪系统”和敌我识别系统应答器的输入,以确保高功率微波脉冲不会对己方/友军部队造成误伤。2022年10月,Epirus技术公司和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联合推出了安装在“斯特赖克”装甲车上的变型款“列奥尼达斯”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被称为“机动版‘列奥尼达斯’”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美国陆军希望在对该武器系统原型进行测试评估后,于2025年将间瞄火力防护能力-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项目转变成“记录在案”采办项目。
目前,其他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也正处于测试评估阶段,其中包括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专门为C-UAV行动开发的战术高功率作战响应器(THOR)技术演示样机。该系统可以完全存放在一个6米长的国际标准集装箱内,在其处于战备就绪状态下,可以在集装箱顶部看到微波效应器的碟形天线。战术高功率作战响应器系统可由一架C-130运输机进行空运,两人可在3小时内完成安装和运行,其能量来自电力网。自2021年以来,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一直在对其进行打击单架无人机方面的测试,并在2023年春季的第一次此类测试中消灭了整个无人机“蜂群”。该实验室负责定向能武器研究的项目经理阿德里安·卢塞罗表示:“凭借其宽波束、高峰值功率微波和快速移动的万向节跟踪,并几乎连续发射高功率微波拦截来袭目标,战术高功率作战响应器在使无人机‘蜂群’失能失效方面非常有效。”此外,美国空军计划于2024年对战术高功率作战响应器进行额外的(保障)基地安全测试。
然而,美国空军已经开始将该技术转让给私营部门。2022年2月,该军种授予莱多斯公司(Leidos)一份开发下一代反电子武器系统的合同。按照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说法,该系统将直接基于战术高功率作战响应器技术演示样机进行开发,但将在增强型能力、可靠性和制造准备等方面得以加强,主要用于为固定或临时设施提供远程防御。为了与北欧将该类武器系统命名为“雷神之锤”的风格保持一致,新型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被称为“Mjölnir”。另据卢塞罗称:“由于战术高功率作战响应器非常成功,所以我们希望将新系统的名称保留在该系列中……Mjölnir系统将聚焦为所有未来的C-UAV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创建详细的蓝图。”
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也有可能用于执行C-RAM任务,其毁损机制将涉及使精确制导系统失效,甚至可能使来袭弹药的引信失效。鉴于目前足够强大的系统尺寸大小,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可能(至少在最初)局限于只能对其进行固定或半固定安装部署。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2021年7月发布的题为《2060年:定向能的未来——未来40年美国防部定向能技术展望》的研究报告预期,包括高功率微波和激光制导在内的定向能武器系统,最终可以在高价值目标周围生成事实上的“力场”,不仅可以抵御来袭无人机,还可以抵御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甚至导弹袭击。
动能解决方案
2022年8月,联合反无人机系统办公室的盖尼将军表示,随着无人机变得越来越自主,对通信链路的依赖越来越少,美军将需要开始“倾向于”动能选项。盖尼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举行的太空与导弹防御年度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说道:“如果只关注电子战系统,而它们已经超越了你所否认的电子战或非动能攻击能力,那么我们就拥有了能够提供这种能力的动能效应器。”
发射装有近炸引信空爆弹药的30毫米炮塔机关炮在测试中显示出迄今为止最大的前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正在开发一系列用于链式机关炮的先进可编程空爆弹药,其中包括具有飞行轨迹制导的中口径30毫米和50毫米弹药。在平台端先进目标识别算法的辅助下,这些弹药有望增强对攻击无人机“蜂群”的效能。为了防御基础设施目标,改进型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似乎适用于对抗大多数各类无人机。车载机枪仍然是最后的选项,尽管乌军士兵使用车载自动武器(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克沁重机枪)对小型无人机形成了良好的毁损效果,但并非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武装型拦截无人机
如今,无人机似乎很适合充当武装拦截机。在过去的十年或更长时间里,一些四旋翼无人机已经配备了拦截网、霰弹枪和其他能够使来袭四旋翼无人机失能失效的弹药。类似于“神风特攻队”无人机的拦截弹也已投入使用,迄今为止推出的武装型拦截无人机包括撞击杀伤和携带弹头两种型号。
最近推出的系统包括美国极光飞行科学公司的配备模块化拦截无人机航电设备的四旋翼飞行器(以下简称MIDAS拦截无人机),以及安杜瑞尔工业公司的“走鹃”M无人机。其中,MIDAS拦截无人机配备了能够容纳各种有效载荷的模块化导轨,包括一种能够发射多枚弹药的射弹武器,每次任务可能击落多达16架小型无人机;目标探测主要通过地基雷达和机载光学传感器来实现。该拦截无人机的模块化设计允许进行必要的升级,以应对未来的威胁演变。相比之下,可高速机动的“走鹃”M喷气动力无人机则属于一款“神风特工队”无人机;能以高亚音速飞行的该无人机配备爆炸弹头(似乎是由激光近炸引信引爆),当飞得离目标足够近时,弹头被引爆以拦截目标。安杜瑞尔工业公司表示,“走鹃”M喷气动力无人机特别适用于拦截“见证者”系列无人机,以及包括有人驾驶飞机在内的更大系统。美国国防部2024年预算文件显示,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正在采购该无人机。
同样,由美国雷声公司开发的管射“郊狼”无人机被认为是另外一种类似于“神风特工队”式的C-UAV解决方案。“郊狼”无人机可以从地面、空中或海上进行部署,配备了主动雷达导引头和高爆弹头,使其能够识别并摧毁来袭无人机。时至今日,“郊狼”无人机已经展示了其在多达24架“蜂群”中的协同作战能力,使其有可能在大规模无人机“蜂群对蜂群”空战中直接攻击来袭无人机“蜂群”。此外,“郊狼”无人机还可以配备各种有效载荷,包括电子战套件或高功率微波发射器,足以对无人威胁实施非动能攻击。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了另外一款管射无人机。被命名为“墨菲斯”的该款无人机配备了似乎是红外导引头的装置,以及旨在攻击来袭无人机“蜂群”的高功率微波有效载荷。据该公司称,高功率微波有效载荷的发射功率高达千兆瓦。无人机机载高功率微波武器的一个特别优势是,能够先于己方/友军部队,并在敌方无人机“蜂群”准备发起攻击之前对其实施攻击。
结语
2024年6月,联合反无人机系统办公室将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下一次技术实验。演习场景是围绕对手试图通过多达50架无人机的大规模攻击来压制美国的C-UAV防御体系而构建的,这将是同类演习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该办公室采办负责人迈克尔·帕伦特上校表示,“鉴于此次预设攻击的规模,预计演习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电子战系统。因为我们预期能够抵御由20~50架无人机编组的‘蜂群’攻击,所以动能武器系统可能会受到挑战,不过我们会面对现实。”
然而,如前所述,无人机的自主性可能会限制基于电子战的C-UAV武器系统的效用。随着无人机变得越来越自主,并能抵御电子攻击,包括C-UAV武器系统抵御微波武器攻击能力的提升,这一问题在未来几年将变得更加严重。用美国陆军未来司令部司令詹姆斯·雷尼将军的话说,“没有银弹;换言之,没有任何一种系统能够战胜所有这些威胁。”随着无人机变得越来越先进复杂,未来的防御行动必须依靠一体化的“系统之系统”。正如防空和导弹防御现在采用的分层防御体系一样,有效的C-UAV解决方案需要多种重叠能力,以避免防御覆盖范围出现空隙。这是美军目前正在寻求的方法。比如,战术高功率作战响应器和Mjölnir等高功率微波武器被明确称为激光、动能和爆炸武器等反制措施的补充。 任何有能力资助开发全方位C-UAV武器库的国家都可能采用这种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能够覆盖更广泛空域,并同时与大量来袭系统交战的干扰系统和微波武器将是未来C-UAV武器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惧怕”这第一道防线的无人机必须直接参战,当然必须在大量武器系统的支援下,包括激光、车载和单兵便携式射弹武器以及机载武器系统等。如果有足够的数量和最佳的部署,这样的分层网格就可以形成一个严密的“盾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袭无人机从防御空隙中溜走,并对己方/友军造成打击的机会。
无论如何,C-UAV任务目前似乎比有效的C-RAM解决方案更可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效应器的选择范围更大。即使精确制导弹药的制导能力可以通过干扰、激光“炫目”/光学烧毁或微波攻击来削弱,处于飞行路径最后阶段的各种弹药(比如炮弹)的惯性最终可能还需要动能解决方案来确保其被成功终止。C-UAV和C-RAM武器系统需要充足的弹药保障,并拥有更大的作战半径,以抵御敌方长时间的密集炮击。至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预测未来几十年将出现一种“力场”式的保护伞来抵御来袭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威胁,许多专家认为,在未来几年里,这将仅限于科幻小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