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什么换了导师”论文走红:学术也可接地气,生活亦是“研究田”

图片

□廉美茹(长沙理工大学)

近期,华东师范大学一篇题为《她为什么换了导师——一项导生关系的案例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下载量已近10万次。它走进了公众视野,成为了一篇名副其实的“网红论文”,不仅吸引了大量网友的目光,更引发了人们对导生关系及学术研究的深入思考。

为何这篇论文能脱颖而出,成为学术界的“网红”?首要原因在于其选题的新颖性和贴近性。在研究生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导生关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论文作者王伟以换导师的经历为切入点,通过访谈换导师事件的当事人及其周边人物,深入剖析了研究生导师制度下的导生关系。这种将学术研究聚焦于身边事、热点事的做法,不仅使论文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也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和关注。

另一方面,论文的行文方式也是其走红的重要原因。与传统的学术论文相比,这篇论文有网友评价说更像是一部“章回体小说”,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情节展开,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了对导生关系的深入理解。这种“接地气”的学术表达方式,打破了人们对学术研究的固有印象,即认为学术一定是严肃的、高端的、晦涩难懂的。实际上,学术也可以很有趣、很生动,只要研究者能够用心去发现、去挖掘。

而这篇论文的走红,更在无形中引发了人们对人文社科类学术研究的重新审视。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社科类研究更加注重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等。因此,其选题和研究方式也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实际需求。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学术研究是否应该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否应该将高深的理论与模型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网红论文”的走红,不仅是对王伟个人学术探索的肯定,更是对学术研究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一种呼唤。它告诉我们:学术研究并非高不可攀的象牙塔之物,而是可以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汲取养分,绽放光彩。未来的学术研究,遵循学术规范和尊重研究规律的基础上,也可以将学术研究真正写在生活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