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浙江大学博导袁哲化身外卖骑手送餐,体验无声骑手的生活,深入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02袁哲与外卖平台合作,开设新的研究项目,亲自参与配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03通过送外卖,袁哲站在残障劳动者的角度思考社会福利、劳动权益、职业发展等问题,使科研成果更具现实针对性和人文温度。
04事实上,这种“身临其境”的科研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领域,但它所传递出的精神内核具有普适性。
05袁哲的行为为科研界树立了一个榜样,提醒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应当走出舒适区,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养分。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近日,博导化身外卖骑手送餐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起因是浙大博导袁哲在一次偶然的外卖配送中,接触到了“无声骑手”。这件事让袁哲颇感触动,他很好奇这些“无声骑手”如何克服沟通障碍完成任务?他们还会面临怎样的难题?带着这样的疑问,袁哲一头扎进相关调研中。他获得了外卖平台的支持,共同开设新的研究项目,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研究,其间他还化身“无声骑手”,亲自参与配送,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项研究,我希望能让大家更平等地看待‘无声骑手’这一群体。”(12月15日新华社)
在人们的常规认知中,浙大博导应是在学术的象牙塔内,埋首于高深的理论研究和学术著作中。然而,这位博导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送外卖,且全程戴着特殊装备“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这一行为看似与众不同,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科研精神与人文关怀。
浙大博导袁哲没有选择坐在办公室里凭借想象和既有经验“拍脑袋”写论文,而是带着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入基层、扎根实践。这种深入一线的做法,让他能够以第一视角去触摸社会真实的脉搏,书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研究成果。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对现实的深刻洞察,那么研究成果往往会成为空中楼阁,看似精美却难以落地生根。送外卖的过程中,他或许体会到了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辛,感受到了争分夺秒赶订单的压力,接触到了与形形色色顾客打交道的不易。这些亲身体验汇聚成的第一手资料,远比书本上的案例来得鲜活生动,也更能为其科研提供坚实且接地气的基础。
科研不应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晦涩的理论,更应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与情感需求。通过送外卖,他能站在残障劳动者的角度去思考社会福利、劳动权益、职业发展等诸多问题,使科研成果更具现实针对性和人文温度。换位思考,让他的研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独白,而是与广大基层劳动者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对话,这样的科研成果更有可能转化为改善社会民生的实际举措,真正做到“把研究做在大地上”。
在当下的科研环境中,这种深入实践的精神显得尤为珍贵。部分科研人员热衷于在学术圈子里打转,过度依赖二手资料和理论推导,从纸上来到纸上去,研究成果往往与社会现实脱节,而这位博导的行为为科研界树立了一个榜样,提醒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应当走出舒适区,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养分。只有深入了解社会的痛点与难点,科研才能有的放矢,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这种“身临其境”的科研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领域,但它所传递出的精神内核具有普适性。无论是理工科对技术应用场景的探索,还是文科对社会现象的剖析,都需要研究者具备这种贴近现实、求真务实的态度。接地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更能让科研工作者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牢记科研服务社会、推动人类进步的初心,让科研在实践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