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MTA天漠音乐节创始人李宏杰分享了中国独立音乐人征战北美市场的经历,认为北美市场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和成就感。
022018-2019年,李宏杰带领多位中国音乐人参加SXSW的China Night专场演出,今年以更新的IP“有朋自东方来”助力国内乐队登陆SXSW。
03目前,李宏杰在北美市场的巡演已基本达到盈亏平衡,强调持续和稳定运营比追求暴利更重要。
04除此之外,李宏杰认为音乐无国界,面对面、眼神对眼神的交流是真实人类的情感需求,不应受到其他竞争对手的影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 | 黄祝熹 任倩
编辑 | 于丽丽
在「暗涌Waves」持续关注海外市场时,MTA天漠音乐节创始人李宏杰主动找到我们,想和我们分享他带领中国独立音乐人征战北美市场的故事。
李宏杰,曾任“中国摇滚第一刊”《通俗歌曲》杂志主编、前《RollingStone滚石》杂志中文版主编,也是国内诸多音乐节的幕后操盘手——2009年创办第一届张北草原音乐节、2010年创办长阳音乐节、2016年创办MTA天漠音乐节。
而今,他是带领中国独立音乐人到北美巡演的新玩家。2018、2019年,李宏杰带领多位中国音乐人去SXSW(西南偏南)参加“China Night”专场演出。今年,则以更新的IP“有朋自东方来”助力麻园诗人、法兹等国内乐队登陆SXSW。
10月底,万能青年旅店乐队出现在美国西雅图拥有117年历史、曾经是涅槃等美国传奇乐队的演出地Moore Theatre。之后,万青接连在旧金山、纽约、多伦多等8地演出,高峰时全场3000张票全部售罄。幕后也是李宏杰团队的操盘。
李宏杰的探索背后,是中国音乐节产业的整体变迁。早期是乐队文化、音乐节及其周边产业的大爆发,然后是疫情带来的衰减。之后,随着演出市场的回暖,又陷入新一轮内卷:不得不面对音乐节同质化竞争,以及消费群体审美疲劳等问题。而这也是中国独立音乐人开始另辟蹊径、往外试水的缘由。
几天前,李宏杰和我们讲述了他们的北美故事,并认真算了北美市场的盈亏账。不仅如此,在AI虚拟陪伴热火朝天的当下,他还强调人类依然有面对面、眼神对眼神交流的真实情感需求。这是音乐节存在的价值,也是他依然在场、并且走出去的缘由。
「暗涌看世界」是暗涌的一个新栏目。过去三年来,我们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全球化内容,目前我们正在更系统地推出系列报道。拉美、北美是我们现阶段的研究重点。
以下为对话部分:
「暗涌」:在这个时点去做出海,是因为国内音乐节市场不景气吗?
李宏杰:其实,这两年音乐节数量比前些年多,这是积压下来的结果。但下半年,你能明显感觉到卖不动,而且好多取消的。
「暗涌」:是因为太卷吗?
李宏杰:300个音乐节的阵容,看起来跟3个一样。你是消费者,也不会300个都去看是不是?产品竞争变激烈,用户审美疲劳也在加剧。有超前意识的创业者,可能都想往外面走走。
「暗涌」:首站为什么选择北美,而不是日本、韩国,或者东南亚国家?
李宏杰:这跟我们团队的基因有关,我们更擅长的也是北美。因为10年前我们就去西南偏南考察学习。2018、2019年,我们在西南偏南连做了两年的 China Night中国之夜的show。而且除亚洲外,北美应该是世界上亚裔最多的地方,美国2022年就有2,400万亚裔人口。
「暗涌」:对于中国独立音乐人来说,北美会是一个更具挑战意味的战场吗?
李宏杰:相比亚洲国家,北美肯定挑战更大,但是做成了成就感也更大。毕竟摇滚乐,咱从小听的都是美国、英国的音乐家,来这个地方演出,也算是一种新奇体验。
像国内这些音乐人,我带他们演出的场地,大部分是大牌乐队和摇滚乐手演出过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百年老店。墙上挂着的那些历史人物,就是他们从小在杂志、VCD或CD里看到和听到的。万青在西雅图演出的摩尔剧场,是当年涅槃乐队演出最多的场地,涅槃、珍珠酱、声音花园、爱丽丝囚徒,也都在这演过,它有117年的历史。而现在,你就站在他们当年演出的舞台上,这种感受是很不同的。
对于中国独立音乐人来说,北美还是一个新的增量市场,之前没太有大陆团队尝试过。很多日本、韩国的音乐家,职业生涯走向里也会想去北美。
「暗涌」:到目前为止,你们在北美做了几场巡演?
李宏杰:大概四五场。去年11月份做了两天的「有朋自东方来」音乐节,当时有痛仰、万能青年旅店、五条人、房东的猫等。音乐节前后做了痛仰、五条人、房猫的北美巡演。今年西南偏南期间,做了麻园诗人和法兹,11月份刚做完万青的巡演。
「暗涌」:像万青这种出海的乐队是基于哪些标准被筛选出来的?
李宏杰:目前中国摇滚乐队之中,万青肯定是最好的之一。像万青、痛仰,作品都特别实打实、有生命力,本身的历史也都超过20年了。这都是他们能在北美演出的基础。如果只是在国内有热度,几乎想不出三首作品的话,就很难。
「暗涌」:现场效果如何?
李宏杰:很多观众在现场都是哭着跟着唱。对这些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来说,有来自自己祖国的音乐家唱他们熟悉的作品,是一种心灵的抚慰,我就觉得很值得。
「暗涌」:对票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李宏杰:我比较深的体会是,与一个音乐人最近在什么平台上火不火有一定关系。但对票房有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有没有脍炙人口的作品,这是基本盘。没有这个,做巡演就得谨慎。
「暗涌」:在北美市场,你们赚到钱了吗?
李宏杰:基本上盈亏平衡。
「暗涌」:大账怎么算?
李宏杰:就是拿票价乘以票仓,减去一个团队的成本,就有一个理论上的盈亏和毛收入。但是还没有去减税金、运营成本等,只能粗算毛收入与艺人的成本,看看缺口是不是很大,有空间基本就能做。要是一减,只是打平,最好别做了。因为整个执行过程里还有很多意料外的成本。一不注意,就亏了。
「暗涌」:中间有哪些波动因素?
李宏杰:比方来回北美双程机票,人均得1万多小2万,有的乐队只保留最少的人员,差旅成本就会低。省出来就是你的利润。当然每个乐队情况不一样,合作方式哪怕差不多,单个项目的盈亏平衡线和利润率也都不太一样,都有差别。
「暗涌」:所以很难赚大钱。
李宏杰:大钱应该是赚不了的。对于长期做演出行业的人来说,并不会追求个别项目的暴利,而是持续和稳定。如果是体量大的艺人,对应的要求也会多,不管是开销还是配置,成本都会上去。做下来能打平甚至微亏,就算幸运了。其实真正能售罄的演出也就10%左右。
就按现在这个环境,肯定得勒紧裤腰带,精打细算,保证抗冲击能力。另外,前期这个账确实还是得算,市场接受度、听众基础、哪个城市对这种音乐比较友好等等,前期都得做深入研究。
「暗涌」:筹备一趟巡演,时间成本大概怎样?
李宏杰:万青巡演从开始聊到把它实现是一年的时间。「有朋自东方来」这个音乐节也是筹备了一年。
「暗涌」:你们在北美的团队有多大?在海外做巡演跟在国内,有什么大的差别吗?
李宏杰:核心成员主要是10个人,24小时双语轮流工作。主要是认知习惯和工作方式不一样。比如在中国说距离,你说公里,到这边说miles,每次都要换算一下。工作方式也是类似的逻辑,同样的事儿表述形式和术语可能不一样,需要去磨合、去转换、去交流,让双方都理解对方的诉求。
「暗涌」:工作方式主要是什么差异?
李宏杰:打比方,到了场地,涉及到制作搭建这些,场地的工会就要用他们指定的人。咱们干这事,可能用一小时就干完了,但人家工会指定的那些人就没法按你想象的时间完成,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安全规定,比如干多长时间必须得休息,8个小时外必须得给人加班费,加班费还很贵。你说我们有时候怕耽误事,早来一会儿行不行?人家就说,你早来行,但早来也算超时。
怎么办?也得干。只是说再遇到类似情况,就知道他们工作方式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可以在制作上,配置上有所改进。不过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就当交学费了。
「暗涌」:所以在现阶段,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李宏杰:在任何阶段,赚钱都是重要的。做任何一个事儿,想持续运营下去,肯定得考虑盈亏。要是一直不计成本,也不算账,这事也持续不了太久。
「暗涌」:相比国内市场,海外巡演的增量空间有多大?
李宏杰:其实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大逻辑都一样。因为收入渠道和成本构成是一样的。盈利空间大小,还是取决于团队的精细化运营能力。
去北美给同胞演出这事儿意义也很大
图片来源 |IC Photo
排版|刘鸿宇